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結構圖
① 求一張網路三層架構的圖
三層網路架構是採用層次化架構的三層網路。
三層網路架構設計的網路有三個層次:核心層(網路的高速交換主幹)、匯聚層(提供基於策略的連接)、接入層 (將工作站接入網路)。
(1)路由結構圖擴展閱讀:
三層網路結構短板
1、不斷地改變的三層網路結構數據中心網路傳輸模式。
2、網路收斂:三層網路結構中,同一個物理網路中的儲存網路和通信網路,主機和陣列之間的數據傳輸通過儲存網路來傳輸,在邏輯拓撲上就像是直接連接的一樣
3、虛擬化:將物理客戶端向虛擬客戶端轉化,虛擬化伺服器是未來發展的主流和趨勢,它使得三層網路結構的網路節點的移動變得非常簡單。
4、如果三層網路結構上主機需要通過高速帶寬相互訪問,但通過層層的uplink口,會導致潛在的、而且非常明顯的性能衰減。三層網路結構的原始設計更會加劇這種性能衰減,由於生成樹協議會防止冗餘鏈路存在環路,雙上行鏈路接入交換機只能使用一個指定的網路介面鏈接。
5、橫向網路(east-west)在縱向設計的三層網路結構中傳輸數據會帶有傳輸的瓶頸,因為數據經過了許多不必要的節點(如路由和交換機等設備)。
② XP的靜態路由表應該如何寫,具體結構附圖
XP靜態路由:開始 運行,cmd ,輸入route add 10.2.22.0 mask 255.255.255.0 10.2.22.1 -p
③ 如何看網路拓撲結構圖
常見的網路拓撲結構圖有一下幾種類型:
1、星形拓撲
星形拓撲是由中央節點和通過點到到通信鏈路接到中央節點的各個站點組成。
星形拓撲結構具有以下優點:
(1)控制簡單。
(2)故障診斷和隔離容易。
(3)方便服務。
星形拓撲結構的缺點:
(1)電纜長度和安裝工作量可觀。
(2)中央節點的負擔較重,形成瓶頸。
(3)各站點的分布處理能力較低。
2、匯流排拓撲結構
匯流排拓撲結構採用一個信道作為傳輸媒體,所有站點都通過相應的硬體介面直接連到這一公共傳輸媒體上,該公共傳輸媒體即稱為匯流排。
匯流排拓撲結構的優點:
(1)匯流排結構所需要的電纜數量少。
(2)匯流排結構簡單,又是無源工作,有較高的可靠性。
(3)易於擴充,增加或減少用戶比較方便。
匯流排拓撲的缺點:
(1)匯流排的傳輸距離有限,通信范圍受到限制。
(2)故障診斷和隔離較困難。
(3)分布式協議不能保證信息的及時傳送,不具有實時功能
3、環形拓撲
環形拓撲網路由站點和連接站的鏈路組成一個閉合環。
環形拓撲的優點:
(1)電纜長度短。
(2)增加或減少工作站時,僅需簡單的連接操作。
(3)可使用光纖。
環形拓撲的缺點:
(1)節點的故障會引起全網故障。
(2)故障檢測困難。
(3)環形拓撲結構的媒體訪問控制協議都採用令牌傳達室遞的方式,在負載很輕時,信道利用率相對來說就比較低。
4、樹形拓撲
樹形拓撲從匯流排拓撲演變而來,形狀像一棵倒置的樹,頂端是樹根,樹根以下帶分支,每個分支還可再帶子分支。
樹形拓撲的優點:
(1)易於擴展。
(2)故障隔離較容易。
樹形拓撲的缺點:各個節點對根的依賴性太大。
參考文章 :深圳極度體驗拓展培訓公司
④ 看子網互聯結構圖寫路由表,怎麼寫的,原因寫清楚
圖看不清楚,不過子網結構基本就是根據IP地址判斷其類別,來決定從哪裡借位版。IP地址分為四類,權IP地址本身的結構就是網路號+主機號,因為實際上IP地址資源越來越少,而通常多數區域網內的機器又不需要擁有公共的IP地址,所以通過劃分子網的方式來部分解決IP地址資源緊缺的問題。
因為IP地址有演算法的。。子網掩碼這方面的你去看看吧
⑤ 路由表的結構是什麼
路由復表的結構
1.ART圖像:路由表制中的每項都由以下信息欄位組成:
2.網路ID:主路由的網路ID或網際網路地址。在IP路由器上,有從目標IP地址決定IP網路ID的其他子網掩碼欄位。
3.轉發地址:數據包轉發的地址。轉發地址是硬體地址或網際網路地址。對於主機或路由器直接連接的網路,轉發地址欄位可能是連接到網路的介面地址。
4.介面:當將數據包轉發到網路ID時所使用的網路介面。這是一個埠號或其他類型的邏輯標識符。
5.躍點數:路由首選項的度量。通常,最小的躍點數是首選路由。如果多個路由存在於給定的目標網路,則使用最低躍點數的路由。某些路由選擇演算法只將到任意網路ID的單個路由存儲在路由表中,即使存在多個路由。在此情況下,路由器使用躍點數來決定存儲在路由表中的路由。
注意:前面的列表是路由器所使用的路由表中欄位的典型列表。不同的可路由協議路由表中的實際欄位可能會改變。
⑥ 路由器結構
輸入埠是物理鏈路和輸入包的進口處。埠通常由線卡提供,一塊線卡一般支持4、8或16個埠,一個輸入埠具有許多功能。第一個功能是進行數據鏈路層的封裝和解封裝。第二個功能是在轉發表中查找輸入包目的地址從而決定目的埠(稱為路由查找),路由查找可以使用一般的硬體來實現,或者通過在每塊線卡上嵌入一個微處理器來完成。第三,為了提供QoS(服務質量),埠要對收到的數據包進行業務分類,分成幾個預定義的服務級別。第四,埠可能需要運行諸如SLIP(串列線網際協議)和PPP(點對點協議)這樣的數據鏈路級協議或者諸如PPTP(點對點隧道協議)這樣的網路級協議。一旦路由查找完成,必須用交換開關將包送到其輸出埠。如果路由器是輸入端加隊列的,則有幾個輸入端共享同一個交換開關。這樣輸入埠的最後一項功能是參加對公共資源(如交換開關)的仲裁協議。普通路由器中該部分的功能完全由路由器的中央處理器來執行,制約了數據包的轉發速率(每秒幾千到幾萬個數據包)。高端路由器中普遍實現了分布式硬體處理,介面部分有強大的CPU處理器和大容量的高速緩存,使介面數據速率達到10Gbps,滿足了高速骨幹網路的傳輸要求。
路由器的轉發機制對路由器的性能影響很大,常見的轉發方式有:進程轉發、快速轉發、優化轉發、分布式快速轉發。進程轉發將數據包從介面緩存拷貝到處理器的緩存中進行處理,先查看路由表再查看ARP表,重新封裝數據包後將數據包拷貝到介面緩存中准備傳送出去,兩次查表和拷貝數據極大的佔用CPU的處理時間,所以這是最慢的交換方式,只在低檔路由器中使用。快速交換將兩次查表的結果作了緩存,無需拷貝數據,所以CPU處理數據包的時間縮短了。優化交換在快速交換的基礎上略作改進,將緩存表的數據結構作了改變,用深度為4的256叉樹代替了深度為32的2叉樹或哈希表(hash),CPU的查找時間進一步縮短。這兩種轉發方式在中高檔路由器中普遍加以應用。在骨幹路由器中由於路由表條目的成倍增加,路由表或ARP表的任何變化都會引起大部分路由緩沖失效,以前的交換方式都不再適用,最新的交換方式是分布式快速交換,它在每個介面處理板上構建一個鏡像(mirror)路由表和MAC地址表相結合的轉發表,該表是深度為4的256叉樹,但每個節點的數據部分是指向另一個稱為鄰接表的指針,鄰接表中含有路由器成幀所需要的全部信息。這種結構使得轉發表完全由路由表和ARP表來同步更新,本身不再需要額外的老化進程,克服了其它交換方式需要不斷對緩存表進行老化的缺陷。
交換結構最常見的有匯流排型、共享內存型、Cross-bar空分結構型。匯流排型結構最簡單,所有輸入和輸出介面掛在一個匯流排上,同一時間只有兩個介面通過匯流排交換數據。其缺點是其交換容量受限於匯流排的容量以及為共享匯流排仲裁所帶來的額外開銷。在調度共享數據傳輸通道上必須花費一定的開銷,而且匯流排帶寬的擴展受到限制,制約了交換容量的擴張,一般在中檔路由器中使用這種結構。共享內存型結構中,進來的包被存貯在共享存貯器中,所交換的僅是包的指針,這提高了交換容量,但它受限於內存的訪問速度和存儲器的管理效率,盡管存貯器容量每18個月能夠翻一番,但存貯器的存取時間每年僅降低5%,這是共享存貯器交換開關的一個固有限制。共享內存型結構在早期的中低檔路由器中普遍應用。Cross-bar空分結構相當於多條並行工作的匯流排,具有N×N個交叉點的交叉開關可以被認為具有2N條匯流排。如果一個交叉是閉合,輸入匯流排上的數據在輸出匯流排上可用,否則不可用。對流經它的數據不斷進行開關切換,可見開關速度決定了交換容量,隨著各種高速器件的不斷涌現,這種結構的交換容量普遍達到幾十Gbps以上,成為目前高端路由器和交換機的首選交換結構。
路由計算或處理部分主要是運行動態路由協議。接收和發送路由信息,計算出路由表,為數據包的轉發提供依據。各種檔次的路由器的路由表條目的大小存在很大差異,從幾千條到幾百萬條不等,因此高端路由器的路由表的構造對路由查找速度影響很大,其路由表的數據結構常採用二叉樹的形式,查找與更新的速度都比較快。
輸出埠在包被發送到輸出鏈路之前對包存貯,可以實現復雜的調度演算法以支持優先等級要求。與輸入埠一樣,輸出埠同樣要能支持數據鏈路層的封裝和解封裝,以及許多較高級協議。
⑦ 家裡安裝兩個無線路由器,請問路由器與路由器之間如何接線順便畫出拓撲結構圖。
1.lan口接lan口,路由器1的LAN口連接在路由器2的LAN口上,路由器2的DHCP關掉。
2.lan口接wan口。路由器1的LAN口連接路由器2的WAN口,路由器2設置連接方式為固定IP模式,然後輸入一個路由器一LAN內一個不沖突的地址,路由器2的DHCP開啟。
⑧ 給定一個路由器的路由表,怎麼畫出網路拓撲結構圖
只有一台路由器的路由表,是無法畫出拓撲圖的
只能得到拓撲圖的一部分
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得到該路由器為中心的樹形圖,但是無法得到完整拓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