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速的原理是什麼
❶ 馬路上的測速是什麼工作原理
某些地段為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會在該路段設置區間測速
很多車主朋友不了解區間測速的原理,覺得只要在起點的攝像頭先把速度降下來,然後在中間路段可以隨便開到150,然後在下一個攝像頭再減速到120,這樣就不會超速了。其實,它還會看你在該路段的平均速度。
區間測速還有瞬間測速,也就是說除了頭尾有監控點測速和計時之外,區間測速還有固定測速、流動測速、GPS測速互為補充。
通常情況下,導航過程中會有超速提醒,提醒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如當前車速接近限速值,會語音提示前方限速***,當前車速***(例如:限帶120,車速110以上會提醒)
2、如當前車速已經超過限速值,會語音提示前方限速**,您已超速。
❷ 交警的定點測速電子眼工作原理是什麼怎樣測定車速超速
側面測試原理是:行駛中車輛、雷達和雷達與車道垂直點構成一個直角三角形,雷達發射雷達波,遇到車身反射回來,雷達即可計算出雷達與車輛之間直角三角形斜邊的長度了,而雷達到車道之間的距離是預先知道的。
根據勾股定理,就可以計算出車輛到垂直點的距離,即另一條直角邊的長度了。雷達根據兩次發射雷達波,就可以算出車輛兩個時間點之間走了多長距離(兩次測算出的直角邊長度相減即可)。用該距離除以時間間隔,就得到車輛的速度了。
正前方測試原理是:兩次發射雷達波,根據回波定位兩個時間點車輛位置,把兩個位置坐標進行相減運算,即可得到車輛在兩次雷達波發射時間內走了多長距離,用該距離除以雷達波發射時間間隔,即可得到車輛速度。
測速雷達發現有車輛超速,會立刻開啟照相程序,對涉嫌超速車輛進行高精度拍攝,記錄下該車輛的車牌已經駕駛員特徵。交警會立即通報前方守候的稽查警員對嫌疑車輛進行攔截檢查,同時往稽查點傳送嫌疑車輛超速證據。
(2)測速的原理是什麼擴展閱讀:
區間測速是在同一路段上布設兩個相鄰的監控點,原理是基於車輛通過前後兩個監控點的時間來計算車輛在該路段上的平均行駛速度,並依據該路段上的限速標准判定車輛是否超速違章。
定點測速:
其實就是在某一個地點對來往車輛經過測速位置的瞬間速度進行記錄,對經過這個地點的司機起到警示作用。但是現在很多司機會選擇在車上安裝電子狗檢測前方的測速設備,當快到測速點的時候選擇踩剎車躲避設備的抓拍。
這樣雖然可以躲避電子設備的抓怕,但是卻有極大的安全隱患,有可能會使後方來不及剎車的車主追尾前方車輛。還有的司機朋友會在經過測速點後以超過120KM/小時的速度更快行駛,起不到規范安全駕駛的作用。
定點測速的測速效果不是特別理想,所以又有了區間測速
區間測速是交警部門投入的另外一種測速設備,這種測速原理是在一個路段上設置相鄰的兩個測速點,通過記錄車輛經過這個路段的時間來計算出車輛通過這個路段的平均速度,這個測速方法更加科學公正。
例如在一個限速120KM/小時的路段,一輛車經過60公里的路段用的時間是30分鍾,那麼這輛車經過這個路段的平均速度是120KM/小時。如果這輛車用的時間少於30分鍾,這輛車就超速了,會面臨後面的處罰,即使中途換了車道,系統也是會自動識別抓拍
定點測速有固定測速和流動測速兩種測速方式:
1 固定測速就是交警部門在一些需要監控的地點設置測速儀器監控和抓拍超速車輛
2 流動測速是交警部門在一些臨時需要監控的地點設置可移動的測速儀器,具體地點是不知道的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這兩種測速方式有的路段是混合使用,區間測速沒有超速,但是可能會有定點超速。所以一定不要有僥幸心理
❸ 測速器的原理是什麼
雷達測速的原理是,道路旁裝有雷達發射器,向道路來車方向發射雷達波束,再接收汽車的反射的回波,通過回波分析測定汽車車速,如車速超過設定值,則指令相機拍攝,如晚間同時觸發閃光燈。
反測速器有以下幾種:
1、反雷達測速器
反雷達測速器的原理很簡單,就是接收到雷達信號後,馬上報警,提示車主減速。
反雷達測速器基本是進口的,價格一般在800元至3000元,性能高低也非常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感應的雷達波的頻段不同。因為我國各城市道路的雷達測速設備從不同的國家進口,使用的雷達頻率大多並不相同,同一個城市有些裝了來之三四個國家的不同頻段的雷達測速器。
低端的反雷達測速器,往往只能感應一個頻段的雷達波,而高端的反雷達測速器,可以感應多個頻段的雷達波。
此外,感應的距離遠近也體現了反雷達測速器的性能高低。如感應距離過近,車主來不及減速,已經被拍到了;如減速過猛,易造成追尾事故。因此,高端的反雷達測速器可以一公里左右感知雷達波,而低端的只有在200米左右才能感應。
反雷達測速器的軟肋:
1)一些便宜的設備因頻段和靈敏度的問題,反雷達測速的效果不好;效果好的又比較貴。
2)目前,很多城市採用路面下埋設速度感應線圈的方法來檢測超速,此時反雷達測速器完全無效。
3)此類設備只能應付雷達測速,而路口紅燈電子眼完全無效。
二、電子狗
電子狗一度在深圳廣州等地流行,但現在漸漸銷聲匿跡。流行的原因,是因為價格便宜,可以低至兩百多元;淘汰的原因,是由於電子狗的原理存在先天的缺陷。
電子狗之所以便宜,是因為它只是個簡單的單頻無線電接受器,它為什麼會偵察到紅綠燈路口有電子眼呢?說穿了非常簡單:生產電子狗的廠家,在有電子眼的地方,偷偷藏了一個單頻的無線電發射器。
這樣,司機開近此地,接收器收到發射器的無線電信號,語音報警就可以。
聽上去方法非常巧妙,實際上沒有可持續發展性。第一,發射器要耗電,廠家必須經常給它換電池,成本很高。第二,沒有無委會的批准,這樣發射器的設置是非法的,要偷偷換換裝,難度較高,並且經常被拆掉。第三,這種發射器要考慮耗電問題,發射功率不能很大,因此,往往接收到信號的時候,為時已晚。第四,廠家往往只象徵性地在一些路口埋設發射器,根本沒有能力照顧到每一個電子眼 五,由於發射距離問題,對於雷達測速點的報警力不從心。
小結:
優點:便宜
軟肋:非法,不可靠,無法對付測速雷達,范圍局限性很大。
三、GPS
GPS可以自由建立地標點,GPS也可精確地判斷汽車至地標點的距離,因此,用GPS來作電子眼警告是可行的。
用GPS作電子眼警告的優點是明顯的,GPS不但能做測速雷達警報,也可以做紅綠燈電子眼警告;不管電子眼的監測方法是用雷達波,還是用地面感應線圈,只要看見有相機,就做一個地標點,因此GPS比前兩種設備的適用面更廣
❹ 什麼是測速感測器 原理是什麼 分類是什麼
測速感測器顧名思義就是檢測速度的感應元件。
根據原理不同可分為機械感測器和電子感測器。
應用最廣泛的有霍爾感測器,其工作原理是:在磁場作用下,通有電流的金屬片上產生一橫向電位差。
這個電壓和磁場及控制電流成正比:
VH=K╳|H╳IC|
式中VH為霍爾電壓,H為磁場,IC為控制電流,K為霍爾系數。
在半導體中霍爾效應比金屬中顯著,故一般霍爾器件是採用半導體材料製作的。
用霍爾器件,可以進行非接觸式電流測量,眾所周知,當電流通過一根長的直導線時,在導線周圍產生磁場,磁場的大小與流過導線的電流成正比,這一磁場可以通過軟磁材料來聚集,然後用霍爾器件進行檢測,由於磁場與霍爾器件的輸出有良好的線性關系,因此可利用霍爾器件測得的訊號大小,直接反應出電流的大小,即: I∞B∞VH
其中I為通過導線的電流,B為導線通電流後產生的磁場,VH為霍爾器件在磁場B中產生的霍爾電壓、當選用適當比例系數時,可以表示為等式。霍爾感測器就是根據這種工作原理製成的。
現在高速公路上應用的是雷達速度感測器,具體工作原理我不是很清楚。工業上應用最廣泛的差不多就是霍爾感測器
❺ 公路上的測速拍照是什麼原理啊
車輛檢測器分多種類型:
1.線圈式的,在路面下埋有2組感應線圈,當車輛通過時,用兩組線圈的距離除以檢測的時間差,就得到車速了。
2.微波式和雷達式的基本相同。
3.視頻檢測式的是根據攝像機圖像,通過視頻分析軟體計算出車速,計算原理簡單的說也是距離除以時間得到的。
❻ 請問電子警察的測速原理是什麼
電子警察測速常見有:單點超速抓拍、區間測速等。
單點超速電子警察是目前應用較廣的,抓拍方式基本就是地感線圈抓拍、雷達測速抓拍這等。紅外、激光、超聲波的方式,造價高,容易受天氣干擾,一般只在不能使用地感線圈和雷達的地點使用,如橋梁、隧道或路面有極端環境時。
1、地感線圈抓拍:一種非接觸式觸發方式 (一定只有金屬才能觸發它),利用了電感。「兩個電感線圈相互靠近時,一個電感線圈的磁場變化將影響另一個電感線圈,這種影響就是互感。」當汽車靠近埋在地下的線圈時,線圈的電感發生了變化。線圈是和路邊機箱里的車輛檢測器連接在一起的,線圈的電感一發生改變,車輛檢測器就會給攝像機或照相機發出相應的信號,攝像機就會進行抓拍了。用地感線圈來抓超速,通過兩個或三個線圈的時間差算出平均速度,看這個速度是否超過標准來判斷超速。
2、 雷達測速抓拍:利用雷達發出特殊波長的電波,再接收返回的同樣波長的電波,通過來回電波的角度和時間可以算出反射物體的速度,當速度在合理范圍內時就發出信號,讓攝像機抓拍。這個技術目前已很成熟,精度較高,不用破壞路面,因此使用比較廣,特別是高速公路,大部分都是採用這種方式。
3、近年來許多地方開始使用「區間超速」,利用車牌識別技術或者通行卡,計算同一輛車通過兩個地點的時間差來判斷是否超速,因為區間很可能包含行駛的全程,所以最好按規定速度開。
❼ 測速機工作原理是什麼
「那個機器真奇妙,球一發完它就能顯示球速是多少!」大師杯開賽數日,不少觀眾在欣賞大師們球技的同時,對場地角落上那個「測速機」也產生了興趣。記者昨天和「測速機」的供應商瑞士雷達鍾表的咨詢師艾里克先生聊了起來,揭開了這個神秘「測速機」的面紗。
這個看似神秘的機器,工作原理其實和馬路上測機動車有沒有超速的測速雷達一樣
,就是通過雷達槍接收由網球反射回來的光波,根據其頻率的不同來測定球速。測速機是1996年才出現在網球比賽中的,在那之前,觀眾只能對每個高速球發出驚嘆,卻無法知道球速究竟有多快。傳統的測速機存在一些死角,這次雷達公司在上海大師杯上使用了一種叫「鷹眼」的裝置,在球場的空中一共設置6個「鷹眼」,對所有球都一覽無遺,一些爭議球的電腦模擬回放也是「鷹眼」的傑作。據艾里克先生介紹,這是全世界范圍內第一次使用「鷹眼」技術。
截至昨天,本屆大師杯上速度最快的球,是「大炮」岡薩雷斯前天發出的,時速為223公里。目前發球速度的世界紀錄,是美國選手羅迪克保持的246公里/小時。不過,測速機測定的只是球拍將球擊出時的最大速度,之後球速將會因為空氣阻力而大大減慢,等到對方揮拍回球時,球速一般只有測速機顯示值的一半左右了。
不要以為網球的發球速度是拍類運動項目中最快的,真正的最高紀錄其實來自「輕飄飄」的羽毛球。我國羽毛球雙打選手付海峰至今保持著羽毛球劈殺的最高時速紀錄———322公里/小時。一般雷達測速的極限是350公里/小時,可以說這個速度已經接近了儀器測量的極限。
❽ 網路測速的原理是什麼
網上有很多在線網速測試方式,從原理上講,是通過客戶端與伺服器之間的請求響應時間來計算的。只有本地測試才會稍微准確一點,異地測試幾乎根本沒有什麼參考價值,因為異地測試隨著時間、地點不同差異性太大,引入的線路損耗也不可預知,其測試結果可信度非常低,甚至還有測速網站,對其測試伺服器位置隻字不提,你根本不知道這些上傳/下載的數據目標在哪裡,測出結果當然也是應付了事。
常見網速標准下載速度
電信、網通每次給我們安裝的寬頻,都是本地下載的理想速度,在正常(注意是正常而不是理想)的網路環境下,其下載速度應該在標准速度的上下20%范圍(大概值)內波動,以下是幾種常見帶寬的理論下載速度:
1M標准下載速度是(1024^2)/8=131KB/s
2M標准下載速度是(2*1024^2)/8=262KB/s
4M標准下載速度是(4*1024^2)/8=524KB/s
8M標准下載速度是(8*1024^2)/8=1048KB/s
10M標准下載速度是(10*1024^2)/8=1310KB/s
理想的網速測試環境
在實際使用中,由於各地寬頻接入商「良心」的不同(請原諒用這個詞彙),一般多會存在潛在的欺詐行為,比如節點太多,或名不副實,或共享帶寬,如果是節點太多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有些地區由於距離中心城市或主幹網太遠,不得不加入多級路由中轉交換,而對於說是2M其實是1M或1.5M這樣的偷工減料行為似乎也很常見。
共享帶寬也是常事,所謂共享帶寬就是為了充分利用帶寬資源(美其名曰),然後參照概率統計結果,在標准配置基礎上增多配置用戶,打個比方:假設100M帶寬資源,每人10M,那麼應該只能分配為10個人使用,再假設按照概率統計每天可能有1個人不上網,那麼就可以配成11或12個人來用,心黑一點的可能分配給更多人使用(這已經完全脫離概率的概念了,純粹是在欺詐,這種現象在IDC中很普遍,說是百M共享,可能忙時自己連1M都難用到)。一般共享共享帶寬頻來的後果就是你想用帶寬時,網速就掉鏈子。
所以,要想測試出自己的網速不是件簡單的事情,而運營商自己的安裝測試幾乎全部是拿自己的測試伺服器進行的,從原理上說,這個結果可信度要高一點,尤其是對於大城市寬頻用戶而言,而越是偏遠的地方,可信度可能會越低。
所以理想的測試環境,就應該是同城測試,邊遠用戶測則應更關注異地測試,盡管可信度較低但也只能如此,因為線路損耗問題對距離主幹網用戶越遠會越加明顯。
但同城測試還是有很多附加條件,比如測試伺服器的網速和穩定度,這兩點非常重要,在網上很多在線測試網址,你都無法確認這些伺服器的性能及網速問題,天緣自己估計,這些測速網站應該會加入一個修正因子,來規避測試伺服器本身及周邊網路引起的精度問題。就是這樣,其測試結果往往偏差教大,所以有些網站會提示你多次測試,看看平均情況,假如你連續多次刷新去測試你會發現,變化並不大,那就對了,因為這個連續刷新從策略上講也是有問題的,多次測試樣本本應該散列到不同時段和不同測試點上去才會更加准確。
❾ 電子測速原理是什麼
電子測速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它包括地感線圈測速,雷達測速,激光測速,視頻測速幾種方式,如果是採用的雷達測速,那你只要一進入視頻監控區,你就能被探測到是否超速,超速則被抓拍了。如果是地感是需要車經過才能判斷,不過現在地感逐漸被淘汰了。
雷達測速是採用多普勒原理,市場成熟度高,不過是國外產品佔多,並且比較貴,視頻測速是最近興起的,但容易受壞境因素影響,市場成熟度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