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網路謠言
『壹』 網路謠言的應對措施
加強主流文化建設。網路謠言是一種文化現象,其本質是腐朽的、低級的、破壞性的文化,而不是健康的、大眾的、良性的文化。有學者認為,謠言與語言同時誕生。從這個意義上看,謠言是社會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現象。當主流文化比較占據優勢的時候,謠言就會自生自滅;當主流文化處於不均衡的狀態時,謠言就會泛濫。加強主流文化建設,要倡導政府誠信行政,誠信開展公共服務;要求政府官員說實話,說真話。用正氣壓倒邪氣,用實實在在的言行粉碎一個個的謠言。時間長了,造謠者沒有市場,謠言也就沒人相信。另一方面,加強公民對網路的鑒別能力,理性看待,冷靜分析,在傳播途徑中進行網路謠言的辨別和抵制。
提高政府公信力。及時發布政府及公共事務、突發事件信息,用正確的信息抵制謠言。當前,各地各部門在加強網站建設上動作很大,但是在維護網站上跟進不平衡。尤其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網路管理為平台,整合政府職能資源,形成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履行職能解決問題、及時回復問題的機制很不夠。有的職能部門甚至對焦點問題、熱點問題、敏感問題順其自然,不處理不回復,漠視網民關懷,導致官方無聲,謠言橫流。因此,在政府大量公共管理事物、公務活動中,制度性的及時發布政務信息,及時回復網民問題,是防控謠言的重要手段。
完善公民網路行為法律制度。網路的虛擬性及相關法律創立的滯後性,刺激了一些網路謠言的製造者、傳播者的僥幸心理。網路謠言的製造者、傳播者穿上馬甲,就如入無人之境,肆意製造謊言,混淆視聽,誤導網民,禍害網路。因此,在網路謠言被發展到網路「核武器」的時代,以保護公民言論自由的前提下,釐清言論自由與造謠中傷的界限、言論自由與侵犯他人隱私的界限、虛擬空間與現實生活法律責任的界限,完善法律對網路謠言民事、行政、刑事等配套的規范,非常必要,非常緊迫。
加強互聯網技術應用管理創新。網路的虛擬性增加了網路謠言防控的難度,也是防控、治理網路謠言的瓶頸所在。互聯網技術領域要加快開發創新力度,建立網路謠言監測形成機制、篩選確認制度、破壞評估制度、整合相關職能機構調查處理制度、處理後反饋制度,形成及時發現網路謠言、及時處置網路謠言、及時辟謠機制,對網路謠言內容本身及時正本清源,對網路謠言的發布者、傳播者的處理及時公布於眾,接受社會監督。要加強對網站的管理創新,完善網站行業自律制度,提高網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提高網站識別、管理、懲戒網路謠言的能力和水平,在網民中開展誠信發言、抵制謠言等互動活動。
深入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在社會轉軌時期,深入開展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全面提升公民素養,強化公民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自律意識,尤為重要。凈化官風、淳樸民風,從我做起,人人自律,才能從根本上抵制、防控網路謠言的泛濫。
『貳』 破解網路謠言的節目或組織
中央電視台《是真的嗎?》;
果殼網《謠言粉碎機》、《流言網路》;
騰訊網《謠言過濾器》;
微信公眾號《網路謠言》、《謠言終結者》等等
『叄』 網路謠言有哪些危害
1、網路謠言對民眾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干擾。
目前的移動信息技術迅速發展,我國通過手機上網的人數急劇增加,目前手機網路用戶已達4.5億人,通過手機上微博、微信的用戶分別達4億人、3億人,幾乎每一個人均可通過移動網路而成為信息的接受者、發布者。
這些網民的眾多聲音、意見建議成為一個十分復雜的輿論場。在這樣的背景下,原有的網路生態已經被完全打破,我們之前習慣用現實社會、虛擬社會區分現實與網路,將網路作為虛擬社會。
但是,隨著網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現實社會和虛擬社會之間的差異性已經逐步被打破,在當前網路技術更為發達的狀態下,網路事件引發現實社會中的實體事件,網路中的一個不負責任的謠言,非常容易成為社會恐慌的爆發點,對民眾生產生活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2、網路謠言不斷摧毀社會信任體系。
網路謠言偏好於社會上的負面信息,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負面信息更加容易引起網民的關注,瞬間被大量轉載,對事情的真相進行瓦解。
所以,往往發生這樣的事情,網路謠言通常被社會公眾誤認為就是事情的真相而被廣泛傳播,後來即便政府或者相關機構、個人出來澄清,但澄清之後的事實無法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許多民眾的頭腦中始終記憶的是「謠言」而非事實的真相。
網路謠言通過瓦解事實真相的方式,對社會信任體系產生摧毀性的巨大負面作用,一些社會的陰暗面被無限制地放大、擴散,從而不斷導致矛盾的激化,甚至無中生有進行惡意的攻擊,對社會和諧穩定產生極大的威脅,讓民眾對政府和社會喪失信心。
3、網路謠言嚴重損害政府形象。
一個網路謠言一旦傳出,大部分網民甚至新聞媒介人士都還沒有形成對信息來源進行核實的意識和習慣,在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網路信息真實性的狀況下就會相信網路謠言,並且將這些網路謠言作為判斷事實和對相關事物進行批評的依據,甚至還有媒體記者將網路謠言作為撰寫評論的「論據」。
網民在網路上發布的信息不需要像傳統媒體一樣進行嚴格的審核把關,導致網路上的信息真假難辨,無法真實而全面地反映事件的全貌,政府形象受到極大損害。
網路謠言也並非空穴來風,其可能有著一定的誘發事件,但更多的是由於人們有組織和預謀地進行的,其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網路謠言信息的產業化。
(3)破網路謠言擴展閱讀:
網路謠言的預防與治理對策:
1、切實提高社會公眾對網路信息的辨別意識與能力。
目前,網路上的謠言一經發布,許多謠言的接受者缺乏對信息的辨別意識,「自然地」、「想當然地」相信謠言,認為謠言就是事實、就是真相,公民對網路信息缺乏辨別意識、辨別能力,是網路謠言得以迅速滋生蔓延的重要因素。
2、充分發揮行政機關在網路謠言治理中的主導功能。
治理網路謠言,政府要積極主動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只有如此,才能讓謠言及時得到澄清,讓行政權力在陽光之下運行,促使行政機關和社會民眾間保持信息的對稱,提升政府公信力,避免網路謠言給政府形象造成侵害,避免網路謠言產生更大的社會危害。
3、切實加大對網路謠言的法律規制。
網路並不是法外之地,必須通過法律途徑對網路謠言進行有效的規制,實現「依法治謠」。
『肆』 怎樣防範網路謠言
怎樣防範網路謠言?
1.謠言無處不在。 且不說以前都不乏謠言四起的故事,更何內況如今是自媒體時代,人人皆可容為自己代言,但是同樣網路上的人素質稂莠不齊,很難保證信息的真實性,所以防範謠言的第一步就是認識到謠言無處不在,並做好心理建設。
2.信息來源。對於信息出處一定要留意,更多的選擇官方渠道的信息,關注政府網站及主流媒體消息,不要盲從盲信。
3.是否符合常理。脫離事實依據,不符合常理的謠言不攻自破,我們平時要加強科學知識的學習,提升自身的謠言鑒別能力。
4.尋求幫助。對於真正困擾你的謠言,可以向專業的部門尋求幫助,比如健康保健類的謠言就可以咨詢醫院的醫生。
5.利用搜索引擎。如果遇到圖片類的內容,可以利用現在的搜索引擎進行圖片查找,是否是謠傳的假圖。
6.不要隨意傳播。當你自己都無法判斷事物的真假時,不要急著評論和傳播,不要讓自己成為不法行為中的一個環節。
『伍』 網路謠言怎麼破
網路謠言怎麼破?這個要分很多種情況,網路謠言是指通過網路介質(例如網路論壇、社交網站、聊天軟體等)而傳播的沒有事實依據帶有攻擊性,目的性的話語。主要涉及突發事件、公共領域、名人要員、顛覆傳統、離經叛道等內容。謠言傳播具有突發性且流傳速度極快,因此對正常的社會秩序易造成不良影響。
網路謠言是指通過網路媒介而傳播的沒有事實依據的消息.網路謠言的產生原因是極為復雜的.其中,心理原因是滋生謠言的內部因素,社會原因是產生謠言的重要因素,網路技術為謠言提供了便利,政府公信力下降助長了謠言滋生.此外,個人、社會、政府等各方面的合力加劇了謠言的形成和傳播.要有效應對網路謠言,需要政府、社會、傳媒、個人等都擔負起相應的責任,多管齊下,多措並舉.
國家領導人百忙之中都會經常上網與網民交流,通過互聯網來了解民情、匯聚民智,聽取網民的各種意見和建議,基層幹部更要直接聽取群眾意見,了解群眾呼聲,解決群眾困難,為群眾辦實事,已成為共產黨堅持走群眾路線的新體現。目前,中央和國務院都設有專門輿情機構進行24小時值班,並以「互聯網輿情」形式提供給領導人參考,黨和國家領導人對網路民意每年都有大量批示。同時,各級政府正在組建有關互聯網輿情監測、分析、應對的隊伍,建立相關值班制度和應急機制,其中有相當數量是24小時值班,派專人定點監控指定的新聞網站和論壇。此外,包括官方媒體在內的許多新聞機構,也正慢慢建立起專門的輿情分析、研判、評價和發布機制。
從根本上講,網路輿情監測要求達到實時性、全面性和准確性。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能滿足系統輿情信息服務市場三個要素,實時性:輿情獲得越早,給應對和處置留下的餘地就越大,而網路輿情的發展往往是爆發式的,機會稍縱即逝,一旦錯失最佳時機將追悔莫及;全面性:網路輿情容易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確性:海量信息條件下,如何准確地掌握問題核心,不為紛擾所困,是得出正確判斷的關鍵。
目前輿情監測的現狀存在很多待改進的地方。首先,手工監測存在天然局限性。通過安排固定人手24小時值班,不間斷地瀏覽目標站點並搜索目標關鍵詞,是在缺少自動化系統時最直接也是最初級的輿情監測方式。由於受到每個人主觀思想的限制,手工監測總會有觀察盲區,總會有覺得不重要但事後被證明很嚴重的地方,且手工無法察覺到一些站點或者一些偏僻的網頁內容發生改變;同時,人不是機器,長期反復監測容易導致疲勞,經常會使得該判斷出來的輿情,一不留神就漏掉了。這些都會在實時性和准確性上存在很大波動。
其次是過度依賴搜索引擎。人們往往認為在網路輿情的大海里也只有搜索引擎才可能具備撈針的本領。但是,搜索引擎仍然具有不少局限性。除了搜索結果受關鍵詞影響很大外,搜索引擎返回的結果往往來自不受任何訪問限制的網站,而諸如論壇等需要登錄的網站則完全被排除在外。但是網民發表意見最多的地方,恰恰是這些提供互動功能的網站。更進一步的,搜索引擎的網路爬蟲具有一定的時延性,因此不能實時搜索到最新的網頁更新。因此,搜索引擎不能為我們提供問題的全貌,因為它只針對關鍵詞而不針對問題,所以談不上全面性;搜索引擎也不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我們所想要的結果,因為不僅是它的內容更新不夠快,而且它也不能提供針對時效性的服務,所以談不上及時性;搜索引擎只能在海量網頁中返回另一個海量的結果,而且是以雜亂無章的形式,對於我們關心什麼,它一無所知,所以它給出的結果是所有人都關心的,而非我關心的,因此也談不上准確性。可見,我們不能完全依賴搜索引擎來監測網路輿情,需要提出全新的技術手段來獲知網路輿情,並跟蹤和分析輿情。
因此,要想保證輿情監測的實時性、全面性和准確性,最可靠的辦法就是使用自動化的輿情監測系統,依靠軟體系統來消除人工方式的不足,依靠軟體系統來定點的監測目標站點及整個網路,跟蹤分析各個輿情主題的發展軌跡,並自動地整理生成日報/周報等報告,將輿情與政府的日常工作業務有機整合在一起。
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系統是基於對互聯網輿情信息進行管理的應用軟體系統。系統整合互聯網信息採集技術及信息智能處理技術,通過對互聯網海量信息自動抓取、自動分類聚類、主題檢測、專題聚焦,實現用戶的網路輿情監測和新聞專題追蹤等信息需求,形成簡報、報告、圖表等分析結果,為客戶全面掌握群眾思想動態,做出正確輿論引導,提供分析依據。
『陸』 如何應對網路謠言
加強主流文化建設。網路謠言是一種文化現象,其本質是腐朽的、低級的、破壞性的文化,而不是健康的、大眾的、良性的文化。有學者認為,謠言與語言同時誕生。從這個意義上看,謠言是社會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現象。然而,網路謠言雖然是一種文化現象,但其本質是腐朽的、低級的、破壞性的文化,而不是健康的、大眾的、良性的文化。當主流文化比較占據優勢的時候,謠言就會自生自滅;當主流文化處於不均衡的狀態時,謠言就會泛濫。加強主流文化建設,要倡導政府誠信行政,誠信開展公共服務;要求政府官員說實話,說真話。用正氣壓倒邪氣,用實實在在的言行粉碎一個個的謠言。時間長了,造謠者沒有市場,謠言也就沒人相信。 提高政府公信力。及時發布政府及公共事務、突發事件信息,用正確的信息抵制謠言。當前,各地各部門在加強網站建設上動作很大,但是在維護網站上跟進不平衡。尤其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網路管理為平台,整合政府職能資源,形成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履行職能解決問題、及時回復問題的機制很不夠。有的職能部門甚至對焦點問題、熱點問題、敏感問題順其自然,不處理不回復,漠視網民關懷,導致官方無聲,謠言橫流。因此,在政府大量公共管理事物、公務活動中,制度性的及時發布政務信息,及時回復網民問題,是防控謠言的重要手段。 完善公民網路行為法律制度。網路的虛擬性及相關法律創立的滯後性,刺激了一些網路謠言的製造者、傳播者的僥幸心理。網路謠言的製造者、傳播者穿上馬甲,就如入無人之境,肆意製造謊言,混淆視聽,誤導網民,禍害網路。因此,在網路謠言被發展到網路「核武器」的時代,以保護公民言論自由的前提下,釐清言論自由與造謠中傷的界限、言論自由與侵犯他人隱私的界限、虛擬空間與現實生活法律責任的界限,完善法律對網路謠言民事、行政、刑事等配套的規范,非常必要,非常緊迫。 加強互聯網技術應用管理創新。網路的虛擬性增加了網路謠言防控的難度,也是防控、治理網路謠言的瓶頸所在。互聯網技術領域要加快開發創新力度,建立網路謠言監測形成機制、篩選確認制度、破壞評估制度、整合相關職能機構調查處理制度、處理後反饋制度,形成及時發現網路謠言、及時處置網路謠言、及時辟謠機制,對網路謠言內容本身及時正本清源,對網路謠言的發布者、傳播者的處理及時公布於眾,接受社會監督。要加強對網站的管理創新,完善網站行業自律制度,提高網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提高網站識別、管理、懲戒網路謠言的能力和水平,在網民中開展誠信發言、抵制謠言等互動活動。 深入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在社會轉軌時期,深入開展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全面提升公民素養,強化公民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自律意識,尤為重要。凈化官風、淳樸民風,從我做起,人人自律,才能從根本上抵制、防控網路謠言的泛濫。
『柒』 如何識破網路謠言
流言種類6:
國際突發新聞眾說紛紜,撲朔迷離
甄別措施:查看新聞源,搜刮媒體官網並驗證媒體機構信息;采訪記錄中是否有詳細受訪人姓名;離現場越近的新聞源可信度越高;國際性新聞以主流媒體官網為准。
『捌』 「打擊網路謠言是對言論自由的破壞」,求分論點。
打擊網路謠言是對言論自由的破壞一辯稿
打擊網路謠言是對言論自由的破壞
從現代漢語詞典我們可以得知,謠言即憑空捏造的,虛假的言論;言論自由即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公民享有按照個人意願進行發表言論的權利。有鑒於此,我方認為,現階段打擊網路謠言是對言論自由的破壞。接下來我們將從兩方面進行論證。
第一,在現階段,我國對於散布謠言的認定和懲罰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這就導致盲目、過重的打擊,造成了對言論自由的破壞。在認定方面,我們還存在著「如果你不能證明你說的話是對的,那你就是錯的,是謠言」的錯誤思想,如一地發水災,某網友發帖說看到浮屍,指責政府救災不力,結果被拘禁了,理由是「沒打撈到浮屍,是造謠」,但沒打撈到並不能代表網友沒看到啊~這與憲法的規定:「被告人不負有證明自己無罪的義務。」相違背,是禁止的。在懲罰方面,就明顯偏重了。如在最近公布的司法解釋中就將點擊、瀏覽五千次以上或轉發五百次以上的謠言信息,與誹謗罪中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相提並論,均視為情節嚴重,要承受嚴厲打擊。人,固然要為自己的過錯負責,可是如此放大人的過失,不分青紅皂白的一頓狠打,只能是使人們提心吊膽,不敢說話。
第二,打擊網路謠言極大地破壞了網民的積極性。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網民自身的情報資源有限,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帖子是百分百的事實,好不容易點擊率超過了5000,達到了中等報社的水平,卻被告知有錯漏,是謠言,要拘禁,那還有誰會發帖子呢,如果人人說話都變得小心翼翼,字字斟酌那不就是對言論自由的最大打擊嗎,清河縣一女子就因為一句疑問:「聽說最近發生了一起命案,有誰知道真相嗎,」而承受了牢獄之災,如此輕挑的打擊抹殺了網路自由隨意的言論氛圍,使其布滿了疑慮,恐怖的陰雲,人人自危,不再敢說真話,敢說心裡話,這難道不是對言論自由的極大打擊嗎?
綜上所述,由於現在打擊網路謠言在評判標准和懲罰力度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極大地打擊了網民發言吐槽的積極性,因此我方認定,現階段打擊網路謠言是對言論自由的破壞。
謝謝。
如在最近公布的司法解釋中就將,點擊、瀏覽五千次以上或轉發五百次以上謠言信息,與誹謗罪中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相提並論,均視為情節嚴重,要承受
『玖』 如何整治網路謠言
隨著互聯網用戶的快速增長,網路謠言也相伴而生,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涉及面廣,內容大到國際關系、國家安全,小到個人隱私;沒有邊界,打破了國家、地域的限制;破壞力強,嚴重者甚至危害到一些國家安全。網路謠言的廣泛性、自由性、破壞性被譽為網路「核武器」,備受各國的關注。
網路謠言的標的一般是突發事件、公共領域、名人要員、顛覆傳統、離經叛道等。對於這些內容,具有大家關注的性質,而且由於互聯網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的巨大差異,受眾很難及時辨析其真偽,從而增強了互聯網信息的模糊性,使網路謠言得以廣泛傳播。由於網民在互聯網上發言的自由性和互聯網交流工具的多樣性以及互聯網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的巨大差異性,造成網路謠言難辨別,難追溯,難防控。防控網路謠言,必須綜合治理。
1.加強主流文化建設。網路謠言是一種文化現象,其本質是腐朽的、低級的、破壞性的文化,而不是健康的、大眾的、良性的文化。
2.提高政府公信力。及時發布政府及公共事務、突發事件信息,用正確的信息抵制謠言。當前,各地各部門在加強網站建設上動作很大,但是在維護網站上跟進不平衡。因此,在政府大量公共管理事物、公務活動中,制度性的及時發布政務信息,及時回復網民問題,是防控謠言的重要手段。
3. 完善公民網路行為法律制度。網路的虛擬性及相關法律創立的滯後性,刺激了一些網路謠言的製造者、傳播者的僥幸心理。因此,在網路謠言被發展到網路「核武器」的時代,以保護公民言論自由的前提下,釐清言論自由與造謠中傷的界限、言論自由與侵犯他人隱私的界限、虛擬空間與現實生活法律責任的界限,完善法律對網路謠言民事、行政、刑事等配套的規范,非常必要,非常緊迫。
4.加強互聯網技術應用管理創新。網路的虛擬性增加了網路謠言防控的難度,也是防控、治理網路謠言的瓶頸所在。互聯網技術領域要加快開發創新力度,建立網路謠言監測形成機制、篩選確認制度、破壞評估制度、整合相關職能機構調查處理制度、處理後反饋制度,形成及時發現網路謠言、及時處置網路謠言、及時辟謠機制,對網路謠言內容本身及時正本清源,對網路謠言的發布者、傳播者的處理及時公布於眾,接受社會監督。要加強對網站的管理創新,完善網站行業自律制度,提高網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提高網站識別、管理、懲戒網路謠言的能力和水平,在網民中開展誠信發言、抵制謠言等互動活動。
5.深入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在社會轉軌時期,深入開展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全面提升公民素養,強化公民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自律意識,尤為重要。凈化官風、淳樸民風,從我做起,人人自律,才能從根本上抵制、防控網路謠言的泛濫。
總之「嚴厲打擊,決不手軟」是對網路謠言的最終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