寬頻網路校校通
1. 三通兩平台是什麼
三通:
1、寬頻網路校校通:
「寬頻網路校校通」的實質內容有兩個,一是基本解決各級各類學校的寬頻接入條件,二是基本完成各級各類學校網路條件下的基本教學環境建設。所以「寬頻網路校校通」從建設角度講是要完成兩項任務,為學校提供寬頻接入條件和在學校內部建成網路條件下的基本教學環境。什麼是網路條件下的基本教學環境?一是為學校建設能上網的多媒體教室,二是為教師提供一套基本的軟體工具和教學資源,三是一定比例的教師配有計算機並且經過培訓能利用網路教學資源備課授課。
寬頻網路接入條件的建設方式是「政府投資建設,企業運營維護,學校持續使用」。很多省(區、市)已經這樣做了。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門提出整體規劃、整體要求和政策指導,並和電信運營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由電信運營企業為學校建設並提供優惠的寬頻網路接入服務,學校按協議付費使用。校內的網路條件下的基本教學環境建設,應該由政府資助學校完成,中央財政重點支持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支持的手段是在「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里增加內容和投資。「寬頻網路校校通」的建設目標是到2015年基本覆蓋鄉鎮及鄉鎮以上的所有校舍條件允許的中小學校。
2、優質資源班班通:
「優質資源班班通」的根本目的是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和教研活動中的普遍應用。不能把它理解成為每個班級安裝多媒體設備。所謂「優質資源班班通」,就是要使基本實現「寬頻網路校校通「的學校的大部分班級的課堂教學能夠使用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能夠通過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和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要通過不同的應用模式,把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教研活動以及跨校教學中的應用變成一種常規行為。為推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還應重點推進「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路課堂」的建設。「專遞課堂」是指利用網上同步上課的方式,使邊遠地區上不起課、上不好課的農村學校與擁有相對豐富教育資源的城市中心學校同上一堂課,以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名師課堂」是指組織特級教師、教學名師開設網路課堂,形成更多更好的優質網路教育資源,探索網上教研活動的組織形態,使名師資源得到更大范圍的共享。「名校網路課堂」是指利用網路課堂的形式,使名校豐富的教育資源更多更廣地擴散,讓更多的學生受益。「優質資源班班通」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要使每一個基本具備網路條件的學校和教師自覺地運用信息技術,要使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成為教學、教研活動的常態。
3、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
「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要引起各地足夠的重視。不能把「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簡單理解成在資源網站開通實名注冊的個人空間。「網路學習空間」首先應該是以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以教師、學生、家長為服務對象的一個網路化的社交平台,為教師在網路上開展教學和教研活動、為教師和學生、學生家長的網路互動提供支撐。其次應該是一個具有匯聚優質資源能力「資源超市」,為各類資源提供者提供高效的資源交易服務,使教師和學生有更豐富的優質資源可用。再次還應該是一個使教師盡快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服務平台,平台主動推送資源的功能幫助教師依託空間快捷地獲取合適的資源,平台容易使用的開發工具幫助教師提高自主開發教學資源的能力。最後還應該是一個管理的平台,平台的機構空間幫助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管理所有的教師空間和學生空間,統計教師利用網路從事教學活動的頻率、效果和教師內生的、自己創造的課件資源的數量,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及信息技術應用水平進行評價,對學生的學習進展進行統計分析,為學校或區域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網上教學活動提供技術條件支撐。這是一件意義重大的工作,是把教育信息化推進到第三階段的技術支撐和運行模式,所以我們要提高認識、主動設計。要把「網路學習空間」建成網路條件下從事教學活動和教學管理的基本平台,建成一個實名制的、組織化的、可控可管的體系,為所有想在網上進行教學活動或教研活動的教師提供一個網路陣地,逐步形成網路條件下教學活動管理、組織和服務的基本體系。所以我們強調網路學習空間建設要整校推進,資源服務和空間建設要統一到一個平台上,優質資源服務和空間建設服務必須是一體化的。「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對教育部門來講,主要是一個組織應用的問題,而不是一個建設問題。平台的建設一定要貫徹「政府規劃引導、企業建設運營、學校購買服務」的思路,必須依託電信運營商和企業的力量,建設好應用環境,提供並持續改進網路空間服務。教育部門要把主要精力放到組織、推動應用和相應的政策機制建立上,廣大師生真正應用起來,網路學習空間就會越做越好,為教育質量的提升和促進教育公平發揮的作用就會越來越大。
兩平台:
1、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作為最重要的載體,直接影響教育資源的匯聚共享、建設與應用的銜接。現在看來,「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的建設實際上是一個雲服務體系的建設。利用雲計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實現軟、硬體資源的集約共享,降低學校信息化成本和建設難度;推動資源建設與使用良性互動,提高應用水平。「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應該是一個運用雲計算技術構成的覆蓋全國的、多級分布的、互聯互通的、為「優質資源班班通」和「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提供技術支撐和網路服務的雲服務體系。「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與「網路學習空間」是一個有機整體,不能割裂;「網路學習空間」既是「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的組成「細胞」,又是「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的服務對象。全國師生依託「網路學習空間」參與「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的共建共享。「網路學習空間」、「班級集體空間」、「主題資源空間」、「名師空間」、「大師工作室」、「機構管理空間」等各種空間應用模式,再加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教育資源中心,共同構成「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要避免低水平重復投資建設,逐步形成統一的基礎邏輯架構,使各地的服務平台及網路學習空間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以保證資源的快速流動和廣泛共享。
「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的建設要堅持「政府投資建設,企業運營維護,學校購買服務」的機制創新。充分利用大型電信企業提供的計算、存儲與通訊等基礎設施能力,依託有實力、有經驗的企業共同開發服務管理平台,構建穩定可靠、低成本、規模化的運行體系;匯聚整合各級各類教育資源,創建公益性服務和市場化服務互補的服務模式,形成資源配置與服務集約化,實現最廣泛的資源匯聚共享和最低成本的網路服務。
2、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
「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的首期目標,是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提供准確的數據。平台建設的基本構思是「兩級建設,五級應用」,通過應用系統收集和匯總數據。今、明兩年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學生、教師、學校辦學條件三個系列的數據通過應用系統完整地建立國家資料庫。「兩級建設」,就是建設中央和省兩級教育管理數據中心。「五級應用」就是由教育部統一組織開發中央、省、地(市)、縣、學校五級應用系統,部署在中央和省兩級數據中心,各省通過省級數據中心為所屬地(市)、縣、學校提供應用服務。通過統一開發的應用系統形成動態、准確的數據,為國家教育決策提供支持服務,為地方應用提供服務。
2. 什麼校園網區域網是什麼
1、區域網的定義
區域網又稱局部區域網,是指局限於相對小的空間,如一棟建築甚至一間辦公室內由計算機和其他數字通信設備構成的網路。區域網定義包含3個含義:
首先,區域網是一種通信網路,是將數據從網路的一個設備傳送到另一個設備的設施。而從網路層次的觀點看,它包含著低3層(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路層)的功能(區域網本身只有低3層的功能,但連接在區域網上的各種數據通信設備還是具有高層功能的)。
其次,區域網上所連的通信設備是廣義的,包括計算機、終端、數字化電話機、數字化電視接收機、感測器和傳真等。
最後,區域網聯網范圍較小,通常只限於一個單位、一棟建築物內,當然也可以大到幾十公里的范圍。
2.校園網的定義
概括地講,校園網是「校校通」工程的基礎,是為學校師生提供教學、科研和綜合信息服務的寬頻多媒體網路。它應為學校教學、科研提供先進的信息化教學環境,這就要求:校園網是一個寬頻、具有交互功能和專業性很強的區域網絡;多媒體教學軟體開發平台、多媒體演示教室、教師備課系統、電子閱覽室以及教學、考試資料庫、網上圖書館等,都可以通過網路運行工作。
3. 什麼是「三通兩平台」,「三通兩平台」的概念
三通兩平台
2012年9月5日劉延東副總理(時任國務委員),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提出:「十二五」期間,要以建設好「三通兩平台」為抓手,也就是「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實現教育現代化、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育質量,迫切需要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大力推進「三通兩平台」建設,即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力爭實現四個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新突破、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學發展機制的新突破。
----------------------------------------
專家談如何理解「三通兩平台」的內涵
2015-06-08 夏爾德浪
在去年9月5日的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劉延東副總理(時任國務委員)提出:「十二五」期間,要以建設好「三通兩平台」為抓手,也就是「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這是當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核心目標與標志工程。
自那以後,#三通兩平台#就成了教育信息化領域一個非常熱門的詞彙,全國各地也掀起了#三通兩平台#的建設高潮。
但是,由於#三通兩平台#是一個新的概念,並且與之前的「校校通」、「班班通」並非完全一致的概念。因此,#三通兩平台#的內涵究竟是什麼?標準是什麼?怎樣才算建成了#三通兩平台#?在網上網下出現了各種理解和爭論。
要學習領會某個精神實質,一定要先讀原著,#三通兩平台#也如此,劉延東副總理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是第一次提出#三通兩平台#的概念,因此這是必須認真研讀的文件。
另外,在正式進入正題前還得聲明一下:我還是比較固執地認為#三通兩平台#的提法主要是針對基礎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因此,後面講的內容默認是在這個方面;至於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職業教育),我會在最後談談如果要引過去的話,應該有些怎麼樣的變化。
今天先說「寬頻網路校校通」。
實際上,個人認為「班班通」是#三通兩平台#最為核心的工程,也是最困難、最關鍵的任務。因為我預測,至少未來的一二十年內,基於班級的課堂教學還會是基礎教育的主流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與效率,提高學生的信息化素養,重點和關鍵還都是課堂教學。什麼「翻轉課堂」等先進的教學模式,做做試驗還可以,大面積推廣,短期內是不具備條件的。何況推行課堂教學信息化(「班班通」),也是為將來的諸如「翻轉課堂」之類的新型教學模式打基礎。
其實,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2-2020)》「第四章 縮小基礎教育數字鴻溝,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中,非常強調的就是教育教學的信息化應用,特別是課堂教學應用,請看原文:
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建設智能化教學環境,提供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和軟體工具,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鼓勵發展性評價,探索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新模式,倡導網路校際協作學習,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
我認為這段話應該是「優質資源班班通」的指導性描述——智能化教學環境也好,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和軟體工具也好,都是為了教學,都要用於教學,而當前教學的主戰場就是課堂,這是「班班通」要解決的問題,因此「班班通」就是最核心、最關鍵的任務。
但是,「班班通」也是#三通兩平台#建設中最為困難的任務!
為什麼這么說呢?我在接受《中國教育網路》雜志采訪MOOC(參見博文《MOOC摸到了象鼻子》)的時候說過:在當前信息技術對教育產生革命性影響的三個作用層面中,第二個層面,亦即教師教學這個層面,是最重要的一個層面,也是最難最具挑戰性的一個層面,因為他動力最弱,能力最弱——基礎教育的老師應用信息技術實施教學的總體水平不高,並且採用信息技術實施教學對他來說,投入(包括時間投入、資金投入)急劇增加,但是績效不彰,甚至對於應試教育的績效來說,還可能是負績效。在這種情況下,你如何叫他沖到信息化教學的最前線?
因此,我個人堅持認為,解決這個問題才是政府應該下大力氣去做的事情:真正改革教育教學評價,通過政策引導扭轉當前績效導向的誤導;加強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與培訓,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建立支撐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的良好環境與機制,包括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產業發展機制、支撐服務機制,讓教師能夠方便、安心、順心地鑽研如何將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和軟體工具引入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至於那些建網路、建資源、建系統平台等開發性、建設性工作,還是建立好運行機制搞好經費保障交給市場去做吧,只有推動形成一個繁榮的教育信息化支撐市場,我國的教育信息化發展才能夠走上真正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在和同行交流時,我看不少人被這個表面的文字誤導了,以為「寬頻網路校校通」只是學校的聯網,把學校寬頻接入互聯網就行了,而把多媒體教室建設等劃入「班班通」。其實,這是典型的受文字字面意思以及以前的「校校通」和「班班通」的誤導。
在劉延東副總理的講話中非常明確:推動「寬頻網路校校通」,完善學校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亦即除了連接寬頻網路,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都是「寬頻網路校校通」的建設內容。
這在杜占元副部長去年介紹近兩年教育信息化的重點時有更進一步的明確:「今明兩年將努力實現50%以上的中小學寬頻接入,即新增寬頻接入的學校8萬到10萬所左右,同時在校園內建設基本的網路教學和學習環境,主要包括教室多媒體教學設備,按任課教師人數的比例為教師配備計算機,並接入寬頻。」
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寬頻網路校校通」至少包括了如下內容:寬頻網路到校、聯網教師用機、學生用機、多媒體教室。
實際上,我個人還建議應該進一步擴展「校校通」的概念——以「校」為本的教育信息化軟硬體基礎設施建設與應用,強調「應用」,這才是「通」的本意:「通」是動詞,不僅是擁有,更重要的是使用,具體想法明天再聊。
如果從「校校通——以校為本的教育信息化軟硬體基礎設施建設與應用」的角度來理解#三通兩平台#,實際上就會豁然開朗了:
寬頻網路校校通——以校為本的教育信息化軟硬體基礎設施建設與應用,當前重點是要從根本上解決校園寬頻接入;
優質資源班班通——以班為本的教育教學應用,當前重點是把更多更好的優質教育資源挖掘出來讓每一個班級都能用得到;
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以人為本的基於信息化環境的教學與學習,當前重點是要促進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
這里「三通」強調的都是應用,也就是我前面說的,這里的「通」是動詞,而不僅僅是表示狀態的形容詞,這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強化信息技術應用」觀點是一脈相承的。至於「兩平台」,則是承載「三通」的最重要信息化公共服務平台,這到後面再說。
按照這個理解,我就建議我們不要把「寬頻網路校校通」是否達標的評估局限於學校教育信息化環境的硬體基礎設施建設,如寬頻網路到校、聯網教師用機、學生用機、多媒體教室等的數量,這些只是其最基礎內容,是靜態的建設成績;我們還應該考察這些基礎設施的應用情況,如實際帶寬使用、學生學年人均使用機時數等;此外,我們還要把校本的教育信息化應用情況包括進來,比如說學校的校務管理功能是否採用了信息化應用系統?這方面的內涵是很豐富的,如學校的教學管理、學生管理、教職工管理、教研管理、設備資產管理、財務管理、協同辦公等,這是「校校通」的比較高的要求。這里我沒有講這些系統的建設問題,因為我覺得這是「兩平台」要解決的,以後再說。
昨天談到「校校通」應該包含學校校務管理的信息化應用時,@磊磊SJTU 老師對我說:「對基礎教育而言,還是多講教與學的應用為好。管理方面可以少講點。」我深以為然。因此今天就開始談談教與學的應用——優質資源班班通。
還是先學習原著吧——劉延東:推動「優質資源班班通」,加快內容建設與共享。加強軟體開發,把更多更好的優質教育資源挖掘出來並實時更新,是教育信息化的關鍵環節。今明兩年要圍繞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重點啟動「三個課堂」建設:一是「專遞課堂」,二是「名師課堂」,三是「名校網路課堂」。我們要力爭用三年時間,初步建立起豐富多樣的優質數字資源,並輸送到全國,讓那些地處偏遠、生活貧困的孩子也能共享共用。
從延東副總理的講話可以明確看出,「班班通」的重點就是教和學的應用,並且明確了三種重點推薦的應用模式。不過,領導人是站在宏觀的高度來講的,並且所舉例子,都是從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大思路來講的。到了具體學校、具體老師,怎麼做才能達到「班班通」?就是需要認真討論的了,因為對於微觀的學校和班級來說,不是開通或參與了這三種課堂就是「優質資源班班通」達標了。
我覺得,要推動「班班通」,還是要回到我昨天提到的理解上:「優質資源班班通——以班為本的教育教學應用」。要從班級教學的各個環節的信息化支撐來探討「班班通」的內涵,包括教師備課、授課與課堂交流、作業與課後交流、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乃至教師之間的教研交流等等。
具體內容明天再聊。
具體到為了「優質資源班班通」達標,我覺可以做如下事情:
1. 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利用:
這是一件大家都認為要做但是一直沒有做好的事情,並且好像還沒有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
去年看到「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開通的消息後,我進去看了一下,就覺得是典型的老瓶裝老酒——沒有一點新意。搭建一個平台,分門別類放一大堆資源,看著好像挺不錯,有了多少個多少TB教學資源了,問題是用什麼機制提供資源用什麼方式提供服務?誰有積極性上載資源?誰有積極性來獲取並利用資源?
我當時進去看了幾個資源,從一個普通的學生家長的眼光來看,我覺得我的孩子(學生)是不會願意去看的,我作為家長也不會要求她去看的,那她的老師會有興趣去看嗎?我的感覺是估計興趣不大。如果學生、家長、老師都沒有興趣去看的教學資源,那能發揮什麼作用呢?
果然,今天寫這篇博客時我又進去看了一下,半年了吧,好像下載最多的教學資源也就幾百人次,這可是面向全國的教學資源服務平台啊!下載幾百次也太寒磣了!
當時和我的一個同事(小學生的媽媽)討論此事,她說她花錢買了一些課件,是用喜羊羊題材做的數學教學課件,她的兒子就愛看!這說明不是做不出學生愛用的優質教學資源,而是當前的機制沒有鼓勵資源開發商做大做強,專注於優質教育資源開發。
我也曾和教育行政部門的相關領導探討花錢買服務的機制問題,因為我一直贊同政府的投資不要直接用於雇傭人員製作資源,而是應該購買資源的使用服務,如按下載量付費。但是,據一線部門的領導說,按照當前的經費體制,這么做是有很大風險的,具體給我講了若干我也說不出道道的理由。但是,我覺得如果我們連這樣的機制都不能夠去改變,沒有創新的機制和運營模式,想要發揮信息技術對於教育的革命性影響怕也難。
吐了這么多槽,還是要說點建設性意見:對於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來說,如果能夠建立本地區的創新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是上策,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組織教師選取或購買一些適合使用的優質教學資源推薦給學校使用是中策,為了達標搞一個資源庫把下載的、購買的、自建的資源裝起來管它有沒有人用是迫不得已的下策;對於學校來說,組織老師研討如何利用優質教育資源開展教學並有激勵措施、培訓老師IT基本技能提高老師應用數字資源和軟體工具的能力、選取一些合適的助學資源推薦給學生和家長,都是有利於推動「優質資源班班通」的工作。
接著昨天的話題再說一句:傳統的數字教學資源主要指課件,現在應該包括了各種學科工具軟體,如「幾何畫板」等,此外,中職教育的各種實訓軟體,我覺得也應該歸入此類。
2. 班級教學與交流活動
這里當然指在信息技術支撐下的以班為本的各種教學活動與交流活動,我覺得這是「班班通」最應該強調的方面。
首先是教師將各種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引入課堂,包括把「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路課堂」引入教學,這個不多說了,可以歸入第一部分「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利用」。
其次是在課堂通過使用新型輔助教學設備設施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如電子白板、無線交互設備等。
第三是使用課堂錄課設備將教學課程錄制下來,既可以用於部分學生課後復習,也可以用於教師之間的觀摩與本人的教學反思。
第四是開展課堂教學評價,既可以是學生對老師的教學評價,也可以是教師間的教學互評或學校組織的教學評估。
第五是課後教學交流與討論,既可以是師生之間的答疑與討論,也可以同學們之間的交流與討論。
此外,對於有條件的學校來說,網上布置與提交作業、網路自測或網路考試等都可以開展起來。
當然,通過網路課程直播或錄播系統將課堂傳播出去也屬於此類服務,實際上「三個課堂」的源頭都會要用到此類服務。
3. 教師備課服務
對教師備課的信息化支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這對於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個人覺得歸入「班班通」比較好。
對教師備課的信息化支撐來說,首先可以做的是一個貼心的教學素材管理,其次是備課工具提供,第三是協同備課支持,第四是集體備課管理。具體內容就不多說了,留給專業人士吧。
4. 教師專業化發展服務
我覺得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的信息化支撐也可以歸入「優質資源班班通」。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第四章的「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這一段中有明確的描述:「逐步普及專家引領的網路教研,提高教師網路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在教師專業化發展方面可以做的信息化工作至少包括:
1)網路培訓:通過網路對教師進行培訓,包括業務培訓、信息化素養與技能培訓等等;
2)網路教研:通過網路提供交流協作平台,幫助教師進行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3)課題研究:為教師開展科研提供信息化支持與服務,包括課題管理、知識管理、成果管理和輔助工具等。
5. 其他
我還傾向於將如下幾類工作歸入「優質資源班班通」:
1)學生成長袋管理:做好「學生成長記錄」是《教育規劃綱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都特別強調的事情,十年規劃第八章明確提出:「建立覆蓋全體學生的電子檔案系統,做好學生成長記錄與綜合素質評價,並根據需要為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提供支持。」我覺得做好學生成長袋的管理將是「班班通」的一個標志性成果;
2)校企協作:這主要指中職教育,因為中職教育的頂崗實習需要大力強化校企交流,這是教育信息化可以大有作為的地方。由於實習還是以班級教育管理為主,因此校企協作的信息化支撐歸入「班班通」較為合適。
從今天開始講講「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
這個概念是近期來討論最為熱烈的問題,在微博上和會議中經常有同行在詢問或探討。這是因為「校校通」和「班班通」原來就有相關提法,雖然這次的內涵變化很大,但是因為原來就有一些基礎共識,大家覺得照著原來的路線加強加強就行(其實我是非常不贊同這種思維方式的,這也是前面花了一周多的時間討論「校校通」和「班班通」的原因)。而「人人通」是第一次提出來,究竟該怎麼干,大家都沒譜。
「人人通」的概念,個人覺得應該是來源於湖南省教育廳王鍵副廳長的「職教新干線:校校有平台,人人有空間」,或者說至少是受其啟發。
其實,在清華學習過的同學們可能都有感覺,即在清華,我們早就已經是「人人通」了——早在十多年前,我們的團隊就開始研究「虛擬個人網路空間」了,並且其成果逐步應用到「清華網路學堂」中,當前版本的清華網路學堂就有「我的課程」、「個人信息」、「個人主頁」、「我的筆記本」、「網上文件櫃」、「虛擬空間」等功能。此外,我最近兩年力推的「面向知識分享的校園社交網路」,實際上就是要給師生提供一個高級版本的「網路學習空間」。所以我在2012年7月24日發了一條微博:在#教育部#現場聽杜占元副部長講「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猛然感覺這就是「面向知識分享的教育社交網路」呀
但是,這些內容都只是前期的研究工作,真正對「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給出明確說法的,還是劉延東副總理的那次著名講話。要搞明白「人人通」,還得學習原著,這個我們下周再開始。
今天終於有時間來一起學習原著了
我們還是先來學習劉延東副總理的講話,為方便閱讀,原著採用斜體字顯示。
第四,推動「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促進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為師生建立個人網路學習空間,體現著教育信息化未來發展方向。
這兩句是講定位,「人人通」的目的是推動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是未來發展方向。
在第六講時,我的同事吳海燕老師給我留言說:「教育信息化對於教育的革命性影響」還是「教育信息化對於學習的革命性影響」,「教育」vs「學習」,誰是最本質的東西呢?這些平台似乎都是從施教者的角度考慮問題的,我覺得應該多從學習者的角度考慮。我當時回答說,「教育包含學習」,對她的觀點表示贊同。實際上,劉延東副總理的這句定位的話已經非常明確了,不但要推動教學方式變革,還要推動學習方式變革。杜占元副部長在今年的教育信息化重點工作推進會議上的講話更是講得特別明確:「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這是教育信息化面向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在網路時代下對學生學習、老師教學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新模式的創新與探索。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也主要體現在「人人通」上。
今明兩年要把網路學習空間從目前的60萬個提高到600萬個,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使所有教師和初中以上學生都擁有實名的網路學習空間,促進教與學、教與教、學與學的全面互動,努力在網路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當前要按照「三個率先」原則啟動實施,逐步覆蓋到全部師生。一是教師率先使用。重點是推動中小學與中職教師教研空間建設,讓教師先用會用。二是職業教育率先部署。近年來信息技術在打造開放、互動、透明、安全的職業教育教學新模式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湖南不到兩年建設了職業教育師生個人網路學習空間50多萬個。各地應總結經驗,加快建設步伐,創新模擬實訓模式,增強實踐教學能力。三是發達地區率先示範。發達地區要利用雄厚的經濟基礎和完善的基礎設施先行先試,在大學和初高中探索新的學習方式。
後面這段是講怎麼實施。
其實我覺得這里講的原則和步驟是比較理性和合理的:
1)原則是「教師率先使用」、「職業教育率先部署」、「發達地區率先示範」,這是符合教育規律和我國教育發展實際狀況的。
2)步驟是「2013年提高到600萬個」,「5年左右時間使所有教師和初中以上學生都擁有實名的網路學習空間」,這是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也是比較合理的目標。
3)「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是重在應用,建而不用不算「通」,要「促進教與學、教與教、學與學的全面互動」、「打造開放、互動、透明、安全的職業教育教學新模式」、「創新模擬實訓模式,增強實踐教學能力」、「在大學和初高中探索新的學習方式」。
但是,我們去看現在的實施推動,好像有不少地方已經偏離了劉延東副總理的這個講話精神,舉一個例子,在教育部4月份發的《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年度任務指標(指導性)(徵求意見稿)》中,我看到部分省市把今年的「人人通」指標比例已經定到了50%,不少省市把2015年的比例定到了100%!並且,2013年的指標均值(非加權)已經達到22%(大家可以簡單計算這會是多少?)。這是可能完成的任務嗎?我看只有兩個原因:一是錯誤理解了「人人通」,以為只要搭建一個平台給每個師生開設一個帳號就認為達標了;二是冒叫,反正達不到目標也不會有處罰,當前當了先進再說。
通過學習原著我們明確了「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的定位、目標、實施原則與步驟,但是,具體到一個微觀的學校或者一個地方性區域怎麼去建設「人人通」,還是沒有搞明白,因為這不是國家領導人講話應該考慮的地方,這也是大家對於「人人通」疑問最多的地方,也是我們大家一起來討論的價值所在。
這就要回到前面第三講中我提到的理解上:
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以人為本的基於信息化環境的教學與學習,當前重點是要促進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
「教學與學習」是兩種活動,「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就是要利用「網路學習空間」(信息化教學環境)開展信息化支撐下的創新的教學與學習。實際上,這與「班班通」乃至「校校通」都是密切不可分的:一種活動,從師生個人看來,是「人人通」的個人教學與學習行為;而從班級組織看來,可能會是「班班通」的典型應用;甚至從學校層面來看,可能還是「校校通」的典型案例。這就是我主張將「三通」看著當前教育教學信息化工作的三個視角或三個層面,而不是將其人為分割為三件事情的原因。
關於「三通」之間的辯證關系等到後面再詳細討論,今天還是對「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如果要達標,具體應該做哪些事情?先開過頭。
1. 個人空間服務
要做到「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首先必須有個人網路空間,這是基本的服務。這包括具有一定的網路空間容量,當前應該10GB起步吧;應該提供基本的文件存儲服務,類似於當前的各種雲盤;最好能夠提供個人空間的展示服務,讓空間主人可以把自己網路空間中的各種資源按照某種自己喜歡的模板發布出去,促進資源共享;當然,如果個人空間服務能夠支持移動終端就更好了,因為移動學習已經成為潮流。此外,個人空間的實名制認證、個人基本信息維護、空間個性化配置等功能,都是簡單而重要的功能,應該給予支持。
2. 個人知識管理服務
知識管理是最近幾年我比較強力推薦的IT服務,因為我覺得隨著IT技術的日趨成熟和個人資料的日益膨脹,已經到了知識管理大顯身手的時候了。
知識管理應該構建在個人空間服務的基礎之上,亦即知識管理是與個人空間的文件管理相通的。當然,知識管理還需要有進一步的增值服務:
1)知識分類管理:首先需要提供完善的知識分類管理功能,幫助個人建立知識體系並不斷完善,幫助個人進行知識的收集、消化吸收和創新;
2)知識檢索服務:其次需要提供快速的知識檢索功能,幫助個人構建個人知識庫並快速查找,如果能夠提供知識地圖等高級檢索服務當然更好;
3)知識分享服務:知識是一種最不怕分享的資源,因為越是分享越豐富!因此方便的知識分享服務是教育領域最為重要的IT服務之一。
3. 個人事務服務
協助個人管理好自己的事務,是IT提高個人工作效率的最直接支持與幫助。如果一個人將個人事務管理放在了某個IT平台,那他幾乎就離不開這個IT平台了。因此,用戶是否使用IT平台來管理日常事務,可以用來評判一個人的數字化程度,也可以用來考察一個IT平台的粘性。
個人事務服務大多是以日歷管理為核心的,如課表管理,這是師生都必須的日歷服務。另外,考試安排、會議通知、任務設定等,無不與日歷服務相關。如果能夠將這些與時間安排相關的信息整合到個人事務服務的類似於「我的日歷」中,則對於用戶來說就是
4. 江西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填寫並接圖我不操作進不了
江西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 正在維護
江西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是一個運用雲計算技術構成的覆蓋全省的、多級分布的、互聯互通的、為「優質資源班班通」和「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提供技術支撐和網路服務的雲服務體系,具體為本省范圍內市、縣、校提供提供基礎數據、統一身份認證、教育資源、全文搜索、開放開發、數據交換、數據挖掘、音視頻流、數字版權保護、系統運維監測10種服務。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對教育領域提出了「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總體要求,並明確提出「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的具體要求。教育部頒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1] ,明確提出「三通兩平台」工程建設(三通:是指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 「人人通」;兩平台:是指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是當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標與標志工程,「十二五」期間,要全面推進「三通兩平台」工程建設任務的完成。
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是按照兩級建設(中央、省)五級應用(中央、省、地市、縣、學校)的原則,重點建設的資料庫。目前我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已投入5千多萬並已投入運行。
5. 三通兩平台 意義
三通兩平台也就是"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內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和容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實現教育現代化、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育質量,迫切需要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大力推進"三通兩平台"建設,即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力爭實現四個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新突破、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學發展機制新突破。
6. 三通兩平台的介紹
2012年9月5日劉延東副總理(時任國務委員),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專會議上提出:「十二屬五」期間,要以建設好「三通兩平台」為抓手,也就是「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1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實現教育現代化、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育質量,迫切需要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大力推進「三通兩平台」建設,即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力爭實現四個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新突破、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學發展機制新突破。
7. 中國教育的"三通二平台"是指什麼
2012年9月5日劉延東副總理(時任國務委員),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內視電話會議上提出:「十容二五」期間,要以建設好「三通兩平台」為抓手,也就是「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1]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實現教育現代化、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育質量,迫切需要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大力推進「三通兩平台」建設,即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力爭實現四個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新突破、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學發展機制新突破。
三通:
寬頻網路校校通
優質資源班班通
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
兩平台:
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