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通訊網路 » 上網祭祖

上網祭祖

發布時間: 2021-03-12 07:25:15

㈠ 怎樣寫祭文

祭文的格式內容: 1.標題。寫成「祭×××文」、「×××」表示死者的輩份或與生者關系。 2.「維」起。 3.死者逝世的情況。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跡。 6.表示哀痛之情。 7.結語用「伏食尚饗」。示例:祭祖父文。維:公元一九六一年五月三日,齊期刊、大維、二維等,虔具清酌庶饈之奠,致祭於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靈前而哀曰:祖父去世,年僅七旬。奔波勞碌,終生耕耘。風雨無阻。不避艱辛。勤儉持家,生活平穩。教育吾輩,克己恭人。對待敵友,愛憎分明。維護集體,不講私情。祖父之德,足啟後人。老當益壯,宜壽長春。無奈不測,急病纏身。一卧不起,迅速辭塵。嗚呼祖父,百喊不聞。肝腸斷絕,血淚沾巾。哀號祭奠,悲痛難陳。黃泉有覺,來品來嘗。嗚呼哀哉! 尚饗! 以上是在網上收集的,總得來說,祭文還是比較難寫的,不但要情真意切、符合規矩,對文字的駕馭能力也要非常高(參照祭文範例自己感受。。。)。樓主這樣自己寫祭文恐怕會非常辛苦。。。不過想弄個祭文,把祭祖儀式辦的規范庄嚴一點的話,也有辦法。可以試試上網在「慈恩天下」里祭祖,裡面設置了很多種儀式,供奉、燒紙、大型祭祖、拜佛……各種,祭文是准備好的,有祭奠祖輩、朋友等等不一樣的選項,在儀式上會有語音朗誦,流程也比較規范隆重。心誠的話,祖輩會收到你的心意的。

㈡ 祭奠的網上祭奠

網上祭奠現如今很受歡迎,一方面現在提倡文明祭掃,而且通過文化祭祀網等平台,用戶可以隨時祭拜逝者。另一方面也能時刻去祭拜親人、送花、上香等多種形式。

㈢ 廣東人過清明要准備什麼東西

烤乳豬是許多年來廣東人祭祖的重頭戲,幾乎是家家都少不了的應節之物,用乳豬祭完先人後,親戚們聚會大吃一頓。清明前,廣東各地的賓館、酒店都紛紛將烤乳豬作為清明祭品銷售的一大招牌,在大門口大做廣告。那一隻只乳豬烤得焦黃焦黃的,兩隻眼睛還做得通紅通紅的,是祭祖儀式上最為誘人的祭品。有的酒店每隻乳豬價錢賣到168元,也是給人圖個好意頭。清明期間,有點名氣的酒家可賣出燒豬幾百隻,每隻乳豬一般在2公斤到5公斤重左右。各地的養豬場每年到這個時候,都有小豬專門提供給各個酒家,用來製作燒豬。

廣東人清明祭祖的食品還有各種麵粉包,有豆沙、蓮蓉等作餡,取團團圓圓之意。還有各種糕點、水果,祭祖的時候放在一起,顯得十分隆重,也很有尊重先人的氣氛。

廣東人在清明拜祭先人時,還有許多舊的禮俗仍然被不少人保留著。有的人家祭祖燃鞭炮、燒紙錢是必不可少的,作為拜山祭品的「保留品種」,紙錢代表著傳統的習俗。現在廣東各公墓、骨灰樓均有提倡鮮花拜祭、無煙拜祭,很多公墓、骨灰樓已明令禁止燃放鞭炮,亦不可燒紙錢。近幾年來,祭祖的年輕人更喜愛用鮮花來對先人表示敬意。臨近清明這幾天,花市上的鮮花價格趨漲,尤其是菊花、百合之類價格更比平時高幾倍。過去只有海外來人喜愛用鮮花來祭祖,近來這種新風俗漸漸為更多的年輕人所接受。

每年過清明,廣東各地通往墓園的交通擠得很,很多人深受塞車之苦,有的人每年回鄉祭祖耗時又耗財。有的年輕人就興起了新的祭奠先人的方式,在網頁上為先人設專頁,將照片、有關資料放上去,寫上追思先人的話語,清明前後就上網打開網頁,遙寄心香一瓣,形式也有了,心意也有了,省時又省力,也不失為近年來興起的一種祭祖的方式。

㈣ 祭祖的時候有什麼流程呢

1、來到祖先墳前,用鋸子將墳前雜草、樹枝清理干凈。

2、雜草、樹枝清理干凈以後,用掃帚將墳前的垃圾清理干凈,並倒入垃圾堆。

3、墳前清理干凈以後。把蠟燭置於墓碑左右兩旁點燃,燃香點燃放置於墓碑正前方。

4、在墓碑前將冥幣燃燒在墓碑前方。

5、待冥幣燃燒完成,並熄滅以後,點燃電光鞭炮或者禮花。

6、祭祀完成。確認沒有火星以後,方可離去。

(4)上網祭祖擴展閱讀

祭祀先祖,是春節期間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每當除夕到來時,家家戶戶都要把家譜家規、遺像、神牌靈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還有的地方還叩拜玉皇大帝(中國民間信仰中的最高神)。

供品有羊、五碗菜、五色點心、五碗飯、一對棗糕、一個大饃饃,俗稱"天地供"。由家長主祭,燒三炷香,叩拜後,祈求豐收,最後燒紙,俗稱"送錢糧"。人們在春節期間祭祀祖先、叩拜神靈,其實就是給列祖列宗、諸神拜年。

㈤ 奠祭和祭奠有什麼區別

1、針對對來象主體有區別。

奠祭是祭祀自死者、鬼神。

祭奠是悼念死者、逝者。

2、本身意思有區別。

奠祭是獻上酒食等祭祀死者、鬼神。

祭奠是為死去的人舉行的儀式,表示追念,悼念。

3、詞的詞性不一樣。

奠祭是一個中性詞。

祭奠是一個褒義詞,體現中國人民的一種孝文化,注重慎終追遠。

4、詞語出處不一樣。

奠祭出自南朝 梁任昉的《齊竟陵文宣王行狀》:「遣大鴻臚監護喪事,朝夕奠祭。」

祭奠出自南朝 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祭奠之楷,宜恭且哀。」

㈥ 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清明節可不可以在網上祭祖

來歷: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並為一日。 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由於中國廣大地區有在清明之日進行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逐漸演變為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個中國傳統節日,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一般為冬至之後106天,寒食節的後一天。掃墓活動在節前後可延續十天左右。
習俗: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如果按農歷計算,沒有確定的日期,即上一年的冬至過了106天就是清明;按陽歷計算則在4月4日或5日(以當年二月平或閏而差異),太陽到達了黃經15度時,清明就開始了。這時候,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溫暖,萬木凋零的寒冬已經過去,草木茂盛,到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清明」兩字,根據宋代陳元靚的《歲時廣記》中所說:「清明者,謂物生清凈明潔」。清明時節,風和日麗,鶯飛草長,柳綠桃紅,改變冬季寒冷枯黃景象,大地一片清凈明潔。漢代劉安所著《淮南子》中寫到:「春分後……加十五日則清明風至」。這里說的「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所以有「三月節」之稱。《歲時百問》一書也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可見,清明節是由它所處的時令,在氣溫、光照、降雨各方面俱佳而得名。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所以,國家通過立法,將清明節納入法定的節假日。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多彩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掛紙

「掛紙」在台灣的習俗中稱為「壓墓紙」。掛紙時,先要將生長在祖先墳墓上的野草,用鋤頭或鐮刀整理清除,在用小石頭或磚塊將墓紙壓在墳上,表示這個墳是有後嗣的,否則很容易被人誤以為是無主的孤墳,而受到破壞。墓紙分為白色、紅色、黃色的古仔紙以及五色紙(紅黃藍白黑)兩類,現在則多用五色紙,其用意是蓋厝瓦或表示子孫已祭拜過。至於傳統的客家人掛紙時比較慎重,先用鋤頭挖一塊綠色的草皮,並把帶來一迭滴有雞血的黃紙,用草皮壓在墳上,然後在墳地四周擺上十二張銀紙,除了掛墓紙的目的外,還有血祭的象徵。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宋代清明時節,京都人民踏青郊遊,市集買賣的熱鬧情景。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插柳

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綵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拔河

拔河發明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叫做「牽鉤」。主要使用的設備是一條粗麻繩,兩頭還分有許多小麻繩,在古代比賽時,以一面大旗為界,視哪一方先把另一方拔過中線(代表河流)就算是勝利。拔河的目的是為了增強體質,最初是在軍隊中盛行,後來才流行於民間。唐玄宗時,曾在清明節時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從此以後,清明拔河遂成習俗。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可以

㈦ 祭祖的時候用的祭文怎麼撰寫

祭文的格式內容:
1.標題。寫成「祭×××文」、「×××」表示死者的輩份或與生者關系。
2.「維」起。
3.死者逝世的情況。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跡。
6.表示哀痛之情。
7.結語用「伏食尚饗」。
示例:祭祖父文。
維:
公元一九六一年五月三日,齊期刊、大維、二維等,虔具清酌庶饈之奠,致祭於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靈前而哀曰:祖父去世,年僅七旬。奔波勞碌,終生耕耘。風雨無阻。不避艱辛。勤儉持家,生活平穩。教育吾輩,克己恭人。對待敵友,愛憎分明。維護集體,不講私情。祖父之德,足啟後人。老當益壯,宜壽長春。無奈不測,急病纏身。一卧不起,迅速辭塵。嗚呼祖父,百喊不聞。肝腸斷絕,血淚沾巾。哀號祭奠,悲痛難陳。黃泉有覺,來品來嘗。嗚呼哀哉!
尚饗!

以上是在網上收集的,總得來說,祭文還是比較難寫的,不但要情真意切、符合規矩,對文字的駕馭能力也要非常高(參照祭文範例自己感受。。。)。樓主這樣自己寫祭文恐怕會非常辛苦。。。不過想弄個祭文,把祭祖儀式辦的規范庄嚴一點的話,也有辦法。可以試試上網在「慈恩天下」里祭祖,裡面設置了很多種儀式,供奉、燒紙、大型祭祖、拜佛……各種,祭文是准備好的,有祭奠祖輩、朋友等等不一樣的選項,在儀式上會有語音朗誦,流程也比較規范隆重。心誠的話,祖輩會收到你的心意的。

㈧ 網上祭奠、網墓的這些好處您一定要知道

1、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據報道,我國一些大城市每年清明節祭祖費都超過千萬元,燃燒紙品引發的火災所造成的損失也是巨大的。網路祭掃這種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拜祭方式,既滿足人們緬懷先人、寄託哀思的需要,又可以避免上述問題。
2、傳承文明。流傳幾千年的祭奠習俗本來就是因時而異。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祭掃習俗的也需與時俱進。認親·網路祭奠將是傳承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優良傳統,發揚重親情、重家庭、重孝道的傳統美德的現代的、科學的方式。只要祭掃的本義不變--誠心祭奠,祭掃的方式並不重要。祭奠的目的是為了寄託哀思,通過家譜國際研發的認親軟體,可以建立網上祭奠堂、網墓,能夠更好的傳承文明,弘揚優良的傳統!

3、適用性強、方便快捷。現代人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加上生活節奏繁忙,不可能在每年的清明節、重陽節等祭祖日子親臨現場祭掃。「認親」·網上祭奠模塊可以讓用戶可突破時空的阻隔,實現全天候、全球化的緬懷、祭掃。用戶可隨時隨地對先人表示敬意和孝心。此外,用戶還可在已故親人的生日、忌日等重要日子上網追思。

4、永久保存、激勵後人。盡管許多家庭都有家譜,但是人們只能從家譜中獲得簡單的信息。"認親"·網上祭奠模塊可以把先人的文字資料及圖像和聲像資料永久保存下來,隨時隨地可讓先人的音容笑貌重現眼前,讓子孫萬代了解祖輩的光榮與夢想。
5、促進和諧。家譜國際自主研發的認親·網上墓園是一個超時空的網路祭奠和溝通平台,用戶不僅可以向先人表達敬意和孝思,而且可以利用這個平台加強家庭、家族成員之間的溝通,增進了解、強化親情、維護團結,增強凝聚力,從而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這樣一來,社會就會更加穩定,家庭親情就更加穩固!

㈨ 固始有什麼酒店 24小時熱水,能上網的,衛生干凈 安全的 過兩天要回老家祭祖。

很多啊,
中山大街有糧食局樓下的賓館 ,單間100一下,能上網的要貴一點
中山大街與迎賓路交叉口的固始賓館 單間80好象,可以上網房間有點小;
西關果源超市對面的錦綉山,雙人間120左右,房間挺大;
銀博大酒店,跟錦綉山很近的,不知道有沒有上網的
銀博大斜對面,鎮山城,價位跟上面差不多;
老化肥廠對面的 維多利亞,也是這個價位;

㈩ 三周年祭奠有什麼講究

三周年很重要,因為在古代,父母去世,子女是要守孝三年的。

為什麼是三年,而不是二年或者五年呢?因為在古代,孩子的哺乳期是三年,就想現在一樣,三歲的孩子就可以去上幼兒園了,是可以脫離父母了。

另外,三這個字也是有講究的,所謂三,天、地、人之道也。所以,守孝三年。

尊親死後,服滿以前,居住在家,不飲酒,不吃葷腥,不能婚嫁,斷絕娛樂和交際,以示哀思,稱「守孝」。

熱點內容
網卡了的原因 發布:2021-03-16 21:18:20 瀏覽:602
聯通客服工作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17:49 瀏覽:218
路由器畫圖 發布:2021-03-16 21:17:21 瀏覽:403
大網卡收費 發布:2021-03-16 21:16:50 瀏覽:113
路由器免費送 發布:2021-03-16 21:16:19 瀏覽:985
孝昌營業廳 發布:2021-03-16 21:15:54 瀏覽:861
網速增速代碼 發布:2021-03-16 21:15:29 瀏覽:194
怎麼黑光纖 發布:2021-03-16 21:14:54 瀏覽:901
埠增大 發布:2021-03-16 21:14:20 瀏覽:709
開機沒信號是什麼原因 發布:2021-03-16 21:13:45 瀏覽: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