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生產速率
1. 尿液的生成
樓主的生物水平不賴嘛!~
原尿量增加,重吸收略微減小!(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導致腎小管和集合管對原尿中的水重吸收減少)
一般情況下,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速率是保持動態平衡的,不是說水喝多了,腎的負荷就減小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水喝多了,尿的顏色就變白了?
這是個問題!
若是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速率減小很多,那重吸收量變少的就不只是水了,還有尿素和無機鹽的重吸收量都會變小!(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對水,對尿素和無機鹽是同步的,沒有什麼對水的重吸收變化而對尿素和無機鹽的重吸收不變的說法)這樣一來,排出的尿素和無機鹽反而增多許多了!那尿的顏色就應該變黃!
這樣又有新的問題了!
水喝多了,體內的水多了,排出的水就多了,這是人體內環境穩態的調節。
但,無機鹽的攝入量和尿素的生成量不變,排出量憑什麼增大那麼多?這樣一搞,那不是喝多點水就能搞得人內環境紊亂嗎?
很顯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速率是不能變化太多的!
事實上,抗利尿激素對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人口渴的時候,水喝多了的時候,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並不明顯!
正如樓主所說的,一個正常成年人每晝夜生成的原尿量應該是180L,多出來的,就基本上都當作尿素和無機鹽的溶劑,一起排出去了。畢竟,一個人一天所需要的水就那麼多,喝多了,那是白費!~~
2. 尿液生成可分為哪幾個過程
尿的生成包括三個過程:腎小球的濾過;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1)腎小球的濾過功能
腎小球的濾過是尿生成的起點。由於腎小球結構類似濾過器,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又較高,血液流經腎小球時,血漿成分除大分子蛋白質外,其餘的水分、小分子溶質(包括少許分子量小的蛋白質)可以濾入腎小囊中,形成腎小球濾液。其濾液是尿的前身,稱為原尿。原尿的成分與去蛋白質的血漿相似。
(2)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某些成分被腎小管上皮細胞轉運,重新進入血液的過程,稱為重吸收。
1)重吸收方式
重吸收方式有主動重吸收和被動重吸收兩種。主動重吸收指腎小管上皮細胞能逆電化學梯度,將小管液中的某些物質轉運到小管外的組織液中去的過程。被動重吸收是指小管液中的水和某種物質順電化學梯度從腎小管腔通過小管上皮細胞被轉運到小管外組織液中去的過程,不直接消耗能量。
2)腎小管各段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
近球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最強。營養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等幾乎全部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無機離子,如鈉離子、鉀離子、鈣離子、氯離子以及無機磷、尿素、尿酸等絕大部分也被近球小管重吸收。其他各段小管主要是重吸收部分鈉離子、氯離子或碳酸氫離子、水及尿素等。
原尿中的水分99%以上被重吸收,僅l%排出。鈉離子的重吸收有利於維持細胞外液鈉離子濃度和滲透壓的相對恆定,其重吸收量達99%以上。至於鉀離子也絕大部分被近球小管重吸收,尿中排出的鉀離子是由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
(3)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功能
尿中有些成分是由腎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分泌或排泄到管腔中去的。由小管上皮細胞經過新陳代謝,將所產生的物質送人管腔的過程,稱為分泌;由小管上皮細胞直接將血漿中的某些物質送入管腔的過程,稱為排泄。
1)氫離子的分泌 氫離子來源於血液中和小管上皮細胞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
腎小管各段和集合管上皮細胞都有分泌氫離子的作用。不同的是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不僅分泌氫離子,還分泌鉀離子。鉀離子可以和小管液中的鈉離子進行交換。所以除氫離子—鈉離子交換外,還有鉀離子—鈉離子交換。在氫離子、鉀離子與鈉離子的交換中,氫離子、鉀離子之間存在著競爭現象
2)NH3的分泌 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利用谷氨醯胺以及一些氨基酸脫氨生成NH3。NH3的分泌不僅有利於氫離子的排出,同時促進了NaHCO3的重吸收。
3)鉀離子的分泌 原尿中的鉀離子基本上在近球小管已被重吸收,終尿中的鉀離子都是由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鉀離子的分泌與鈉離子的主動重吸收有密切關系。
4)其他物質的排泄 一些物質不僅可以經腎小球濾過,也能由腎小管上皮細胞排出,如肌酐、對氨基馬尿酸等。也有些進入體內的物質主要是由腎小管上皮細胞排出的,如青黴素、酚紅等
綜上所述,血漿經腎小球的濾過成為原尿,原尿再經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最後形成終尿,排出體外。腎臟通過尿的生成過程對血中成分不斷地進行篩選和處理,在維持機體內環境相對穩定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3. 地球上的人每天要產生多少尿液
解:全世界總人口來約為自74.5億人,每人平均每天生產尿液約為2公斤(按成年人、兒童及嬰兒的平均值推算)。
W尿=74.5億X2公斤
=149億(公斤)
答:地球上的人每天要生產149億公斤(0.149億噸)尿液。
4. 為什麼喝生理鹽水會增加尿生成速率
即使是生理鹽水,但體內的水分還是增多了,於是下丘腦合成的抗利尿激素減少,尿尿量增多
5. 這道生物怎麼做,為什麼尿液在1.5小時生成速率最快滲透壓反而上升
這道題選擇A,我做過了。
6. (多選)下圖中曲線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別飲1升清水及飲1升生理鹽水後的尿生成速率.正確的敘述是()
A.根據圖象可知0.5h時飲水,1.5h時曲線達到最高峰,由此可知飲清水後約1h,版尿生成速率達到峰值,A正確;權
B.抗利尿激素調節人體的水平衡,抗利尿激素濃度降低,尿量增加.飲清水後約1.5小時,尿生成速率下降最快,此後,尿生成速率繼續下降,故血液中的抗利尿素濃度繼續增加,B錯誤;
C.3h後,尿生成速率趨於穩定,兩條曲線將可能重疊,C錯誤;
D.飲清水後,血漿滲透壓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所以在3h內,飲清水較飲生理鹽水產生的尿量多,D正確.
故選:AD.
7. 尿生成的速率是
因人而異
8. 有誰知道人體尿液中有多少吲哚乙酸
尿液中的吲哚乙酸是怎樣來的?(2009-09-01 19:56:08) 轉載 標簽: 雜談(一)生長素的生物合成
通過同位素標記試驗已明確生長素的生物合成途徑,證實色氨酸是生長素合成的前體物。由色氨酸合成生長素的途徑主要有兩條(圖7-4)。
一條是吲哚丙酮酸途徑,色氨酸通過氧化脫氨形成吲哚丙酮酸,再脫羧形成吲哚乙醛,最後醛基氧化形成吲哚乙酸。
另一條是色胺途徑,色氨酸先脫羧形成色胺,然後氧化脫氨形成吲哚乙醛,最後變為吲哚乙酸。
此外還有其它合成途徑,如十字花科植物可由葡萄糖型油菜素轉變成吲哚乙腈,再轉變為吲哚乙酸;吲哚乙醛除了氧化為吲哚乙酸外,還可以還原為吲哚乙醇,吲哚乙醇在乙醇氧化酶作用下,也可以轉變為吲哚乙醛,再變為吲哚乙酸。
生長素生物合成途徑因植物種類而異,大多數植物以吲哚丙酮酸途徑為主;番茄、燕麥、大麥和南瓜等,同時存在吲哚丙酮酸途徑和色胺途徑。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或同一部位的不同生育時期,其途徑可能不同。
我國崔徵(1948)指出,缺鋅時植物的色氨酸含量顯著下降,在加微量鋅後幾十小時內,生長素和色氨酸均迅速增加(圖7-5),證實缺鋅阻礙色氨酸的合成。鋅可能是色氨酸合成酶的輔酶。試驗證明,在植物體內,色氨酸是由吲哚和絲氨酸合成的。
(二)生長素的代謝
在植物體內,生長素在不斷的合成,同時也在不斷地被降解破壞。生長素的降解可分為酶氧化和光氧化兩種類型。
酶氧化是IAA的主要降解方式,是由IAA氧化酶催化的。現已查明,IAA氧化酶是一種過氧化物酶,是含鐵的血紅蛋白,它需要兩個輔基:Mn2+和單元酚(如香豆酸、阿魏酸等)。根據氧化部位不同,酶氧化又分為兩種:一是側鏈的氧化脫羧,二是雜環的C-2被氧化。
在IAA氧化酶催化下,IAA側鏈被氧化脫羧,產物除了CO2外,還有羧基吲哚衍生物(3-亞甲基氧吲哚、3-羥甲基氧吲哚等)以及吲哚醛。
IAA由於雜環的C-2被氧化而降解的途徑是近年才發現的(Reinecke&Banrski,1987)。在這個途徑中,IAA的羧基沒有脫去,但雜環中的C-2被氧化而形成氧化吲哚-3-乙酸。
現將IAA酶氧化降解的產物結構表示如下:
光氧化與酶氧化的反應不同。每降解一分子的吲哚乙酸吸收一分子氧,產物與酶氧化產物(亞甲基氧吲哚和吲哚醛)相同。由於吲哚乙酸易受光氧化,因此在配製吲哚乙酸溶液或提取植物中的吲哚乙酸時要注意避光。
由於吲哚乙酸易被酶和光氧化,因此它在生產上較少使用。其它人工合成的生長素類物質,不會被IAA氧化酶降解破壞,它們被植物吸收後持續作用的時間比吲哚乙酸長。束縛型生長素也可抗IAA氧化酶。
植物體控制生長素總量的機制,一是合成的速率;二是形成生長素的結合物,亦稱束縛型生長素。束縛型生長素暫時失去活性。已知有許多種IAA結合物,如肽衍生物吲哚乙醯門冬氨酸,酯衍生物吲哚乙醯肌醇,吲哚乙醯葡萄糖等。這些結合物在水解酶作用下可釋放出IAA,因此,它們是IAA的貯藏形式。 吲哚乙酸的生物合成有4條途徑:
(1)吲哚—3丙酮酸途徑。由Trp→IPA→IAld→IAA。
(2)色胺途徑。由Trp→TAM→IAld→IAA。
(3)吲哚乙晴途徑。Trp→吲哚-3-乙醛肟→IAN→IAA。
(4)吲哚乙醯胺途徑。Trp→IAM→IAA。
我是你弟弟(不信查查),採納吧,我有任務
9. 夜間尿液的產生速率比白天快還是慢
「夜間尿液的產生速率比白天快還是慢?
」
一般來說,處於休息狀態的健康人夜間尿液的產生速內率比白天慢些,因容為夜間睡眠狀態下,人體全身器官、各個部位,乃至小至細胞,都處於休息狀態,新陳代謝速度趨於緩慢,特別是進入深睡眠狀態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