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網路經濟風險

網路經濟風險

發布時間: 2021-03-15 13:20:28

❶ 西方網路經濟的弊端

  • 不止是西方,全球都是一樣面對這個問題的,所以樓主換成西方就可以了

  • 隨著通信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等日益廣泛地應用到社會經濟諸領域之中,網路經濟和電子商務開始成為推動企業發展、區域經濟增長乃至國家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重要動力。網路經濟與電子商務具有與傳統經濟所不同的獨自特點,前景十分美好。但在處於起步階段的中國尚有許多問題亟待我們解決。

  • 網路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開始蓬勃發展,並正在對我國經濟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使中國經濟開始進入一個以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為主要特點的經濟增長新階段電子商務,英文是Electronic Commerce,簡稱EC。電子商務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在網際網路開放的網路環境下,基於瀏覽器/伺服器應用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隨著通信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等日益廣泛地應用到社會經濟諸領域之中,網路經濟和電子商務開始成為推動企業發展、區域經濟增長乃至國家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重要動力。當前網路經濟的最大特點是行業間的融合和新業務模式的不斷涌現,而基於互聯網路的電子商務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標志。蓬勃發展的網路經濟和全球性電子商務革命將對傳統經濟,以及傳統生活方式產生巨大沖擊。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加快的今天,中國不可能游離在世界經濟發展浪潮之外。因此,了解網路經濟和電子商務,以及它們對傳統商業的沖擊,認真准備對策,迎接挑戰已經成為國內商業企業不可迴避的問題。

  • 一、中國網路經濟現狀

  • 隨著信息網路化的發展,一個嶄新的經濟世界——網路經濟逼近了我們,以至幾乎所有的經濟活動都難以逃脫它的恢恢大網。網路經濟是在信息網路化時代產生的一種嶄新經濟現象,網路經濟是最為現代的經濟形式,它以互聯網這一特殊的形式為載體,在人們的工作生活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不同於傳統的工業、農業,是以數碼技術為基礎,以創新為核心,以新技術所驅動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經濟。它是信息數字化的經濟,虛實結合的經濟,直接化的經濟,全新的經濟。它對知識產權、風險投資,以及成果的轉化等過程都體現著以高科技發展高科技,克服了中國傳統企業的產權不清、負擔過重、責權不明的致命問題,以全新的管理體制,創造出了嶄新的經濟形式。網路經濟正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為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創造了新的契機。網路經濟的產生和崛起,會給經濟學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在經濟學大家族中是否會生長出一個新的成員——網路經濟學?可以說,這是擺在經濟學者面前的嶄新課題。在我國,有關網路經濟的理論研究剛剛起步。

  • 中國是網路經濟的跟進者,受經濟發展階段性和國民經濟信息化水平的制約,中國網路經濟發展總體上還處於起步階段。90年代以來,中國一直致力於加速國家信息化基礎結構建設的努力,並且取得了明顯進展,資料庫、信息傳輸系統、信息應用系統、信息技術及產業、信息人力資源、信息軟環境等方面的條件已經得到較大改善,特別是由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業及軟體業、通訊及通信服務業兩大部分組成的信息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預計未來十年內,中國信息產業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隨著網路經濟的發展,傳統產業與網路的關系日益密切,傳統產業對網路業的依賴性增強。信息網路技術具有極高的滲透性功能,使得信息服務業迅速地向傳統產業擴張,從而使兩者之間界限模糊,出現了新舊產業相互融合的趨勢。對網路業而言,它不僅是計算機硬、軟體、電信、互聯網的簡單組合,而且通過國際資本迅速滲透到零售、媒體傳播、醫葯等傳統產業,並賦予傳統產業以新的技術含義。對於製造業、銷售業等傳統產業,網路一端連著消費者,另一端連著企業與經銷商,使他們得以擴大銷售范圍、壓縮成本、縮短流通時間。可以看出,信息產業已廣泛滲透到傳統產業中,對傳統產業來說,利用信息技術、網路技術,實現產業內部的升級改造,以迎接網路經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是一種必然選擇。中國傳統企業的網路化必須以企業內部作業流程的電腦化和網路化為前提和基礎,以網路設備和電子商務為兩翼,推進企業網路的系統化。只有這樣,才是對中國傳統企業的真正意義上的改造和網路化。

  • 二、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 網路經濟的發展、電子商務的普及在中國的實現只是時間問題,是不可阻擋的潮流;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有關電子商務的物理網路和其他基礎設施已基本具備,中國已經具備了開展電子商務的技術基礎,發展電子商務的時機已經到來。在未來幾年,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將繼續得到快速發展。同前幾年不同的是,近年來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吸收了傳統行業企業的投入,電子商務不再是一些很小的網路公司和相關媒體的詮釋概念的舞台,基礎設施的完備、國家相關政策的引導、信用支付的成熟、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吸引,使得經濟實力雄厚、銷售渠道廣泛的傳統企業在未來幾年成為推動中國電子商務進入實質階段的主力軍。有關專家認為,在網路經濟和電子商務時代,生產以滿足個人化的需要為原則,生產者單獨面向每一個消費者,生產者將按照每一個消費者的特殊需要生產獨特的產品。它徹底改變了工業化的生產方式。由於廠家可以直接根據消費者的需求生產,所以不必擔心它的庫存水平會超標,消費者不必擔心買不到需要的產品,產銷雙方的效率得到共同提高。在網路上,價格高度透明,顧客通過網路可以了解每一種商品的價格,大大減少了生產者利用自己信息優勢進行價格獲利的可能。在網路武裝的直接經濟中,作為產需雙方中介的傳統商業的存在理由已經大打折扣。雖然這種觀點在目前中國現階段實現的可能性有待商榷,但網路經濟和電子商務對傳統商業的沖擊力度卻不可輕視,作為傳統的零售企業必須正視這種未來可見的沖擊,利用沖擊來臨前的時間調整經營方針,採取各種方式減少可能的損失。從發達國家零售企業的應對手段來看,同網路公司合作、共同開發和佔領電子商務市場是一條比較明智之路。

  • 三、我國必須盡快作出網路經濟戰略決策

  • 在人類經濟發展歷程中,總是有一些機遇,使一些國家能迅速強大起來。例如,航海帶來的貿易促使了英國的迅速富強;東南亞四小龍抓住電子技術進步和出口的機會而一躍成為經濟小巨人。但這樣的歷史機遇並不多,在我國歷史上也有過幾次,洋務運動以來的世界上出現的機器時代、汽車時代和電子時代,我國都因為種種原因而喪失,使我們民族的經濟真正騰飛受到了種種磨難和曲折。改革開放的成功,除了政策上的正確外,把握機遇,是我國經濟闊步前進的一個重要因素。已故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就對機遇問題非常重視。今天,整個世界經濟又在進行一種大的轉變之中,主要的兩個特徵就是經濟全球化和網路經濟的突起。經濟全球化是對全球資源和市場追逐的結果;而網路經濟則是信息技術突飛猛進使然。目前全球化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也呈現網路經濟的特徵,網路經濟的發展目標必然是全球化經濟,而且因為網路經濟的發展而加速了全球化經濟的進程。在這場歷史大轉折中,對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企業、每一個人都帶來全新的挑戰,也帶來眾多的機會。能否在這場挑戰中抓住發展機會,對每一個國家的經濟命運都十分重要。這個時代特徵初露端倪,抓住機遇,縮短差距,並且充分利用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和市場資源,意義十分重大。同時筆者發現,網路經濟發展中,遵循「路徑依賴」和「機遇優先」的規律。路徑依賴,也就是說,信息技術的採用往往具有報酬遞增的機制,率先發展起來的技術通常可以憑借其先佔市場的優勢,利用規模巨大(效益)導致產品的單位成本降低,普通流行導致學習效應提高,許多行為者採取相同技術所產生的協調效應,在市場上越是流行就促使人們產生相信它會進一步流行的預期等等,實現自我增強的良性循環,從而在競爭中勝過對手。

  • 機遇優先,就是在網路經濟中,企業開拓市場關鍵在於發現市場機遇,把握機遇,是獲得市場的關鍵因素,也是網路經濟中創新勞動的主要體現。有人指出,在網路經濟中,「第一」(創新)具有重要價值,「第二」(模仿)可能就「一文不值」。網上書店就是一個啟示,第一的Amozon.com世人皆知,第二是誰,就知之甚少。這也反映網路經濟中的一些特有的規律。這些規律正在改變了人類存留在工業時代的種種落後的經濟觀念。有關專家認為,網路經濟對傳統經濟的沖擊僅僅是一個方面,而網路經濟的背後還隱藏著深刻的體制問題,技術、設備、基礎設施的問題可以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或引進所解決,但體制問題卻會在一定程度上延緩其在中國的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網路經濟時代,需要個人更多的自由,需要人更多的創造性,如果一個體制不能適應傳統的工業經濟,它就不能適應網路經濟。傳統工業落後的國家很難能夠在網路經濟上很快趕上;其次,中國的市場法制建設尚在進行之中,企業的市場行為隨機性大,因而加大了市場活動的風險,不利於電子商務活動的發展。在目前中國,有關決策部門考慮問題的核心不是政策的合理性,而是決策部門的利益,明顯帶有部門壟斷意味。這種人為限制信息流動速度、設置體制障礙的做法,會使中國在新的一輪世界經濟和科技的競爭中明顯處於不利地位,這個問題如果得不到很好解決,網路經濟和電子商務在中國的發展會面臨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第三、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問題。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有利的技術支持,我國的信息基礎設施、網路安全保障等技術與設施仍需逐步得到完善。我國由於經濟實力和技術方面的原因等,網路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比較緩慢和滯後,已建成的網路其質量離電子商務的要求還有相當的距離。因此,如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提高投資效益,改變網路通信方面的落後面貌,應是促進電子商務應用普及的首要問題;此外,電子商務涉及的網路管理、金融結算、法律法規的制定等眾多方面,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跨部門、跨地區的強有力的行政機構進行組織和協調。現有的法律法規不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所有這些,都使我們在發展電子商務的過程中充滿了挑戰。

  • 中國經濟發展作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一部分,全球化經濟發展中新的競爭和迎接新的挑戰,參與意味著機會,這個觀點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因此,我們要結合中國的國情,不斷推進網路經濟的發展和電子商務的普及,各個部門、企業要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不同業態商業企業、眾多的分銷渠道、成熟的網路技術、結合各自特點,開創傳統商業企業自我走向電子商務領域的新局面。

❷ 網賺有什麼風險

網上賺錢是有一定風險的,風險主要來自賺錢公司的經濟情況。

眾所周知近期網路經濟正值低潮,網上賺錢業已不及半年前紅火。

網站的經濟來源少了自然廣告也會做少些,因此賺錢公司有時會降低付款甚至倒閉。不過話說回來,現在已經是最低潮了,該降的都降到底了,撐不住的那幾間也倒下了。

冬天過了,春天還會遠嗎?以後只會越來越好做。

另一個風險來自郵寄過程中的丟失,所以請大家務必寫准地址。

❸ 如何網路經濟時代對企業帶來的挑戰 十萬火急,求各位高手幫幫忙啊~~~~~~~~

網路經濟時代企業的組織結構變化和新型競爭戰略

一場廣袤而深刻的變革已經來臨。不算自上個世紀中葉起就先知先覺的學者、政治家和企業家們,現實社會中的每一人在邁進新千年的門檻時,都感覺到即將到來的震動,盡管這個新的時代才露端倪。不管我們將它稱為什麼:「知識經濟」、「新經濟」也好,「數字革命」、「虛擬經濟」也罷,或是「網路經濟」、「信息經濟」……我們知道它的主要來源是信息技術與網路。如同瓦特的蒸汽機催生了英國(和世界)的工業革命,鐵路和電報孕育了美國(和世界)的管理革命、導致由多層級支薪經理管理的現代多單位工商企業的誕生一樣,今天,同樣是一種新技術和新工具——網路,將引起新的生產方式、組織形式和管理模式的變革。

在管理變革的諸多內容中,目前對組織結構變革的討論相對較多(有些文章在討論組織結構變化時未加區分地摻雜了一些戰略方面甚至經營策略層次的內容)。不過,這些討論多數是從某個側面對新的組織形式進行描述,對變化的原因、變化的趨勢分析較少。這些不完全的現象說明,也常常停留在扁平化、虛擬化、柔性組織、學習型組織、工作團隊和戰略聯盟等當代西方管理學基本已成定論的內容。本文試圖對網路經濟時代的企業經營方式、組織形式和競爭戰略進行一個比較全面的討論,分析變化的原因,推理出具體的變化趨勢,給予理論證明,並揭示出技術革命、經營方式、競爭戰略和組織結構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

一、網路經濟時代的企業經營方式

回顧十數年來從工業經濟到網路經濟的轉換過程,我們不難發現,企業的經營方式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大致可以歸納總結為以下5個方面。

1.從大規模生產到敏捷製造

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理論造就了工業社會。專業化的生產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單位成本,形成了規模經濟。可以說,工業社會相對於農業社會的特徵和優勢就存在於大批量生產。然而,大批量生產並不是盡善盡美的:在農業經濟時代,生產者與使用者距離非常近,甚至是合一的,他可以製作出非常合乎使用者要求的東西。到了工業經濟時代,分工越來越細,環節越來越多,生產者與使用者的距離越來越遠,使用者的聲音常常由於過長的生產一銷售鏈而傳不到生產者的耳中。

從5代市場營銷觀念的演進,我們可以看到工業社會為克服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分離而作出的努力:從亨利·福特的生產觀念到產品觀念,從推銷觀念到市場營銷觀念及至社會市場營銷觀念。但由於科技手段或曰時代的限制,此種分離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緩和,卻無法完全消除。

在網路經濟時代,使用者重新加入到生產中。通過網際網路提供的企業與顧客即時雙向的交流通道,全球各地的顧客可以隨時了解一個企業的產品或業務,獲得基於信息的服務,提出反饋意見,發出訂單乃至根據自己的需求參與產品的設計。這樣,企業的產品雖然可能由於顧客的個性化定製而各不相同,但由於網路的作用而仍然享有大批量生產的規模經濟——即所謂「敏捷製造」。生產者和消費者因為工業革命而離異,現在卻由於網路時代的敏捷製造而破鏡重圓。融合了農業經濟時代和工業經濟時代生產製作的優點,敏捷製造使得網路經濟時代的產品不僅享有更低的成本,而且無比貼近顧客需求。因為藉著信息技術,使用者和生產者已經合二為一。

如果要以兩個人(其人名也恰巧是公司名)來形象地說明這一轉變,則最好的選擇是「從福特 (FORD)到戴爾(DELL):正如亨利·福特首倡了大規模生產並成為其代表一樣,戴爾是敏捷製造或曰大規模定製(Mass Customization)的先驅者和典型。

2.從商品經濟到服務經濟

工業經濟向網路經濟轉變,在產業結構調整上表現為經濟重心由製造業向服務業轉換。20世紀80年代經合組織成員國凈增的6500萬個工作崗位中,95%都是由服務業提供的。美國企業家保羅·霍肯在《下一代經濟》(1984年)中就提出:信息經濟的對立物是物質經濟。每一項勞動、每一件產品都包含物質和信息兩部分。如果物質部分佔的比重大,就是物質經濟——即傳統經濟;如果信息部分佔的比重大,就是信息經濟——即下一代經濟。信息經濟是「智能」佔主導地位的服務型經濟。

網路經濟時代的服務性工作,與工業經濟時代的服務性工作不同。後者僅限於生產輔助性服務(如交通設施、銀行等)和個人服務(如商業零售、家政服務等),而前者共包含4個層面:(1)個人性服務。 (2)商業服務。(3)交通運輸、通信和公用事業等方面的服務。(4)信息、教育、衛生、研究和政府部門的服務。這些部門的中心任務是創造、處理和分配信息。其中前3個層面在工業社會也有涉及,但對社會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正是第4個層面服務的增加。

網路經濟時代,企業之間在產品質量和成本方面的競爭將漸漸退出歷史舞台,競爭的焦點將轉到服務質量上。IBM公司表示,該公司不是在從事電腦製造,而是在提供滿足顧客需求的服務。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說,今後微軟80%的利潤將來自產品銷售後的各種升級換代和維修咨詢等服務,只有20%的利潤來自產品銷售本身。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服務貿易異軍突起、發展迅猛,目前的經營額已超過全球貿易總額的1/5。而從服務貿易內部的構成來看,保險、銀行和通信等業務增長尤快,超過了傳統占首要地位的旅遊和運輸,在世界服務貿易出口額中佔了46%。

3.從實體經營到虛擬經營

虛擬化這一嶄新的企業組織和經營方式,似乎是以超光速的步伐向我們走來,一經出現就迅速在全球開花。它正在為世界經濟提供一個全新的、倍增了的拓展空間。其實,虛擬化經營說到底也是一種通過專業化生產提高效率的行為,類似這種行為早就存在於勞動分工出現之後的人類歷史中。但是由於交易成本、信息溝通等方面的問題,輔助專業勞動無法社會化:現在,網路的出現使得這種輔助勞動大規模社會化成為可能。

網路經濟從兩個方面引發了虛擬化經營的出現:首先,國際互聯網給虛擬化經營提供了物質基礎,使得企業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為取得競爭中的最大優勢,可以僅保留最為關鍵的功能,而將其他功能通過各種方式(如聯合、委託、外包等)藉助外部的資源力量進行整合來實現。其次,市場情況和競爭方式的新特點,形成了對虛擬化經營的內在需求。瞬息萬變的市場和以服務取勝的競爭條件,要求企業必須具備靈敏的反應能力和富有彈性的動態組織結構,即需要建立虛擬企業。

虛擬企業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企業界定模糊;信息共享,彼此信賴;專業人員地位強化;虛擬經理的出現。由此帶來虛擬企業的如下優勢:有利於技術開發,有利於拓展市場,有利於共同籌資,有利於精簡機構,有利於專業化生產,有利於多元化經營,有利於組建企業集團等。

4.從競爭到合作

大多數中國人是從中國「入世」申請中知道「雙贏」這個詞的,而在世紀之交它已成為使用頻率最多的詞彙之一。這種流行反映了當今世界觀念的一個轉變:從競爭到合作,從「零和」到「多贏」。

合作也正在成為當前由工業經濟向網路經濟轉變過程中企業經營戰略的基本思路,越來越多的企業走上了合作之路。方式多種多樣:兼並、收購、上下游整合、合資、技術轉讓以及各種各樣形式的戰略聯盟;對象也各色人等:客戶、供應商、甚至競爭對手。以合作代替競爭作為企業經營的新思路,源於網路經濟時代信息商品不同於工業經濟時代物質商品的特性:首先,信息商品具有可重復使用性,信息商品的使用並不像物質商品的使用那樣會被消耗掉。其次,信息商品具有不完全排他性。所有物質商品都具有排他性,但你擁有一種信息,不排除他人同時擁有此信息。另外,網路技術為企業實施該戰略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條件。通過網際網路,企業與合作夥伴之間可以應用EDI等信息系統實現彼此的資料互換、信息共享,聯合進行產品開發、生產、營銷,以及售後服務。上文所述的虛擬企業也是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戰略聯盟似乎和跨國公司有著天然的聯系,戰略聯盟多半在跨國公司間產生,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也走上了戰略聯盟的道路。這一原因本文將在第四部分給予說明。

5.從價值鏈到價值網

由以上關於虛擬企業、合作和未來組織結構的分析可以看到:網路經濟時代,是價值鏈分崩離析的時代。工業經濟時代企業賴以創造利潤和建立競爭優勢的、由基本活動(內部後勤—生產作業—外部後勤—市場和銷售—服務)和輔助活動(采購—技術開發—人力資源管理—企業基礎設施)組成的、已在企業內部化了的漫長的一整套價值鏈,在網路經濟時代,將由虛擬化經營、更加專門的分工與合作和網路結構代替(這種網路結構除圖1顯示的兩種之外,還可有多種組合形式)。自由職業者將增多,在價值網網路結構中,企業、團隊乃至個人是一個個的節點或核心,承擔著相當於傳統價值鏈上某一個或幾個環節的更加專業化的核心業務,其價值將由他與客戶聯系的多少和親疏來決定。

價值網可以包括由低到高的多個層次:高效率的個體形成的個體網路,高績效的小組,整合後的企業(通過企業建立內部網路、進行內部信息交換來整合彼此的合作),向外延伸的企業(用企業廣域網把企業與消費者、供應商等聯系起來)以至依靠國際互聯網的網路聯盟。

二、網路經濟時代的新型競爭戰略

網路革命將使企業的競爭范圍發生變化。按照傳統觀點,國際市場似乎是資源與能力充足的大型企業在國內市場飽和之後才去開拓的,只有大企業才具備成為跨國公司的條件。中小企業由於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缺乏克服國際化障礙的能力,在從事國際化經營方面處於不利地位,多半採取內向型的發展戰略。但是網路經濟使這種觀點成為過時的看法。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全球一體的運輸和通訊網路(硬體)以及多種世界性國際組織和通行的國際慣例(軟體),已逐漸把國際和國內市場融為一體,任何企業已經不可能把世界市場人為地劃分為一個個國家疆域,所有企業不論規模大小都要面向全球市場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們可以應用上面論述的經營方式的轉變來討論企業戰略的變化:敏捷製造中的個性化定製使得市場進一步細分,為了在某一市場擁有足夠數量的顧客,必須在全球范圍進行搜尋;而在服務經濟中,個性化的需求一定會比商品經濟中更多。這兩個轉變都對全球化提出了客觀要求。另一方面,虛擬經營為全球化戰略提供了物質基礎和可能性。

面向全球市場之後,即使是大型企業也會感到自己的資源和能力並不充裕,再以原有的經營方式完全覆蓋和滲透整個世界市場力不從心。所以,企業戰略將在兩方面相對應地呈現出「此消彼長」:一方面,競爭范圍的擴展,即國際國內市場由於互聯網的作用完全融合,所有的企業都面向國際市場,中小企業也必然國際化發展;另一方面,產品線的縮減,即便是資源豐富、能力高強的大型企業集團也要採取更為集聚的戰略,在更狹窄的產品區域里佔領更廣闊的地理市場。

企業戰略的「一消」(產品門類)和「一長」(市場范圍)是高度相關的。面向全球市場是由網路等引起的被動反應,產品門類的減少是企業進行的主動調整。調整的原因是,規模再大的企業面向全球市場後資源與能力也是有限的,何況網路經濟時代企業的規模受到臨界規模減小的限制(本文第四部分將詳述)。

在網路經濟時代的「主體—部件」或曰「核心—節點」新組織結構中(不管這種結構是由中小企業聯盟而成還是由大型企業分拆形成),企業都必須採取更加專業化的戰略,才能充當好「部件」的角色,成為企業網路中一個不可替代的節點,從而在網路經濟時代生存和競爭。在進行了更精細化的專業分工之後,企業又必須以網路聯盟的形式加強彼此之間的協作。

綜上所述,專業化、全球化和聯盟化的新型競爭戰略是緊密聯系、環環相扣的,它的形成與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經營方式的變革直接相關。下面我們將繼續討論經營方式和競爭戰略的變化又是如何引起組織結構的變化的。

三、網路經濟時代的企業組織形態

從工業經濟時代到網路經濟時代,用一個形象化的比喻來說明企業組織形態的變化,就是從「航空母艦」到「殲擊機群」。

「航空母艦」是筆者給19世紀在美國首先成型的多層級、多單位的現代工商企業的命名,它是由新形式的豐富能源——煤,以及革命性的運輸和通訊手段——鐵路和電報的出現引起的。單一企業把涉及到製造和銷售一個產品系列的生產和分配全過程相結合並內部化,用管理協調有形的手代替市場機制無形的手,於是產生了這一組織形式。「航空母艦」是企業組織形式大型化、集中化與內部化的結果。

「殲擊機」是筆者對剛剛開始顯形的網路經濟時代短小精悍的企業組織形式的比喻。面對嶄新的網路通訊技術和其他科技手段,中小型企業將具有更大的競爭優勢。原因是網路聯盟能夠產生和大型企業價值鏈活動內部化一樣的整合效果,同時聯盟內各企業可以繼續保持目標集聚的專業化優勢和迅捷靈敏的反應優勢。因而在網路這只比無形的手和有形的手都更有效率的「第三隻手」的作用下,即便是大型現代工商企業也將擯棄為了充分利用內部化優勢而形成的繁瑣的層級制,而僅保留產生核心競爭力的主體性職能,而將其他部分分離並且部件化,形成「一個主體+若幹部件」的結構,即「一架主機+若干僚機」所構成的「殲擊機群」。可見,「殲擊機群」是企業組織形式小型化、離散化與外部化的結果。

從「航空母艦」到「殲擊機群」的轉變,意味著多層級多單位金字塔結構的日漸解體,同時向鬆散的有機式網路型組織結構的逐步轉化。

這一轉化將通過兩種方式、對兩類企業同時起作用。首先,在工業經濟時代的競爭中只能給大企業拾遺補缺的小企業將面臨歷史性的機遇,它們通過網路聯盟將專業化優勢、整合優勢和反應優勢集於一身。其次,現代大型工商企業,也將對新技術作出適應性變革。同樣也是利用網路,它們將擯棄為充分利用內部化優勢而形成的繁瑣的層級制,僅保留產生核心競爭力的主體性職能,而將其他部分分離並且部件化。

從本質上來說,這兩種變革的結果是一致的,或者說獲得了殊途回歸的效果。在小企業的網路聯盟 (或普通的鬆散型合作關系)中,某一企業會充當製造或銷售一個產品系列的主體,其他企業自然定位成為「部件」。而在大型企業的組織變革中,企業自身就能演變成主體+部件結構,集中式的層級制結構轉變為聯盟型的、可裝可卸的、更能靈活反應的有機體。

這種與100年前企業組織形式大型化、內部化、集中化相反的小型化、外部化、分離化趨勢,也並非對「速度與技術」定律的背離,而是對此發現的進一步證明。先看技術:19世紀是由於新型運輸和通訊手段的出現、而不是早已存在的市場需求引起了組織創新;今天同樣是信息通訊新技術的出現將導致企業革命。再看速度:100年前結合與內部化形成的現代企業形式是為了應對大交易量,創造高通過能力,獲得來自速度的經濟性;今天分離與外部化的變革趨勢同樣也是為了獲得來自速度的經濟性,從企業內部來說,網路溝通比管理協調成本更低而效率更高,在企業外部網路則會形成對市場與顧客更迅捷的反應。所以,「航空母艦」到「殲擊機」的演化,原因是速度——網路帶來的高效溝通使得外部企業結盟能夠代替內部管理協調,目的亦是速度—以可裝卸的主體—部件結構取代集中式的層級制結構能獲得對於技術、市場和對手都更加迅捷的反應。

四、組織結構變化的原因分析和理論證明

「殲擊機」的組織形式是網路經濟的直接結果,是這樣幾個原因在驅使企業向小型化發展。

(1)交易成本的降低使內部化的需求減小。網路經濟時代,每個用戶能非常方便、快捷、低廉地在網上完成交易全過程,這使得外部交易成本常常低於組織規模擴大而產生的內部管理成本,內部化的需求就會減小。

(2)核心競爭戰略使企業規模縮小。在網路經濟時代更加專業化的分工要求下,有所放棄才能有所收益,企業的戰略重點是強化核心業務能力,而將非核心業務放棄,轉為利用各種各樣的合作形式。由此,企業規模將因精簡而縮小。

(3)組織結構變動使企業規模縮小。未來的組織將弱化或取消中間的管理層次(因其職能主要是信息傳遞和簡單處理,完全可以由低成本高效率的計算機代替),而形成一種網路結構:沒有嚴格的層級概念,每個單位或每個人都是一個與其他單位或個人保持信息溝通的節點,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管理是以任務為導向的。

(4)組織邊界的模糊和分權的擴大使企業規模縮小。網路經濟時代,組織邊界彈性增加,邊界變模糊,員工可能不固定為某一公司工作,而更像自由職業者給幾家企業服務。另外,由於信息充分且廉價,免去很多管理人員的上傳下達,員工享有更多的自主權,高層經理的角色更像下屬的協調員而不是監督者,子部門成為相對獨立的組織,所以企業的規模將縮小。

上述幾個原因中的第一條,是企業組織規模減小最根本和最深層的原因。

關於這一原因,本文想用科斯的交易成本原理在理論上給以證明。在《企業的性質》一文中,他發現了進行合約簽訂、執行和相應資源配置的交易成本,對只包括了商品的生產成本和運輸成本的傳統微觀經濟理論進行了修正,從而解決了兩個以往沒有答案的問題:既然經濟個體之間可以通過市場交易實現生產和合作,為什麼還要存在企業?是什麼因素決定了企業的規模?把交易成本考慮在內可以得出的結論就是:企業的出現是由於企業內配置資源的生產成本、合約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的總和要低於通過市場價格機制進行交易的成本;企業的規模被決定在企業內交易的邊際費用等於市場交易的邊際費用那一點上。

給此原理設定一個網路經濟的「初始條件」。在「企業內部邊際費用=外部市場邊際費用」中,由於網路使等式右邊的外部市場邊際費用下降,要維持企業這種組織形式的有效性,決定企業臨界規模的等式左邊「企業內部邊際費用」必須相應減小,即企業可能有的「最大規模」必然要減小。這種情況也就是在1991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頒獎典禮上瑞典皇家科學院拉斯·魏林教授所提到的「市場的海洋」中「行政管理的島嶼」(企業)的裂分和科斯所提到的「黑匣子」(企業)的變小。

在降低交易費用這一點上,網路的作用和科斯的舉例——貨幣的作用是一樣的。貨幣較之以物易物降低了交易費用;而網路也較之商品交易會、商務洽談等傳統的簽訂合約和執行合約的形式降低了交易費用。

運用交易成本原理來確定企業的最大臨界規模,甚至不僅僅限於網路經濟社會或者工業經濟社會。任何組織的運行要富有效率,都有一個適度規模。企業規模並不是越大越奸,超過適度規模後,原來的規模經濟會變成規模不經濟。不過,這一適度規模在以往人類的歷史中,隨著各種技術進步(如蒸汽機、鐵路和電話的發明)和管理創新(如實行勞動分工)是持續增大的。只有到了今天,當網路出現之後,這一適度規模將縮小。

五、結 論

上面幾個部分論述了技術革命——經營方式的轉變——新型競爭戰略——組織結構的變化等幾個方面的因果關系。要完整地說明它們之間的作用與聯系,還必須為這一系列補充上一個最根本的初始環節——市場需求。雖然市場不能直接作用於企業的經營、戰略和組織,能夠改變這三方面的是技術的進步,如同錢德勒在上一次工業革命後得出的結論:「在美國,工廠擴大的限制,主要是技術上的;對這種大量生產的需求倒一直是存在的。」但新技術的產生歸根到底是由於市場的共同需求引起的,即市場需求通過催生新技術而間接引起經營方式、競爭戰略和組織結構的革命。

❹ 網路經濟對金融支持提出什麼樣的要求

網路經濟對金融支持系統的制度需求體現在:
一、網路經濟要求金融支持系統持續提供巨額資金
從網路產品市場規模的重要性、網路企業實施「主流化」營銷策略的必要性和網路經濟贏利滯後、「贏家通吃」的贏利模式可以看出,從網路產品的研製成功到網路企業的贏利之間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企業只有投入而沒有贏利。網路企業在產品實現「主流」地位以前是不能獲得足夠的收入的,企業唯一能做的就是低價銷售或免費贈送產品,以擴大市場份額。這是一場轟轟烈烈的「燒錢運動」,誰的資金實力強,誰就能熬到最後,誰就是贏家。
一、網路經濟要求金融支持系統持續提供巨額資金
然而網路企業的資金實力終究是有限的,企業本身的投入顯然不能解決問題,而且網路經濟的特點使企業不可能通過自身的積累來進行再投入。因此如果沒有金融系統的支持,企業不大可能熬到最後。所以,融資系統是必不可少的,網路企業之間的競爭會發展成為企業融資能力的競爭。網路企業能做的就是融資—投入—再融資—再投入,「燒錢」一直到其他競爭者全都倒下,自己獲得最大市場份額為止。這樣,網路經濟就需要一種能夠不斷融入資金的金融系統的支持,這種金融支持系統不僅要能夠投入大量資金,而且要能夠不斷地投入資金,也就是說融資的支持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連續不斷的,從而滿足網路經濟激烈的競爭模式的需要。沒有金融系統的支持,網路企業的成功只是創業者的夢想,正是金融支持系統把這個夢想拉到創業者的面前。
二、網路企業要求金融支持系統來分散巨大的風險
由於網路產品以知識為主要投入要素,所需的物質資源相對較少,因此網路企業的進入障礙相對較低,導致網路經濟下競爭者空前眾多,而成功者註定只能有一個,而且是「贏家通吃」,被淘汰者一無所獲,這種競爭模式使企業面臨的風險非常大。比如由於亞馬遜的示範效應,中國的網上書店最多時曾達到過160 多家,幾乎家家都聲稱要做中國的「亞馬遜」,但這些書店中的絕大部分由於無法得到後續資金的支持已經關閉,而剩下來的一些書店也只是勉強維持慘淡經營。有這樣一種說法,50%網路企業會在一年內破產,85%網路企業會在三年內破產,這就對金融支持系統的要求非常高。為降風險,金融支持系統可以把資金分散到多個企業,如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以分散風險,只要有一個成功,投資者就可能獲利。其次,可以擴大金融支持系統的基礎,使其參與者眾多,而每個參與者的投入又可以不多,這就使各個參與者可能遭受的損失減少。另外,應該有暢通的退出機制,如果投資者發現被投資企業已經增值,自己已獲利,那麼應該可以通過退出機制順利的實現增值退出。
三、網路經濟要求金融支持系統能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網路企業和投資者面臨的風險非常大,而作為網路企業的創業者又多為技術人員,技術人員擅長研究卻不擅長經營,往往缺乏市場營銷和經營管理的知識和經驗,所以創業人員很希望能夠得到有經營管理能力和經驗的人才的指導。另一方面,投資者為了對投入的資金負責,盡可能地降低風險,避免由於經營不善而埋沒了好產品,就產生了參與企業管理的需求。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創業人員建立現代科學的企業制度,加強內部控制,提高企業的運轉效率,提高資金利用效益,確保企業經營戰略的正確性,還能使投資者隨時掌握企業的經營狀況,了解企業的經營前景,這也有助於降低金融支持機構的風險。可以說,最合適的組合就是投資者同時也是經營專家,而創業人員最合適的位置就是所謂的CTO(首席技術長官)。

❺ 網路銷售風險的定義是什麼

企業網路營銷風險的含義
所謂風險,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和一定時期內可能發生的各種結果變動程度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表現在主觀對客觀事物運作規律認識的不完全確定和事物結果的不確定性。網路營銷風險,是指在網路營銷活動過程中,由於各種事先無法預料的不確定因素帶來的影響,使網路營銷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產生一定的偏差,從而帶來蒙受損失和獲得額外收益的機會或可能性。因此,企業要在網路營銷活動中要客觀地識別、評估和判斷網路營銷風險,並採取一定的規避措施把這種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企業網路營銷風險的類型

(一)技術風險

以計算機為平台的虛擬網路交易平台在帶給人們便捷服務的同時,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安全隱患,技術風險是最重要的風險之一,主要是由於企業的網路技術手段不成熟、不穩定而給交易雙方帶來的風險。造成技術風險的因素很多,既有系統自身缺陷造成的也有人為因素造成的。目前,由於我國網路發展水平不高、網路基礎設施差、線路少、安全性低等原因,再加上很多企業的資金和技術有限,網路運行時經常發生上網速度慢、網路易堵塞、信息傳遞出錯、交易平台混亂等現象,進而造成信息傳輸風險、數據交換風險、信息確認風險、交易者身份不確定等風險。另外,隨著黑客技術手段的不斷翻新和病毒感染的不斷升級,網站被攻擊、資料庫崩潰、密碼被盜竊等現象時有發生,這些都加劇了網路交易的風險。基於此,企業需要建立一個WEB資料庫安全體系,及時進行漏洞檢測、風險評估,不斷完善現有的網路開發技術和數據加密手段,才能防患於未然。

(二)支付風險

在網路營銷領域,支付風險是網路營銷的最直接的風險。由於網路具有虛擬性,給不法之人以可乘之機,他們通過自己對網路知識的掌握發布虛假信息,造成了極壞的影響。另外,目前金融領域仍然缺乏滿足網路營銷所要求的交易費用支付和結算手段。由於很多銀行的電子化辦公水平弱,安全性差,而且銀行之間的業務分割、交叉少,沒有統一的介面,雖然有一些銀行提出了一些改進措施,但距離網路營銷的要求還有差距,信用卡號碼被盜用、個人隱私被泄露等現象時有發生。

(三)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也稱道德危機或信用風險,是指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如果從委託—代理雙方信息不對稱的理論出發,道德風險是指契約的甲方(通常是代理人)利用其擁有的信息優勢採取契約的乙方(通常是委託人)所無法觀測和監督的隱藏性行動或不行動,從而導致委託人損失或代理人獲利的可能性。現實生活中,消費行為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行為和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經濟生活的一個重要領域。在21世紀這個蘊涵無限商機的消費時代,網路營銷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道德風險是網路營銷的一大難題,由於網路營銷是建立在道德信用的基礎上的,即交易雙方相互信任,信守承諾。網路營銷的假設是:買方假設賣方提供的商品質量合格不存在缺陷;賣方假設買方有足夠的支付能力,雙方都會履行交易時達成的承諾。但是,目前有很多企業置消費者的利益和身心安全於不顧,假冒偽劣盛行,如果沒有任何信用做保證,網路營銷是難以為繼的。今後,在很長的時期內道德風險將在很大程度上制約網路營銷的發展。

(四)物流配送風險

在網路經濟日益繁榮的今天,物流問題成為了制約網路營銷的一個重要問題。網上交易一般順序如下:網上信息傳遞——網上交易——網上結算(下訂單)——物流配送。在整個鏈條中,物流配送才是唯一的實體行為。由於產品銷售具有分散性、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這些都增加了物流配送的難度:配送點的布局、人員的配備數量、商品的庫存量等很難合理地確定;保證配送的時效以滿足用戶的即時需求;保證配送的數量。因此,一個暢通的物流配送體系,應該從接到定單時起,就開始了采購、配送和分撥物流的同步流程。每一步都以最合理的時間、最合理的分配、最合理的路線來構建,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減少產品的積壓和庫存開支。物流配送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企業網的運作效率、企業的信譽、客戶的滿意度。而目前很多企業的物流能力不強,不能及時與網路用戶實物交割,產生物權轉移的風險,這已經成為阻礙網路營銷發展的主要原因。

(五)法律風險

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的興起為現代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提供了新思路,網路營銷收到普遍關注。一方面,互聯網是跨地域、國界的全球性信息網路,在這個虛擬空間里無法向現實空間那樣規定國家和地區的界限和管轄范圍。另一方面,網路營銷的雙方主體可以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和個人之間展開,但各國的適用法律不同,社會文化、風俗習慣又迥然相異,因此造成雙方的交易沖突不可避免。更確切地說,雖然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促進了網路營銷的強勁增長,但是與之相應的法律法規並沒有同步配套,這些法律法規主要包括:網路經濟貿易中的法律法規、網站建設中的法律程序、在線交易主體的認定中的法律和程序、電子簽名與認證的操作、電子合同的法律確認、在線電子支付的規則、網路廣告爭議解決、網上知識產權保護及網路營銷中消費者權益保護等。由於很多法律存在空白,從而造成一定的風險隱患。

(六)客戶風險

美國著名體驗經濟學家約瑟夫·派恩指出:體驗事實上是當一個人達到情緒、智力、甚至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時,其意識中所產生的美好感覺。它涉及人們的感官、情感、情緒等感性因素,也涵蓋知識、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和身體的一些活動。在現代營銷理念中普遍認為:體驗就是企業以服務為舞台,以產品為道具,以消費者為中心,能夠創造使消費者參與、值得同憶的活動。在傳統的營銷模式中,消費者往往通過視覺、觸覺、味覺等多種感覺來判斷商品的優劣並決定取捨,而在當前虛擬的網路環境當中只能通過商品的圖片及少量的文字說明來甄別。在這一購買活動中,一旦消費者由於判斷失誤而對購買的商品不滿意,一種可能就是發生消費者漂移現象。所謂消費者漂移,就是消費者從一個產品漂移到另一個產品;從一個場所漂移到另一個場所,從一個品牌漂移到另一個品牌。因而採用動態的、發展變化的視角研究消費心理和消費者漂移問題是科學的、可行的。另一種可能就是,一旦消費者因購物不滿意就會對網上購物產生質疑,進而做出不規范的市場行為,帶給企業的影響和損失也是巨大的。例如,有45%的人認為網上購物沒有真實體驗感,對其質量安全不放心,而寧可花更多的價錢去商場購買,這種消費心理造成了企業網路營銷過程中的風險

❻ 網路經濟與實體經濟,你更看好哪一個為什麼

相比之下我更偏向於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會發展的更快更長久,質量也更有保障一些。

網路經濟只是大數據,實體經濟的小數據會更靠譜一點。現在一些網路經濟,他們都是依靠網路的大數據去猜測用戶喜歡什麼樣的東西,根據個人的喜好去推薦產品,但有這些產品並不適用於每一個人。實體經濟都是利用附近的小數據去進一些適合附近的商品,這樣銷售額也會更多。

❼ 網路經濟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利弊

互聯網(Internet)產業的迅速崛起,以其強大的信息和服務功能正在改變和影響著社會各個階層、各個領域,全球經濟網路化、數字化逐步形成,這給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對企業經營管理全面創新發揮了推動作用。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面臨著自身能否快速跟進新技術、適應網路經濟的挑戰。筆者認為在網路經濟下,傳統財務管理存在許多弊端,企業只有及時進行財務管理創新,才能在國內外市場競爭中佔先,在網路經濟大潮中站穩腳跟。

一、網路經濟下傳統財務管理的弊端

網路經濟時代,由於經濟活動的數字化、網路化,出現了許多新的媒體空間,如虛擬市場、虛擬銀行。許多傳統的商業運作方式將隨之消失,而代之以電子支付、電子采購和電子定單,商業活動將主要以電子商務的形式在互聯網上進行,使企業購銷活動更便捷,費用更低廉,對存貨的量化監控更精確。這種特殊的商業模式,使得企業傳統的財務管理已不能適應基於互聯網的商業交易結算。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難以防避企業管理出現的新風險

首先是網路安全問題。網路經濟要求財務管理必須通過互聯網進行,而互聯網體系使用的是開放式的TCP/IP協議,它以廣播的形式進行傳播,易於搭截偵聽、口令試探和竊取、身份假冒,給網路安全帶來極大威脅。而傳統的財務管理大多採用基於內部網(Intranet)的財務軟體,沒有考慮到來自互聯網的安全威脅,特別是企業的財務數據屬重大商業機密,如遭破壞或泄密,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財務管理首先必須解決的是復雜的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這一點傳統財務管理是難以做到的。

其次是身份確認和文件的管理方式問題。網路經濟下參與商業交易均在互聯網上進行,雙方互不見面,這就需要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相互認證,保證電子商務交易的安全。而傳統的財務管理軟體一般採用口令來確認身份,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口令。如果繼續沿用這種口令身份驗證方式,那麼隨著互聯網用戶和應用的增加,口令維護工作將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顯然這種身份驗證技術已不適合基於互聯網的財務管理。另外,傳統的財務管理一直使用手寫簽名來證明文件的原作者或同意文件的內容。而在網路環境下,電子報表、電子合同等無紙介質的使用,無法沿用傳統的簽字方式,從而在辨別真偽上存在新的風險。

❽ 用網路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分析現實中的經濟現象

盜版現象的經濟學分析 一、引子 盜版現象由來已久。盡管各國都在一定程度上採取反盜版措施,以對盜版進行打擊,但時至今日,盜版現象不僅沒有得到有效的根除,反而還有日益漫延之勢。那麼,為什麼會出現盜版呢?盜版品給消費者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政府為什麼要打擊盜版呢?又是什麼原因使得盜版現象累禁不止呢?政府應該採取怎樣的反盜版策略呢?筆者擬用微觀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為了分析上的方便,我定義本文討論的盜版現象為「一切生產、銷售和使用包括諸如計算機軟體,音像製品、書籍等的非法復製品以牟取利益的行為」。[1] 這些非法復製品統稱為盜版產品,與之對應則為正版產品。 二、盜版存在的市場基礎 任何經濟現象的存在都有其市場基礎,這種市場基礎既包括市場需求基礎,又包括市場供給基礎。盜版現象的存在也具有它深厚的市場基礎。 1、盜版存在的需求基礎。盡管「盜版」首先給人的感覺就是它絕非一個好東西,應該消滅,但是在一片喊打聲的同時,消費者卻在行動上給予了實際的支持,這就是盜版現象的市場需求基礎。在盜版市場上,存在市場需求是其最根本的基礎。 在明知商品真假的條件下,理性或有限理性的消費者之所以更多的選擇盜版品而不是正版品,最直接的原因在於盜版產品的消費價值高於正版品的消費價值。什麼是商品的消費價值呢?我們知道,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要考慮兩個因素,一個是價格,一個是質量。如果某個商品的質量太差,即使價格很低,可能也不會有人問津;反之,如果某件商品的價格太高,即使質量很高,恐怕買主也是寥寥無幾;但是,如果某件商品的價格很低,而其質量又比較好,購買者肯定會很多。顯然,購買者並不是單獨地看待價格的高低和質量的好壞,而是綜合的分析價格與質量的關系,即質量—價格比,它可以作為消費者所考慮的商品價值。因此,可以這樣說,消費者購買盜版品的直接原因在於盜版品的質量—價格比遠高於正版品的質量—價格比。在消費者看來,雖然盜版品的質量比正版品低,但是相差的程度非常有限,比如說,人們一般使用的Microsoft Office2000辦公軟體,除去普通老百姓一般很少使用的一些功能外,盜版品與正版品在質量或使用價值上幾乎沒有什麼差異。但是,盜版產品的價格遠低於正版產品,比如,在成都市場上,正版的Microsoft Office2000辦公軟體的銷售價格超過6000元人民幣,而它的盜版品只需要不到10元人民幣。盜版品與正版品的價格比是1比600,盜版品的價格優勢絕對讓人心動。 消費者更多的「投票」盜版品,從根本原因上看在於這種選擇能夠給他帶來最大效用。為了簡化分析,我在此對正版品與盜版品的質量差異不作考慮,二者的唯一差別在於價格,即正版品的價格高於盜版品的價格。下圖說明了消費者的理性選擇行為。在圖中,消費者消費某種商品X,正版的X價格為P1,盜版的X價格為P2.(P2低於P1),除了X之外的其他商品為Y,價格為P。如果買主消費正版X,他只能選擇B(X』,Y」)才能達到最大效用,最大效用為U*;如果買主選擇盜版的X,他可以購買A(X」,Y」)組合實現最大效用U」。顯然,X*小於X**, 從而U』也小於U」。[2]也就是說,在消費者的購買預算不變的條件下,對消費者來說,使用盜版品的總效用比使用正版品的總效用大。 2、、盜版存在的市場供給基礎。盡管盜版的存在從根本上在於有市場需求基礎,但是盜版品畢竟是有廠商生產出來的。對於廠商來說,並不是有市場需要就會有市場供給。就某種產品來說,廠商之所以選擇生產盜版品而不是正版品,除了它在生產正版品上的所受的諸多限制之外,可能關鍵在於盜版品的生產價值大於正版品的生產價值。什麼是商品的生產價值呢?對廠商來說,那種商品值得生產,不能只看它的價格高低,也不能只看成本大小,要看產品的價格與成本的差(即利潤),或者看價格—成本比。如果一種商品的價格很高,但是生產成本也很高,從而生產無利可圖,價格—成本比小於1,沒有哪家企業會主動去生產它;反之,即使一種商品的價格很低,但是它的生產成本也很低,以至於生產利潤相當可觀,價格—成本比大於1,「擋不住的誘惑」,廠商無需政府動員也會趨之若鶩,甚至政府想堵也堵不住。樹欲靜而風不止嘛!因此,利潤或價格—成本比可以用來反映商品的生產價值。下面分三個方面來說明: 首先,技術和制度限制使得許多企業不能生產正版品。在盜版或正版中,「版」者版權也!在市場經濟中,為了激勵人們創新,政府運用專利法或版權法對版權進行保護。政府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對「版」進行保護,這無疑是非常應該的,但是這種保護會形成市場上的行政壟斷和法律壟斷,從而限制了許多廠商以合法的身份生產正版品。 補充回答: 其次,生產正版品的價格或收益怪圈導致了盜版品的大量產生。在正版品生產的壟斷條件下,源於其壟斷價格的巨大壟斷利潤對其他企業是一個巨大的誘惑,這種誘惑使資源有向該產品聚集的趨勢。然而,在過高的版權費用和制度硬壁的雙重阻攔下,這種趨勢就轉化為生產盜版品。在盜版品的強烈沖擊下,生產正版品的成本因加強防偽等原因而大大提高,而價格卻在盜版品的競爭中不斷下降,從而正版品的價值大大降低,這又進一步強化了盜版品的生產和供給。 再次,盜版品生產價值還集中的體現在它的生產成本優勢上。從某種意義上講,一項生產活動的成本包括直接生產費用和版權費用。與正版品的生產相比,盜版品在直接生產費用上存在一定的優勢,這是因為盜版者可以根據市場的實際需要,使用更加便宜的原材料,採用更加簡捷的生產工序,使得產品成本大大降低。比如,用光碟刻錄長達30集的電視劇,直接的生產費用(包括刻錄機的折舊費、白盤費、刻錄軟體分攤費、人工費等)不會超過50元。不僅如此,盜版活動的低成本還體現在盜版商免費使用了別人的諸如專利權,著作權等權利。在實際生活中,版權費用在專利保護產品的生產成本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 最後,盜版產品的供給還與廠商從事盜版所面臨的風險的大小和對待風險的態度有關。由於盜版的違法性,因此就有被查處並被懲罰的不確定因素存在。盜版在給廠商帶來較高的預期收益的同時,也帶來較大的風險。對風險與收益的選擇,將影響盜版品供給的多少。假定廠商在投資時有兩種選擇,一是在安全資產上的投資即從事正版品生產,一是風險資產上的投資即從事盜版產品的供給,前者的預期收益為無風險的收益R1, R1,較為固定但通常也較小,風險或損失可能為0,後者的預期收益R2,R2的變動較大但在數量上也更大,可能損失為R0,盜版品的供給就取決於廠商對不同投資的效用評價。對於風險偏好型的廠商來說,較高預期收益帶給它的效用大於損失時的負效用,他傾向於進行盜版產品的供給,當然,可能損失的大小會改變廠商對待風險的態度等,如此說當被查處的可能性增大,一些本來愛好風險的廠商將變為厭惡風險,從而減少盜版產品的供給。但是,由於現行制度規定的缺陷,市場的人為分割,地方或部門出於自身利益的保護,以及執法者的尋租和麻木等多種原因,使得從事盜版活動的人非常容易逃避檢查或逃避處罰,盜版的實際風險極低。 三、盜版現象的經濟福利效應 補充回答: 在經濟學上,對一種經濟現象的評價,可以通過消費者剩餘、生產者剩餘和社會總福利來說明。同樣,對盜版也可以從這些方面來分析它的經濟效應。 1、從消費者剩餘來看,盜版活動在長期和短期的影響是不同的。在短期,由於盜版品的存在,原來不能購買或沒有購買某種商品的消費者能夠購買一定數量的盜版品,從而增加消費者福利;原來使用正版品的消費者改為使用盜版品,因盜版品的低價格而給買主帶來更大的消費者剩餘;即使是對使用正版品痴心不改的消費者,也能夠在盜版品的沖擊下以更低的價格購買正版品,並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在長期,盜版對消費者福利的影響依情況而有所不同。如果政府和正品生產企業對盜版不採取任何防範和打擊措施,讓盜版品的泛濫成災,正版品的生產完全無利可圖,不僅已有的正版品被完全擠出市場,而且不會有新的正版品產生,那麼盜版品將會走到無「版」可盜的地步,此時消費者的福利會受到很大的損失。如果在長期中,通過市場競爭和各種治理措施的實施,正版品的價格不斷下降,逐漸逼近盜版品的價格,從而正版品的市場空間日益擴大,最終完全擠占盜版品市場,那麼消費者也會從中獲得不少好處。 2、盜版活動對生產者剩餘的影響是復雜而多面的。詳細的分析將另文闡述,本文在此只作簡單的分析。就盜版品生產企業而言,由於他把更多的資源用在盜版品的生產上是一種理性的行為,因此他的經濟效率會提高,從而在盜版活動中會增加他的生產者剩餘。就正版品生產企業而言,如果盜版廠商的剩餘的獲得僅僅是正版廠商剩餘的一種轉移,那麼正版品企業必然會損失剩餘;如果由於盜版競爭的存在,促使正版企業進一步改進技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擴大銷售量,即使其產品的銷售價格降低了,正版企業的剩餘也完全可能增加。 3、社會福利來可以用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的和來表示,因而盜版對社會福利的影響就直接取決與買賣雙方剩餘的綜合變化。從上述對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的變化分析,我們知道盜版現象存在有利和不利兩反面的影響,因而它可能增加社會福利響,也可能減少社會福利。從人們的內心感情和一般認識上看,通常認為盜版活動對社會是沒有好處的。盜者偷也!僅僅一個「盜」字就十分清楚的表明了這一點。 補充回答: 四、政府的反盜版策略選擇管見 上面的分析已經表明,由於在時期的長短、競爭的最後趨勢和反盜版的嚴厲程度等上的差異,盜版既可能增加經濟福利,也可能會損害經濟福利。盜版對經濟福利的損害為政府的反盜版提供了理由。現在的問題是,政府應該如何選擇反盜版策略呢?在政府的反盜版策略上,理論和實踐上的論述都不少,在此主要就其中還存在問題的幾個問題作簡單的說明。 1、政府不能完全杜絕盜版活動,因而徹底解決盜版不應該成為反盜版的實際目標。一方面,只要盜版現象產生的市場基礎存在,盜版是不可能人為取消的,另一方面,盜版活動復雜多樣的影響,也決定了完全杜絕盜版行為本身也就同時消除了它可能帶來的好處。正如人們不能在倒洗澡水時把娃娃一起倒掉一樣,我們也不能消除盜版的負效應時把他的正效應也一起消除。因此,政府的反盜版僅僅是為了抑制盜版活動,減少盜版數量,把盜版的負效應控制在最低水平。 2、政府的反盜版行動應該適度,過度嚴厲和過分寬容都是不理性的。如上所述,盜版可能會給社會帶來各種負效應,這種負效應就是盜版的使社會付出的代價,簡稱盜版成本。不僅如此,政府或社會的反盜版行動也會給社會帶來成本。政府的反盜版貫穿產品生產、銷售和消費的全過程,從有關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饋,研究,到相關法規的制定、監督機構的設立和人員配置,再到對盜版行為的處罰或判罪。政府在反盜版過程中所必然要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等全部費用就構成反盜版成本。一般而言,我們可以預期,當政府實施採取比較嚴格的反盜版措施時,反盜版成本會上升,而盜版成本則會下降,反之,當政府實施採取比較寬松的反盜版措施時,反盜版成本會下降,而盜版成本則會上升。也就是說,反盜版的成本是隨著反盜版程度的增加而上升的,而盜版成則隨著即反盜版力度的加強而下降。[3] 顯然,反盜版行動就存在一個度,社會究竟應該對盜版行為採取什麼程度的反盜版行動,必須進行相關成本與收益的比較分析。一項理性的反盜版行動應該使盜版成本和反盜版成本之和達到最小。可見,政府的反盜版並非愈嚴格愈好,也不是愈寬松愈好。 3、修改過時規章制度是被政府反盜版行動所遺忘了的重要手段。誠然,執法不力是導致盜版泛濫的重要因素,其實,不適應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保護版權的規章制度也是罪魁禍首之一。這些過時的制度規定,助長了市場壟斷,甚至是過度的壟斷,高額的壟斷利潤衍生出大量的盜版。

熱點內容
網卡了的原因 發布:2021-03-16 21:18:20 瀏覽:602
聯通客服工作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17:49 瀏覽:218
路由器畫圖 發布:2021-03-16 21:17:21 瀏覽:403
大網卡收費 發布:2021-03-16 21:16:50 瀏覽:113
路由器免費送 發布:2021-03-16 21:16:19 瀏覽:985
孝昌營業廳 發布:2021-03-16 21:15:54 瀏覽:861
網速增速代碼 發布:2021-03-16 21:15:29 瀏覽:194
怎麼黑光纖 發布:2021-03-16 21:14:54 瀏覽:901
埠增大 發布:2021-03-16 21:14:20 瀏覽:709
開機沒信號是什麼原因 發布:2021-03-16 21:13:45 瀏覽: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