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路由來
『壹』 吉林龍潭山的由來是什麼
龍潭山雄峙於吉林市區東北部松花江右岸,山勢陡峻,臨江突兀。山上的高句麗山城遺址,是我國古代東北少數民族建築的宏偉工程,曾經是一座軍事城堡。主峰南天門海拔388米,原為古城平台,登臨遠眺,吉林風光盡收眼底。
山上的一組寺廟建築總稱龍鳳寺,包括龍王廟、觀音廟和關帝廟,為清初所建。乾隆皇帝1754年到吉林遙祭長白山後,特意游覽了龍潭山,親筆為觀音殿書寫了福佑大東的匾額。龍潭山得名,是因為山城西北角的山窪里,有一方潭水,稱為龍潭。民間傳說,玉皇大帝殿前的盤柱青龍,因觸犯天規,被玉帝罰下此山潭中。這孽龍卻惡性不改,經常發大水來禍害老百姓。玉帝知道後大怒,派天兵天將來鎮住它,用鐵鏈把它鎖在潭底,將鐵鏈的另一頭扣在潭邊的大樹上。早年間,這水牢旁曾有鐵鏈系於潭邊樹干,好事者拽鏈則黑雲翻滾,狂風大作,潭水涌浪。其實這傳說鎖龍的水牢,是山城一座人工建造的大貯水池,池壁的東西北三面都是方形花崗石壘砌,南面為自然石壁。距水牢不遠的山坡上,還有一座旱牢,牢壁為花崗石壘砌,呈圓形,深3米左右,從不積水。經考證,一說為古代拘押罪犯的牢獄,一說為儲存糧食的地方。當年有堅固的城牆,加上水牢和旱牢這樣的配套工程,守衛山城的高句麗將士或許可以高枕無憂了。
『貳』 龍譚山的名字是怎麼由來的
在吉林省吉林市東部,與小白山、朱雀山及小團子山合稱吉林四大名山。
相傳,古時曾有回一條孽龍被鎮於水答中,因此,龍灘又叫「水牢」(一種鎖龍井)。舊時水牢還有一條鐵鏈深入水裡,據說是鎖龍用的,不知其長有幾許。我有一同事的祖父,偽滿時在吉林市做過憲兵。他曾講過,當年日本人曾動用卷揚機欲將鐵鏈從水中絞出,看其到底有多長。結果絞了很久仍不見盡頭,再絞時,池水突然渾濁,水底有嗚嗚聲如龍巨吼,人皆戰栗,不敢再動了。神秘的水牢為龍潭山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也給吉林市平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龍潭為古池,四壁以花崗岩砌成,呈方形。潭水主要得於雨水和積雪的匯集,但因水下還有泉眼,所以池水永不幹涸。月夜下的龍潭,池水瀲灧,月影浮於水中,再配以松濤山色,景色十分幽謐,素有「龍潭印月」之美譽。
譚是錯字; 是龍潭,不是「龍灘」,也不是龍譚。
『叄』 成都龍潭寺的由來是什麼
http://bbs.cdqss.com/viewthread.php?tid=212356
『肆』 龍潭湖的來歷100字以內
龍潭湖位於崇文區南部。原為明代修建外城後留下的一片窯坑。西部為內龍須溝污水排泄處。1952年整容修成東、中、西3個人工湖,因與龍須溝成首尾之勢。梁思成起名為龍潭湖。1984年後東湖建為龍潭湖公園,中湖為北京游樂園,西湖為龍潭西湖公園,3園總面積1,758畝,其中水面596畝。
『伍』 龍潭山公園的名稱由來
在龍潭山上有龍潭山公園和高句麗時期的古城龍潭山城,龍潭山城已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吉林省著名風景區。山上有泉積水成潭,名曰「龍潭」,龍潭山因而得名,龍潭山就是因龍潭山城和城中龍潭的傳說而得名的。
龍潭山公園位於吉林市東部,吉林市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中國著名的城市森林公園。全山被近百種120多萬株樹木所覆蓋,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樹130多株,屬寺廟風景天然園林,山上保存有高句麗遺址,是省內著名風景區之一。
龍潭山山勢雄偉,呈卧龍形西東走向。西路峰巒陡峭,拔地而起;東路綿延遠去,沒於群山之中。龍潭俗稱水牢,是高句麗北疆古城堡的貯水池。
(5)龍潭路由來擴展閱讀:
龍潭山公園的旅遊注意事項:
1、保暖。最好穿戴質地輕柔的防寒手套和防寒鞋,這樣既可防止在冰雪路上滑倒,又能在滑雪時輕便、靈活。
2、護膚。要帶些油性較大的香脂類用品,防止皮膚粗糙、乾裂。
3、護眼。應准備一副太陽鏡,防止雪地反射的太陽刺傷眼睛。
4、防滑。在冰雪上行走時,膝蓋應微屈,身體的重心向前傾,這樣就不易摔倒。
5、禦寒。由於氣溫較低,所需熱量相應增加,可隨身帶些巧克力,以補充熱量。另外,最好攜帶旅行用的保溫瓶,這樣可保證隨時喝到熱水。
6、相機。在寒冷的條件下,相機容易失靈,尤其是「傻瓜」相機更怕凍,如有條件,最好帶手動相機;從室外進入室內,切記將相機用厚布包好,或放入膠袋內保護,否則因室內外溫差太大,相機會出現「反霜」現象(整部相機出滿水珠)。
7、膠卷。膠卷受凍後脆性較大,因此在室外拉動膠卷時,不要用力過大,否則,膠卷會很容易被拉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龍潭山公園
『陸』 請問龍潭虎穴這個成語的由來.. 我使想知道這個成語背後的典故.
龍潛於潭,虎生於穴.是為凶惡地帶,凡人所不敢闖也.故用龍潭虎穴來比喻極危險的地方.出自:元·無名氏《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開了天關地戶,跳出這龍潭虎窟.」
『柒』 龍潭寺的來歷和變遷
龍潭寺,歷史悠久。相傳,三國時期,蜀漢皇帝劉備之子劉禪路過此地,因天氣炎熱,便到一水池裡沐浴,後劉禪稱帝,人們便把此池故名「龍潭」。因龍潭右側有
一寺廟而得名「龍潭寺」。龍潭寺是「東山五場」之首,也是東山客家人的傳統聚居區,這里90%以上的人都是客家人,講著有別於四川方言的客家話。
1962年3月12日,經中共成都市委批准,龍潭公社分為龍潭、院山兩個公社。1977年11月2日,經中共成都市委批准,撤銷院山公社,合並為龍潭人民
公社,屬金牛區人民政府管轄。1984年4月,人民公社體制改革,將龍潭公社調整為龍潭鄉人民政府。1991年,區劃調整,龍潭鄉人民政府屬成華區人民政
府管轄。2004年8月,經省民政廳批准,實行街道管理體制,將龍潭鄉調整為龍潭街道辦事處。
成華區龍潭街道位於成都市東北角,東與龍泉驛區西河鎮相
連,南與聖燈街道交界,西與青龍街道接壤,北與新都區木蘭鎮、石板灘鎮毗鄰。幅員面積37.62平方公里,占成華區總面積的三分之一。總人口58753
人,
其中,農業勞動者44178人,城鎮居民人口14575人,轄20個社區,其中18個涉農社區,171個涉農居民小組,2個城鎮社區(龍潭正街社區和隆興
路社區)24個城鎮居民小組。成渝、成昆、達成鐵路及亞洲最大的北編組線穿境而過,以龍潭寺火車站為核心的一站七線與全國各地相連,成綿、成渝、成南三條
高速公路,匯聚成成綿經濟發展帶、成渝經濟發展帶,是成華區「七區三帶」戰略部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成都市向東向南發展的新空間。
2004年開始,龍潭街道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發展承載力。實施了
道路交通大會戰,共投入資金9.6億元,建成了龍青路、老龍青路、新雙龍路、老雙龍路、龍石路等主幹道建設,實施了環湖路、龍潭繞場路、龍木路等次幹道建
設,完善了社區道路網路建設。桂林新居、同樂新居、北湖、龍潭都市工業集中發展區、龍潭舊場鎮改造等重點項目正在按規劃建設當中。為把龍潭打造成為成都市
「三個集中」的示範區,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副中心,「一湖一區一場鎮」的核心區夯實了基礎。
成都市政府加大了城東的開發速度,龍潭寺緊接三環外側,交通便利,是前往新都、金堂等周邊地區的必經之路,因此發展迅速;周邊不僅有『洛帶』客家古鎮及
『長城』,北湖生態公園,熊貓體育公園等,還有熊貓繁育基地,公交總站,多元總部經濟開發工業園區及龍港鋼材城等等。同時,龍潭寺傳載著客家文化的發展與推廣宣傳,是外界了解東山客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捌』 龍潭公園的由來古今的變遷
龍潭公園林木蒼翠、群山環抱、自成屏障,卧虎山、美女峰、孔雀山等二十四峰形態各異,聳立於一湖(鏡湖)二潭(龍潭、雷潭)四谷地之間。雷山絕壁下湧出一泓清泉在雷、龍二山間匯成「龍潭」古稱「雷塘」,咫尺相隔的「雷潭」經地下河與之相潛通。 清澈的潭水經「八龍噴雪壩」瀉入鏡湖後蜿蜒如游龍穿園而過。
大龍潭風景區位於柳州市區南部,距市中心僅三公里,規劃面積約544公頃, 是一個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觀,中國南方少數民族風情文化,亞熱帶岩溶植物景觀 為一體的大型風景瀏覽區。柳州八賢之一的張摩崖石刻詩「山下清泉出,林間百發來。寒雲如可卧,不必問蓬萊」。「龍潭勝境」彷彿蓬萊仙境。
龍潭公園林木蒼翠、群山環抱、自成屏障,卧虎山、美女峰、孔雀山等二十四峰形態各異,聳立於一湖(鏡湖)二潭(龍潭、雷潭)四谷地之間。雷山絕壁下湧出一泓清泉在雷、龍二山間匯成「龍潭」古稱「雷塘」,咫尺相隔的「雷潭」經地下河與之相潛通。清澈的潭水經「八龍噴雪壩」瀉入鏡湖後蜿蜒如游龍穿園而過,注入園外蓬花山下的溶洞里,消失得無影無蹤。
雷龍二潭水溫如恆(18℃—22℃),每逢隆冬,水汽蒸騰,煙霧繚繞,故稱雙潭煙雨。雷、龍二山夾水相峙,相傳雷、龍二神在此司掌雷雨,世稱「龍雷勝境」。又因崖壁有明代兵部右侍郎,柳州八賢之一的張翀摩崖石刻詩「山下清泉出,林間百發來。寒雲如可卧,不必問蓬萊」。「龍潭勝境」彷彿蓬萊仙境。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州刺史柳宗元禱雨於此,著有《雷塘禱雨文》傳世。現建有「禱雨文碑亭」、「祭台」及「雷塘廟」等紀念性建築,此外尚有張翀垂釣遺址「張釣台」。明代名士羅之鼎書齋「側山樓」等名勝古跡及龍山鯉魚嘴貝丘古人類遺址。雷龍二山之外,園內諸峰均具勝名,或擅以形似,或長於傳說:惟妙惟肖、神形畢至,形成卧虎山「龍潭虎躍」、牧童山「牧童橫笛」,仰獅山「青獅戲珠」、美女峰「美女照鏡」等絕妙佳景。
靜卧鏡湖之上的「龍潭風雨橋」系仿木鋼筋混凝土廊橋式建築,以三江程陽風雨橋為藍本設計、建造而成。整座橋亭飛檐,極具特色。傍水而建的九層鼓樓為正四邊形塔樓結構,飛檐重閣、琉璃裝飾、葫蘆頂、端莊肅穆;內設景廊,盤旋而上,上懸「款鼓」,既體現侗人擊鼓示警聚眾之意,又應合遊人登高望遠之心。
風情線上的「壯鄉」便坐落其間,對歌亭,鎮水亭隔水相望,榕樹橋形動人。
『玖』 關於老君山的九十九龍潭來歷的傳說是什麼
關於來老君山的「九十九龍潭」的自來歷,有一個傳說。
在很久以前,納西國的木天王到老君山巡視,當他看見老君山後,他便喜歡上了這里,並打算在此建造一座屬於自己的行宮。
可是,由於老君山內沒有水,為他修建行宮的人們必須要到很遠的地方才能吃上水。
一次,木天王的朋友龍王三太子經過這里,看見人們沒有水喝,很辛苦,便悄悄為老君山內的一戶人掘了一眼水井。
不久,這件事被木天王知道了,他才明白,原來這里是龍王爺的家。
第二天一早,木天王便慌忙下令停止對自己行宮的修建。當工人們走上他們開辟的磐石路上回家的時候,突然,狂風大作,烏雲裹吞了老君山,雷鳴閃電,瓢潑大雨傾倒下來,頓時在一聲轟隆的天塌地陷的巨響聲里,在民工們移山填谷的營造行宮的工地上,倏地出現了一潭串著一潭的龍潭水,彷彿像一塊塊鏡子鑲嵌在老君山的老林里。
從這以後,老君山便出現了「九十九龍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