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模光纖主導
1. 光纖通信系統基本組成是什麼
光發信機是實現電/光轉換的光端機。它由光源、驅動器和調制器組成。其功能是將來自於電端機的電信號對光源發出的光波進行調制,成為已調光波,然後再將已調的光信號耦合到光纖或光纜去傳輸。電端機就是常規的電子通信設備。 (2)光收信機 光收信機是實現光/電轉換的光端機。 它由光檢測器和光放大器組成。其功能是將光纖或光纜傳輸來的光信號,經光檢測器轉變為電信號,然後,再將這微弱的電信號經放大電路放大到足夠的電平,送到接收端的電端汲去。 (3)光纖或光纜 光纖或光纜構成光的傳輸通路。其功能是將發信端發出的已調光信號,經過光纖或光纜的遠距離傳輸後,耦合到收信端的光檢測器上去,完成傳送信息任務。 (4)中繼器 中繼器由光檢測器、光源和判決再生電路組成。它的作用有兩個:一個是補償光信號在光纖中傳輸時受到的衰減;另一個是對波形失真的脈沖近行政性。 (5)光纖連接器、耦合器等無源器件 由於光纖或光纜的長度受光纖拉制工藝和光纜施工條件的限制,且光纖的拉制長度也是有限度的(如1Km)。因此一條光纖線路可能存在多根光纖相連接的問題。於是,光纖間的連接、光纖與光端機的連接及耦合,對光纖連接器、耦合器等無源器件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備用系統與輔助設備 了確保系統的暢通,通常設置都有備用系統,就好比對磁碟的備份。正常情況下只有主系統工作,一旦主要系統出現故障,就可以立即切換到備用系統,這樣就可以保障通信的暢通和正確無誤。 輔助設備是對系統的完善,它包括監控管理系統、公務通信系統、自動倒換系統、告警處理系統、電源供給系統等。 其中,監控管理系統可對組成光纖傳輸系統的各種設備自動進行性能和工作狀態的監測,發生故障時會自動告警並予以處理,對保護倒換系統實行自動控制。對於設有多個中繼站的長途通信線路及裝有通達多方向、多系統的線路維護中心局來說,集中監控是必須採用的維護手段。 近代光通信的真正發展則只是近三四十年的事,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激光器和光纖的誕生。首先是1960年Maiman發明了紅寶石激光器,激光器產生的強相干光為現代光通信提供了可靠的光源。這種單波長的激光具有普通無線電波一樣的特性,可對其調制而攜帶信息。利用激光的早期光通信也是通過大氣傳輸的。但很快發現,許多因素如霧、雨、雲,甚至一隊偶然飛過的鳥,都會干擾光波的傳播,因而只能作短距離通信用c顯然,需要一種像射頻或微波通信的電纜或波導那樣的光波通信傳輸線,以克服這些影響,實現信息的長距離穩定傳輸。 1965年,E.Miller報導了出金屬空心管內一系列透鏡構成的透鏡光波導.可避免大氣傳輸的缺點,但田其結構太復雜且精度要求太高而不能實用。而另一方面,光導纖維的研究正在扎實進行。早在1951年就發明了醫療用玻璃纖維,但這種早期的光導纖維損耗太大(大於1000dB/km),也不能作為光通信的傳輸媒質.1966年,C.K.Kao和G.A.Hockman發表了對光纖通信發展具有歷史意義的著名論文。他們在分析了造成光纖傳輸損耗高的主要原因後指出,如能完全除去玻璃中的雜質,損耗就可降到20dB/km——相當於同軸電纜的水平,那麼,光纖就可用來進行光通信。在這種預想的鼓舞下,Corning公司終於在1970年制出了20dB/km損耗的光纖,從而為光纖通信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對光纖譜特性的研究發現,它有3個低損耗的傳輸窗口,即850nm的短波長窗口和1300nm、1500nm的長波長窗口。而後,隨著新的製造方法的出現及工藝水平的不斷提高,光纖損耗不斷降低。到1979年,單模光纖在1550nm波長的損耗已降到0.2dB/km,接近石英光纖的理論損耗極限。
2. fc光纖和lc的區別
這是兩種不同的光纖連接器的名稱。常見的光纖連接器有FC、ST、SC、LC等多種,分別是由不同的廠家推出的,具體外型及技術標准可在網上找到。
FC連接器最早是由日本NTT研製。FC是Ferrule Connector的縮寫,表明其外部加強方式是採用金屬套,緊固方式為螺絲扣。最早,FC類型的連接器,採用的陶瓷插針的對接。此類連接器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製作容易,但光纖端面對微塵較為敏感,且容易產生菲涅爾反射,提高回波損耗性能較為困難。後來,對該類型連接器做了改進,採用對接端面呈球面的插針(PC),而外部結構沒有改變,使得插入損耗和回波損耗性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
LC型連接器是著名Bell(貝爾)研究所研究開發出來的,出現得比較晚,採用操作方便的模塊化插孔(RJ)閂鎖機理製成。其所採用的插針和套筒的尺寸是普通SC、FC等所用尺寸的一半,為1.25mm。這樣可以提高光纖配線架中光纖連接器的密度。目前,在單模SFF方面,LC類型的連接器實際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在多模方面的應用也增長迅速。
3. 尾纖中SC、PC、LC、FC分別是什麼頭
如下圖所示,但MPO是高密度光纖連接器。
你這個PC是寫錯了吧,PC是光纖端面的研磨方式
LC (Lucent connector):小方口,常用於連接SFP光模塊和預端接模塊盒
SC ( Subscriber Cable):卡接式方形(大方口),常用於光纖收發器和GBIC光模塊
FC(ferrule contactor)型:圓形帶螺紋,常用於用於光纖配線架
ST ( Straight Tip):圓形卡口,常用於光纖配線架
MPO(Multi-fiber Push On):使用精密模具成型在MT插針中,用於高密度應用領域。
4. 光纖尾纖都是什麼口叫什麼型號
尾纖又叫豬尾纖,就是光纜終端盒到設備之間連接所用的光纖。
尾纖常分為單模或多模、單纖或雙纖、傳輸距離、還有尾纖介面類型。目前市面上光纖設備常用的尾纖介面類型一般有:FC、SC、LC、ST 這四種。
第一種:FC 介面類型
FC 接頭又叫圓型帶螺紋接頭(配線架上用的最多),是金屬接頭,一般在ODF 側採用,金屬接頭的可插拔次數比塑料要多。
(4)單模光纖主導擴展閱讀:
尾纖分為多模尾纖和單模尾纖。多模尾纖為橙色,波長為850nm,傳輸距離為500m,用於短距離互聯。單模尾纖為黃色,波長有兩種,1310nm和1550nm,傳輸距離分別為10km和40km。
ITU-T國際電信聯盟遠程通信標准化組織(ITU-T for ITU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 規范了三種常用光纖:符合G.652規范的光纖、符合G.653規范的光纖、符合規范G.655的光纖。
5. 光纖接入網的總體要求
目前光纖的可用工作波長區有3個,即780nm窗口、1310nm窗口和1550nm窗口。鑒於OAN對成本最敏感的部分是光電器件,因而設法降低這一部分的費用是改進整個系統技術經濟性能的關鍵。一般地說,設法採用新技術,革新工藝和規模生產是三個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就新技術而言,大量採用平面光波電路(PLC)是主要發展趨勢。那麼,是否還有別的降低成本的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採用780nm波長區。主要考慮是這一波長區的光碟用激光器已經大規模生產,成本很低。至於常規單模現象可以用濾模的辦法來消除,並不復雜。780nm光纖損耗稍大,但對接入網環境也不是個大問題。然而,目前國際上尚無標准支持工作在這一波長區的元器件,也無法用最壞值法來進行傳輸設計。此外,由於存在多模傳輸和高損耗傳輸問題,致使系統復雜性增加,部分抵消了其成本優勢。因而從長遠看,應用780nm波長區的近期經濟優勢似乎並不足以構成長期發展方向的理由。
ITU-T最近剛剛通過的新建議G.982決定只使用1310nm窗口和1550nm窗口,其中1310nm波長區將首先啟用,主要支持電話和其他2Mbit/s以下的窄帶雙向通信業務,其工作范圍應盡量寬,以便容納未來的WDM的應用。按照這一原則,其可用波長的下限主要受限於光纖截止波長和光纖衰減系數,其上限主要受限於1385nm處OH根吸收峰的影響。據分析,由於光纖的截止波長過高可能會引起模雜訊損傷,這是一種乘性雜訊,一旦產生就無法去掉,因此必須徹底杜絕。基本措施就是保證系統中最短的無連接光纜(例如維修光纜段)的有效截止波不超過系統工作波長的下限,以確保單模傳輸條件。按照目前的ITU-T標准參數,由模雜訊所限定的系統工作波長的下限,以確保單模傳輸條件。按照目前的ITU-T標准參數,由模雜訊所限定的系統工作波長的下限為1260nm。
根據典型敷設光纜的衰減系數,考慮了現場光纖接頭的損耗和光纜溫度系數余度(-50℃~+60℃),並假設1385nm的OH根吸收峰為3dB/km,當光纜最大衰減系數按0.65dB/km計時,波長范圍為(1260~1360)nm。
根據上述分析,最經濟合理1310nm波長區工作范圍為(1260~1360)nm。這一波長范圍與G.957所規范的STM-1等級局內通信介面波長范圍一致,可適用於多縱模激光器和發光二極體。
對於1550nm波長區,除了暫時可以用作異波長雙工(詳見後文)的下行方向外,主要用於未來的新業務,特別是寬頻圖像業務。該波長區的下限主要受限於1385nm處OH根吸收峰的影響,而上限主要受限於紅外吸收損耗和彎曲損耗的影響。若按0.25dB/km光纖衰減系數計,則可用波長范圍為(1480~1580)nm,而將1600nm以上保留給OT-DR或其他測試技術使用。當然,如果在將來准備採用EDFA時,則工作波長區還要進一步受限於EDFA的增益平坦區范圍,系統工作范圍還會進一步變窄。G.982所規定的一個傳輸窄帶交互型業務的波長分配方案如表1所示。 表1:窄帶交互型業務的波長分配 雙向傳輸方式 光纖數 波長區 傳輸技術 將來實施可能 單工 2 上下行皆310nm區 SDM 半雙工 1 上下行皆310nm區 TCM 異波長雙工 1 上行1310nm區
下行1310nm區 WDM 上行1310nm區高端
下行1310nm區低端 雙工 1 1310nm或
1550nm區 SCM 光纖類型從大的方面看可以劃分為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兩類,鑒於單模光纖的損耗低、帶寬寬、製造簡單和價格低廉,在公用電信網(包括接入網)中已成為主導光纖類型。新敷設的光纖幾乎全部採用單模光纖,已不再考慮多模光纖。單模光纖又分為G.652、G.653和G.654三種,考慮到成本及網路的維護和統一性,ITU-T規定在接入網中只使用生產量最大,價格最便宜,性能優良的標准G.652光纖。
有些國家主張也應允許使用G.653光纖,理由是色散小,與光纖放大器結合在1.55μm波長區可望提供更長的色散受散受限距離和擴大用戶數,有一定優勢。然而ITU-T認為在接入網環境下,目前的重點是2Mbit/s速率以下的業務,即使考慮寬頻業務後其線路傳輸速率也不大可能超過2.4Gbit/s,因而足以覆蓋現行規劃的接入網最長傳輸距離。再考慮到G.653光纖的成本偏高以及將來開放波分復用系統方面的困難,因而目前不準備使用這種光纖。至於G.654光纖就更不會考慮使用了。 傳輸技術主要完成連接OLT和ONU的功能,其連接方式可以為點到點,也可以為點到多點方式。至於反向的用戶接入方式也可以有多種,主要有時分多址接入(TDMA)和副載波多址接入(SCMA)兩種。目前的ITU-T標準是以TDMA方式為基礎的,但不排除其他接入方式。下面就幾種主要的雙向傳輸方式作一簡要介紹。
(1)空分復用(SDM)
空分復用(SDM)就是雙向通信的每一方向各使用一根光纖的通信方式,即所謂單工方式,其原理如圖1所示。在SDM方式下兩個方向的信號在兩根完全獨立的光纖中傳輸,互不影響,傳輸性能最佳,系統設計也最簡單,但需要一對光纖才能完成雙向傳輸的任務,以傳輸距離較長時不夠經濟。對於OLT與ONU相距很近的應用場合,則由於光纖價格的不斷下降,SDM方式仍不失為一種可以考慮的雙向傳輸方案。最後,由於兩個方向的信號傳輸通路互相獨立,因而對於光源波長沒有特殊要求,只要在1310nm波長區內,是否相同無關緊要。
(2)時間壓縮復用(TCM)
TCM方式是解決雙向傳輸的有效手段之一。這種方法只利用一根光纖,但不斷交替改變傳輸方向,使兩個方向的信號得以輪流地在同一根光纖上傳輸,就像打乒乓球一樣,因而又稱「乒乓法」。實現TCM傳輸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利用一隻激光器既作光源又作檢測器,十分簡單,只要有一收發控制開關准確地控制其收發時間,使之不發生沖突即可。然而這種方法激光器兼作檢測器的靈敏度較差,速率較高時,光通道可用光預算很小。第二種方法是利用兩套獨立收發設備,兩端各設一個光耦合器用於分離上行和下行信號,兩個方向的信號發送在時間上分開,分別佔用不同的時隙輪流發送,其雙向傳輸原理如圖2所示。由於同一時刻只允許一個方向傳輸信號,因而稱為半雙工方式,以便與WDM和SCM的全雙工方式有所區別。採用TCM方式時,兩個方向的信號允許工作在同一波長,但目前規定必須在1310nm波長區。
需要注意在接入網環境,PON主要工作在點到多點方式,因此上下行信號的處理方式不同,下行方向上送給各個ONU的信號是連續排列發送且以廣播方式送給各個ONU的,各個ONU收到的是全部信號但只能在屬於自己的時隙中取出屬於自己的信號。上行方向則不同,各個ONU是以突發方式發送信號的,且只能在屬於自己的時隙內發送信號,於是各個ONU來的信號呈一個個非連續的突發塊且幅度也不盡相同,如圖2所示。
表2 OAN容量和ONU類別規定 參數 類型1(例如SDM和WDM) 類型2(例如TCM) ODN介面 至少4個ODN口;總容量800B;每個ODN介面至少200B 至少4個ODN介面;總容量800B;每個ODN介面至少100B 最大分路比 最大邏輯距離20km以下時:16;
最大邏輯距離10km以下時:32 最大邏輯距離20km以下時:8;
最大邏輯距離10km以下時:16 ONU類別 類別1:至少2B;
類別2:至少32B;
類別3:至少64B 類別1:至少2B;
類別2:至少32B;
類別3:至少64B 採用TCM方式可以用一根光纖完成雙向傳輸任務,節約了光纖、分路器和活動連接器,而且網管系統判斷故障比較容易,因而獲得了廣泛的應用。這種系統的缺點是兩端的耦合器各有3dB功率的損失,而且OLT和ONU的電路比較復雜。
(3)波分復用(WDM)
當光源發送功率不超過一定門限時,光纖工作於線性傳輸狀態。此時,不同波長的信號只要有一定間隔就可以同一根光纖上獨立地進行傳輸而不會發生相互干擾,這就是波分復用的基本原理。對於雙向傳輸而言,只需將兩個方向的信號分別調在不同波長上即可實現單纖雙向傳輸的目的,稱為異波長雙工方式,特定雙向傳輸方式的原理參見圖3。這種方式未來的升級擴容潛力很大,很容易擴展至幾十個波長,但目前WDM器件的成本還嫌過高,因而傳輸距離不長時不夠經濟。
(4)副載波復用(SCM)
利用副載波復用(SCM)實現雙向傳輸的原理很簡單,只需將兩個方向的信號分別安排在不同頻段即可實現單纖同波長雙向傳輸的目的,基本原理參見圖4,圖f1中f2和分別代表不同頻率。在實際OAN傳輸系統中,下行方嚮往往採用TDM方式基帶傳輸形式,因而頻率分量集中在低頻端,而上行方向採用副載波多址接入(SCMA)方式,即各個用戶的頻率調在較高頻段,與下行信號的頻譜隔開,其原理如圖5所示。由於上下行信號分別佔用不同頻段,因而系統對反射不敏感,也無需TDMA方式所必不可少的復雜的延時調整電路,傳輸延時較小,電路較簡單。當然,模擬頻分方式必須帶有一切模擬方式所不可避免的缺點,這里就不重復講述了。 ITU-T對於OAN的容量和ONU的類別以及最大分路比都有明確的規定,如表2所示。其中OAN容量實際就是OLT的容量規格要求。這些要求不僅反映了實際應用要求,而且也反映了當前採用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技術所能經濟地工作的速率。ONU的類別則按照其在用戶側所需要的最大通透容量來規定,即以B通路(64kbit/s承載通路)為基本度量單位,通常不含控制和信令通路,除了攜帶在承載通路內的情況(例如ISDN PRA)例外。
考慮到OAN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居民住宅用戶小企事業用戶單位,因而每一個ONU的容量不是很大並可按應用場合劃分為不同類別。容量最小的類別1要求至少2B,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單個居民住宅用戶的情況,即FTTH應用。當然也可以比2B大,例如4B或更多,由廠家自行選擇。類別2和類別3分別要求容量不少於32B和64B。 邏輯傳輸距離指特定傳輸系統所能通達的最大距離,與光路的光功率預算無關,主要取決於信號幀的構成及分路比和傳輸方式,實際系統傳輸距離只可能短於邏輯傳輸距離。規范邏輯傳輸距離的目的主要是便於系統分類。通常,所用系統類型和分路比不同其邏輯傳輸距離不同,表3給出了兩種不同類型系統的邏輯傳輸距離與分路比的關系。
表3 邏輯傳輸距離與分路比的關系 邏輯傳輸距離 類型1 類型2 20km 至少能支持分路比16 至少能支持分路比8 10km 至少能支持分路比32 至少能支持分路比16 ONU提供與ODN之間的光介面,實現OAN用戶側的介面功能,它可以設置在用戶所在地(FTTH,FTTO,FTTB)或者設置在露天(FTTC)。ONU提供了必要的手段來傳遞系統所處理的各種不同業務,其功能塊可以用圖6來描述。
由圖可見,ONU的功能由三部分組成,即核心部分,業務部分和公共部分,又可以分別稱為核心殼,業務殼和公共殼。
(1)核心部分功能
ONU核心部分功能包含:
用戶和業務復用功能;
傳輸復用功能;
ODN介面功能。
其中傳輸復用功能為來自與送給ODN介面功能的出入信號提供必要的功能進行評估和分配,提取和輸入與ONU相關的信息。用戶和業務復用功能對於來自與送給不同用戶的信息進行組裝和拆卸並與每種不同的業務介面功能相連。與ODN的介面功能則提供一系列物理光介面功能,終結相應的ODN的一系列光纖其功能包括光/電和電/光轉換。
(2)業務部分功能
ONU的業務部分功能主要提供用戶埠功能,即提供用戶業務介面並將其適配入64kbit/s或n×64kbit/s。上述功能既可以為單個用戶提供,又可以為一群用戶提供。最後,用戶埠功能還能按照物理介面來提供信令轉換功能,諸如振鈴、信令、A/D和D/A轉換等。
(3)公共部分功能
ONU公共部分功能包括供電和OAM功能,其中供電功能為ONU供電(例如交/直流轉換或直流/直流變換或直流/直流變換),供電方式可以公用同一供電系統。ONU應在備用電池供電條件下能正常工作。
OAM功能提供必要的手段為ONU的所有功能塊處理操作、管理和維護功能,例如不同功能塊的環回控制功能等。 OLT提供與ODN之間的光介面,應至少能為ODN提供網路側的一個網路介面。OLT可以與本地交換機共處世哲一地,也可以安裝在遠端。OLT提供必要的手段來傳遞不同的業務給ONU,其功能塊如圖7所示。
由圖可見,OLT功能可以由三部分組成,即核心部分,業務部分和公共部分,同樣可分別稱作核心殼,業務殼和公共殼。
(1)核心部分功能
OLT的核心部分功能包括:
數字交叉連接功能;
傳輸復用功能;
ODN介面功能。
傳輸復用功能為在ODN上發送和接收業務通路提供必要的功能。數字交叉連接功能為OLT的ODN側的可用帶寬與OLT網路側的可用帶寬提供交叉連接能力。ODN介面功能提供一系列物理光介面功能終結相應ODN的一系列光纖,其功能包括光/電和電/光轉換。為了實現從OLT直到ODN中光分路器處的靈活點之間不同地理路由間的保護倒換,OAN系統應能為OLT裝備可選的備用ODN介面。
(2)業務部分功能
OLT業務部分包括業務埠功能,業務埠至少應能攜帶ISDN PRA速率並能配置成至少提供一種業務或能同時支持兩種或多種不同的業務。任何提供兩個或多個2Mbit/s埠的支路單元(TU)都應能以每個埠為基礎進行獨立配置,對於上述多端TU還應能將每個埠配置給不同的業務,OLT設備中的每一TU位置應能允許容納任何類型的TU,OLT還應能支持任何不超過最大設計數目且能任意結合不同業務類型的TU。當然,業務部分功能通常還應能提供手段來處理通過OLT的信令信息。
(3)公共部分功能
OLT公共部分功能包括供電與OAM功能,其中供電功能將外部供電電源轉換為所需的數值,OAN功能則提供必要的手段來處理所有功能塊的操作、管理和維護功能。公共部分功能還提供OAM介面功能。對於本地控制,可以提供測試介面,OLT通過協調功能(MF)經Q3介面還能上層網管操作系統相連。
8 信號傳輸延時
OAN的信號傳輸延時定義為下行和上行信號傳輸延時的平均值。按照這一定義,信號傳輸平均延時是測量的信號往返傳輸延時的一半,測量方法可以按照上述定義進行,測量條件通常假設傳輸距離為10km,用戶側的銅纜引入線長度忽略不計。
ITU-T規定,對於FTTH應用,光接入網的V參考點與TC參考點之間的最大信號傳輸延時不得超過1.5ms;對於其他應用(FTTC,FTTO,FTTB),則光接入網的V參考點與a參考點之間的最大信號傳輸延時不得超過1.5ms。此時V參考點與T參考點之間的最大信號傳輸延時仍需滿足ISDN的2ms指標要求。
6. 你說的光纖網路是誰運營的要怎麼拉電話是多少啊,多少錢一年啊
光纖網路,電信移動聯通都有,
估計貴的話就電信的最貴,
電信10000,移動10086,聯通10010,。
一年的話,幾千左右吧,1000以上吧。。看你要多少速度而定的。
7. 光纖的為什麼要分FC、SC、ST和LC這些接頭方式呢,為什麼不是統一的謝謝
因為這是根據不同的設備來做的。
1、網路收發器是SC頭。
8. 光纖通信中光纖的連接對准非常重要,為什麼
光纖通信中光纖的連接對准非常重要
光纖連接器按傳輸媒介的不同可分為常見的硅基光纖的單模和多模連接器,還有其它如以塑
光纖連接器對接原理
膠等為傳輸媒介的光纖連接器;按連接頭結構形式可分為:FC、SC、ST、LC、D4、DIN、MU、MT等等各種形式。其中,ST連接器通常用於布線設備端,如光纖配線架、光纖模塊等;而SC和MT連接器通常用於網路設備端。按光纖端面形狀分有FC、PC(包括SPC或UPC)和APC;按光纖芯數劃分還有單芯和多芯(如MT-RJ)之分。光纖連接器應用廣泛,品種繁多。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我們一般按照光纖連接器結構的不同來加以區分。以下是一些現在常見的光纖連接器:
FC型光纖連接器
這種連接器最早是由日本NTT研製。FC是Ferrule Connector的縮寫,表明其外部加強方式是採用金屬套,緊固方式為螺絲扣。最早,FC類型的連接器,採用的陶瓷插針的對接端面是平面接觸方式(FC)。此類連接器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製作容易,但光纖端面對微塵較為敏感,且容易產生菲涅爾反射,提高回波損耗性能較為困難。後來,對該類型連接器做了改進,採用對接端面呈球面的插針(PC),而外部結構沒有改變,使得插入損耗和回波損耗性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
SC型光纖連接器
這是一種由日本NTT公司開發的光纖連接器。其外殼呈矩形,所採用的插針與耦合套筒的結構尺寸與FC型完全相同。其中插針的端面多採用PC或APC型研磨方式;緊固方式是採用插拔銷閂式,不需旋轉。此類連接器價格低廉,插拔操作方便,介入損耗波動小,抗壓強度較高,安裝密度高。
ST和SC介面是光纖連接器的兩種類型,對於10Base-F連接來說,連接器通常是ST類型的,對於100Base-FX來說,連接器大部分情況下為SC類型的。ST連接器的芯外露,SC連接器的芯在接頭裡面。
雙錐型連接器(Biconic Connector)
這類光纖連接器中最有代表性的產品由美國貝爾實驗室開發研製,它由兩個經精密模壓成形的端頭呈截頭圓錐形的圓筒插頭和一個內部裝有雙錐形塑料套筒的耦合組件組成。DIN47256型光纖連接器這是一種由德國開發的連接器。這種連接器採用的插針和耦合套筒的結構尺寸與FC型相同,端面處理採用PC研磨方式。與FC型連接器相比,其結構要復雜一些,內部金屬結構中有控制壓力的彈簧,可以避免因插接壓力過大而損傷端面。另外,這種連接器的機械精度較高,因而介入損耗值較小。
MT-RJ型連接器
MT-RJ起步於NTT開發的MT連接器,帶有與RJ-45型LAN電連接器相同的閂鎖機構,通過安裝於小型套管兩側的導向銷對准光纖,為便於與光收發信機相連,連接器端面光纖為雙芯(間隔0.75mm)排列設計,是主要用於數據傳輸的下一代高密度光纖連接器。
LC型連接器
LC型連接器是著名Bell(貝爾)研究所研究開發出來的,採用操作方便的模塊化插孔(RJ)閂鎖機理製成。其所採用的插針和套筒的尺寸是普通SC、FC等所用尺寸的一半,為1.25mm。這樣可以提高光纖配線架中光纖連接器的密度。當前,在單模SFF方面,LC類型的連接器實際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在多模方面的應用也增長迅速。
MU型連接器
MU(Miniature unit Coupling)連接器是以目前使用最多的SC型連接器為基礎,由NTT研製開發出來的世界上最小的單芯光纖連接器,。該連接器採用1.25mm直徑的套管和自保持機構,其優勢在於能實現高密度安裝。利用MU的l.25mm直徑的套管,NTT已經開發了MU連接器系列。它們有用於光纜連接的插座型連接器(MU-A系列);具有自保持機構的底板連接器(MU-B系列)以及用於連接LD/PD模塊與插頭的簡化插座(MU-SR系列)等。隨著光纖網路向更大帶寬更大容量方向的迅速發展和DWDM技術的廣泛應用,對MU型連接器的需求也將迅速增長。
MC連接器
2012年國內通訊公司自主研發了一款比LC連接器體積更小,密度更高的MC連接器。日海MC光纖活動連接器是一種高密度單芯光纖活動連接器,適用於各種高密度場合,如大容量中心機房和高密度數據中心。 MC光纖活動連接器密度高,在相同的空間內最高可達到LC連接器的兩倍,堪稱世界目前體積最小、密度最高的一款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