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有線禺東
Ⅰ 廣州古稱番禺,據說是因為有番山禺山而得名,那番山到底在今天的什麼位置呢
番禺以當年廣州城內番山和禺山而得名,番山,在今廣州市區文德路中山圖書館舊址北面的「九思亭」處小丘一帶,原來較高,南漢時擴大廣州城區而被鑿平。禺山在今北京路以西,小馬站以東,西湖路與越秀書院街之間。唐末開拓城區時被鑿平。番禺縣以縣城番禺城命名,即後世之廣州城,1925年廣州設市,番禺縣治遷市橋.
古番禺廣州老城區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囂、趙佗率軍南下,統一嶺南。任囂平定嶺南後,出任南海郡尉並在南海郡番禺縣內建城作為郡治,因處番山和禺山故起名為「番禺城」(史稱「任囂城」,范圍現今的倉邊路以西,越秀區倉邊路以西的兒童公園(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廣州市文化局、廣東省財政廳一帶)。秦朝末,南海郡尉任囂病危時召見龍川縣令趙佗,謂番禺「負山險阻南海」,「可以立國」,並假託秦廷命令,委趙佗代理南海郡尉。漢高祖三年(前204年),趙佗自立為南越王,定都番禺,今廣州市越秀山即為當年越王所名。《史記·卷129·貨殖列傳》雲:「番禺亦其一都會也」,是當時全國九大都會之一。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南越,將南越地重新劃為9郡,番禺仍為南海郡治。其後,漢朝廷為了監督各郡官吏,設了13個常駐監察機構,其中設在蒼梧郡廣信縣(今封開縣)的交趾部負責糾核嶺南9郡。後來,交趾部改為交州,兼擁有軍政大權,地方政權由郡、縣二級變為州、郡、縣三級。赤壁之戰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逐漸形成,東吳孫權占據長江中下游後,向南擴張略取交州,任命步騭為交州刺史。步騭東 下番禺城考察,《水經注》對此記載說:「騭到南海,登高遠望,睹巨海之浩茫,觀原藪之殷阜,乃曰『斯誠海島膏腴之地,宜為都邑』。建安二十二年(公元 217年)遷州番禺,築立城廓。」州治從廣信遷到番禺後,平整番山北部,修復並擴建「佗城」。吳黃武五年(226年),分交州為交、廣二州,廣州由此得名,州治即設番禺。此後1700多年間,番禺大都是地方一、二、三級政權所在地。
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撤銷南海郡,改番禺縣為南海縣,隸屬廣州總管府。仁壽元年(601年),改廣州為番州。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州置郡,恢復南海郡,隸屬揚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廢南海郡,復置廣州,再置番禺縣(一說在長安三年即公元703年復置番禺縣),縣治設江南洲(今廣州河南)。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置嶺南道,廣州屬嶺南道。長安三年(703年),置嶺南五府經略使,總管嶺南五府,復置南海郡。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嶺南劃分東、西二道,嶺南東道治廣州,西道治邕州(今南寧)。兩廣分東、西,自此始。
唐朝末,農民起義,群雄割據。公元917年8月,劉䶮(yǎn)稱帝於番禺(廣州),國號大越,後改稱漢,史稱南漢,設興王府。番禺隸興王府。
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滅南漢,廢興王府,改為廣南東區,置廣州都督府。翌年,撤銷番禺縣,並入南海縣。至道三年(997年)改廣南東區為廣南東路。皇祐三年(1051年)恢復番禺縣,縣治設城東紫泥港(巷)。乾道六年(1170年)改為廣東路廣州府。祥興元年(1278年)廣州改為翔龍府。番禺沿為府治。
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翔龍府為廣東道廣州路。上隸江西行省。至元三十年改為廣東道上路。皇慶元年(1312年)復稱廣東道廣州路。番禺沿為道治、路治。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改為廣東道廣州府。二年改為廣東行省廣州府。九年改為廣東布政司廣州府。番禺沿為府治,隸廣州府。
清朝順治四年(1647年),設兩廣總督。地方政權分省、道、府、縣四級。番禺屬廣東省廣南韶道廣州府,沿為省、道、府治。
民國元年(1912年),廢廣州府,番禺屬廣東省粵海道。民國7年(1918年),廣州設市政公所。民國10年(公元1921年2月15日),廣州市政廳正式成立,廣州正式設市。故古時所稱的「番禺」城通常是指今天的廣州中心老城區,而非現在的廣州市番禺區。
今番禺廣州番禺區
中華民國10年(1921年2月15日),廣州市政廳成立,廣州正式設市。番禺縣府仍居於廣州市內。民國22年(1933年),番禺縣府從廣州老城區移至新造。抗日戰爭期間番禺淪陷後,原國民黨縣政府流亡三水、沙坪、威井等地(汪精衛偽番禺縣府駐廣州市東山區)
1945年抗戰勝利後,番禺縣政府移治市橋,初在先鋒巷謝氏祠堂。
1949年10月番禺解放,隸屬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地方軍事管制委員會。
1950年3月至1952年11月,隸屬珠江地區專員公署。
1952年12月至1956年1月,隸屬粵中行政公署。
1956年2月起,隸屬佛山專員公署。
1958年12月15日至1959年6月10日,番禺、順德合並為番順縣,縣治設大良鎮,其間一度改隸廣州專員公署。
1959年6月10日恢復兩縣建置,並將中山縣屬的大崗、萬頃沙、南沙、黃閣等地劃屬番禺,縣府沿設市橋。
1975年1月,改隸廣州市。
1992年5月20日,民政部批覆(民行批49號):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番禺縣,設立番禺市(縣級),仍由廣州市管轄。6月18日,番禺舉行撤縣設市掛牌儀式。
2000年5月21日,國務院同意廣東省撤銷番禺市設立廣州市番禺區,7月10日,番禺區舉行撤市設區掛牌儀式。
番禺轄區變化
番禺建縣之初,境域廣闊。北隔洌江與中宿(今清遠)相鄰,東與博羅(今博羅、惠陽一帶)相接,西與四會(今四會、鶴山一帶)相連,南止於濱海之地,相當於現縣境的十多倍。
自漢朝建安六年(201年)至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的近1500年間,先後析出增城、東官(東莞)、懷化、熙安、南海、從化、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等,並由這些縣再析出龍門、香山(中山)、新安(寶安)、順德、三水等縣以及香港、澳門地區。在歷史上番禺兩度並入南海計有110年,三度成為南越、南漢、南明的 小國之都,共148年。自168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析地建花縣後,至1921年廣州建市的235年間境域基本沒有變動。以當時縣學宮(今廣州農講所) 為中心,正北48里(華里)至花縣界,正南35里至順德縣界,正東51.5里至增城縣界,正西1.5里至南海縣界,東北70.5里至從化縣界,東南75里 至東莞縣界,西北2里及西南3.5里至南海縣界。
1921年(民國10年)廣州正式建市,捕屬(廣州市東半部)及河南街區劃為市區。其後數年,近郊鄉村相繼劃屬廣州市區。
1949年建國後,分數次將禺北、禺東(現白雲區、天河區、黃埔區、蘿崗區)一帶劃入廣州市區。
1959年,原屬中山縣的大崗、萬頃沙、南沙、黃閣、珠江農場劃歸番禺。
2005年4月28日,國務院批准(國函35號)同意設立廣州市南沙區:將番禺區的南沙街道和萬頃沙鎮、橫瀝鎮、黃閣鎮,靈山鎮部分區域,東涌鎮部分區域共544.12平方公里劃歸南沙區管轄。
Ⅱ 誰可解釋廣州「番禺」名字來的源由!還有「禺」帝葬在哪裡
番禺為秦置古縣。秦以前,對番禺及嶺南一帶,有多種稱謂。《元和郡縣志》「嶺南道」下記:「廣州,春秋百越之地。」春秋時泛稱百越,戰國時稱「揚越」,《史記·南越列傳》載:「秦時已並天下,略定揚越,置桂林、南海、象郡。」張晏「揚越」下注雲:「揚州之南越也。」又「索隱」引《戰國策》雲:「吳起為楚收揚越」。戰國時的「揚越」,大致包括今兩廣及兩湖、江西部分地方。而嶺南交通不便,地廣人稀,並未成為楚國的勢力范圍。秦時又稱嶺南「陸梁」,《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三十三年。……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正義」註:「嶺南之人多處山陸,其性強梁,故稱陸梁」。「揚越」為較古之名,地域較廣;「陸梁」之名後起,專指嶺南。 「番禺」之名,戰國時已有。《水經注·氵艮水篇》:「氵艮水東別經番禺,《山海經》謂之賁禺者也。」《山海經》載「桂林八樹在賁禺東」,郭璞註:「今番禺。」漢初的史料亦多處提到「番禺」,或亦書作「蕃禺(隅)」,即指今廣州番禺一帶,是當時嶺南最為重要的聚落,已形成地區性的政治、經濟中心,亦是廣東境內最早見於古史的地名。 「番禺」之得名,歷來說法不一。主要有三:一是「二山」說。《後漢書·地理志》、唐《元和郡縣志》及《初學記》等,均認為縣治有番山、禺山,因以為名。明朝黃佐《廣東通志》載:「番禺縣治東南一里曰番山,其山多木棉,其下為泮宮;自南聯屬而北一里曰禺山,其上多松柏。」又黃佐《番禺二山記》雲:「二山相連如城,南漢時劉 鑿平。」番禺因二山而得名之說,相沿已久。 二是「一山」說,即番山之隅說。酈道元《水經注》載:「今入城東南偏,有水坑陵,城倚其上,聞此縣人名之為番山;縣名番禺,謂番山之禺也。」禺,即隅,指附近的地方。 三是「蠻夷之地」說。1953年在廣州西村石頭崗一號西漢前期墓中出土有烙印「蕃禺」二字的漆盒,1983年在廣州象崗南越王墓出土有鑄上「蕃禺」二字的漢式銅鼎。考古學家麥英豪在《廣州城始建年代考》中據出土文物認為,秦至漢初,番禺的「番」,寫作「蕃」,與「藩」通。即番蠻、蠻夷之意。《周禮·秋官》雲:「九州之外謂之蕃國」。禺,猶隅,指區域、邊遠之地。秦漢之前,番禺一帶僻處一隅,中原漢人視之為邊遠的蠻夷之地,因以為名。 以上三說,未有定論。歷代省志、府志、縣志,多持「二山」說。我國不少地方有因山川而命地名的慣例,多數人相承古說,認為番禺是因番山、禺山而得名。 此外,還有認為「番禺」是黃帝曾孫之名,因以為名;亦有認為番禺源於南海神或番禺即盤古;還有「番禺」乃俚人(黎族人)語,即「鹽村」等說法。
滿意請採納
Ⅲ 誰知道中心區,近郊區,遠郊去區的景點如何規劃啊
廣州市城市建設管理「三年一中變」規劃
一、指導思想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和十五大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以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統攬城市建設管理工作全局,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依法治市原則,以迎接九運會為契機,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加強城市現代化管理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實現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和文明法治的同步提高,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廣大市民提供優美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為「2010年一大變」,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市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二、總體目標
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確保城市建設、發展的科學性;進一步加快以道路、交通為重點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完善的城市交通網路系統;實施城市環境綜合治理,營造衛生整潔、安全文明、優美舒適的城市環境;加強以大氣環境和水環境為重點的環境保護工作,加快實現「一控雙達標」;加強生態資源保護和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構築凸現山水城市特色的花城風貌;推進城市標志性建築和形象工程建設,塑造歷史文化名城現代文明新形象;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提高依法治市和城市現代化管理水平;積極開展以文明社區建設為重點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努力改善城市生活環境和提高市民的現代文明素質,到2001年把廣州建設成為全省文明城市。
三、主要任務和工作步驟
(一)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
1.城市總體規劃。調整城市結構,完善城市布局,促進城市向東、南部地區發展。2000年完成廣州與周邊地區協調發展規劃戰備研究、城市綠化系統規劃、道路交通網路規劃、南部地區(大石、鍾村一帶)發展規劃研究、新機場周邊地區控制性規劃、城市組團隔離帶規劃。2001年完成東部地區(南崗、新塘一帶)發展規劃研究、花都新華片區、番禺市橋片區和南沙片區總體規劃修編。
2.加強園林綠化規劃。2000年完成白雲山東南部綠化休閑帶規劃、珠江(華南大橋至虎門大橋)兩岸綠化景觀規劃、城市廣場體系規劃、海心沙文化廣場規劃、東風小洲公園規劃、麓湖半山公園城市設計、中央廣場城市設計深化方案、海珠橋南廣場城市設計、丫警沙島城市設計、海珠果樹生態保護區規劃實施方案。2001年完成南湖國家旅遊渡假區規劃修編、帽峰山生態公園規劃、籮崗香雪公園二、三期規劃、麓湖公園規劃。
3.完善城市中軸線、城市中心區和城市重點地區的規劃設計。2000年在新城市中軸線規劃研究方案的基礎上完成珠江新城段中軸線城市設計和赤崗段中軸線城市設計、城市傳統中軸線保護控制規劃、天河體育中心至黃埔大道段城市設計。2001年完成整體空間城市設計、主要街道空間特色規劃以及旅遊體系規劃。
4.完善舊城傳統人文景觀保護規劃。2000年完成海珠石保護規劃、聚龍村保護規劃、西關傳統街區與荔灣風情保護規劃、華僑新村保護規劃、文德路傳統特色街道保護規劃、五仙觀歷史地段保護規劃、華林寺歷史地段保護規劃、長洲島歷史文化保護區規劃。2001年完成舊城歷史風貌保護規劃、騎樓街保護與建設規劃。
5.深化道路系統規劃。2000年完成「九運會」期間交通專項規劃、城市次幹道路網深化規劃、城市近期交通改善實施方案、城市道路斷面改造規劃、停車場布局規劃研究、芳村區交通規劃、港前路等拓寬規劃、軌道交通線網深化規劃、京珠高速公路廣州東線布局部線路調整規劃研究、流花火車站北廣場規劃研究。2001年完成全市立交橋規劃方案、客貨運樞紐規劃、城市進出口道路規劃。
6.產業結構區域布局規劃。2000年完成工業用地布局調整規劃、廣州國際生物島規劃。2001年完成科學城中心區及各功能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倉儲用地布局調整規劃。
7.完善環境保護規劃。2000年完成沙河涌、馬涌和花地河沿線整治規劃、廣州氮肥廠原廠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001年完成荔灣涌、黃埔涌和沙基涌沿線整治規劃、劃定流溪河沿岸控制保護區並提出整治與保護措施、重污染工業企業搬遷用地調整利用規劃、調整環境功能區布局規劃、制定自然保護區與森林公園系統規劃。
8.完善市容市貌綜合治理規劃和村鎮規劃。2000年完成沙和路、龍溪路、廣花路、廣園路等四條城市進出口道路的沿線環境整治、土地利用與景觀規劃、環城高速公路沿線環境整治規劃、沿江路商業復興與建築立面整飾規劃、流花火車站和環市西路地區、火車東站地區和中山路、珠江兩岸、內環路、外環路、機場路、廣州大道沿線戶外廣告設置規劃。搞好城鄉結合部村鎮規劃,制定三條城中村重建試點規劃、城鄉結合部三條新村建設試點規劃。
9.完善城市綜合配套設施規劃。2000年完成全市加油(氣)站布點規劃、專業批發市場規劃、地鐵二號線沿線即三元里至琶洲土地利用規劃;城市燈光景觀系統規劃;全市商業網點布局系統規劃。2001年完成地下空間(人防)綜合利用規劃和居住區空間體系規劃。
10.完善現代化中心城市標志性建築設計競賽機制。2000年繼續完成廣州歌劇院、廣州報業文化廣場、廣州國際會展中心的國際建築設計競賽工作,同期開展廣州北站周邊地區城市設計和新客運港客貨運大樓及觀光塔的國際建築設計競賽工作。2001年完成廣州博物館的國際建築設計競賽工作。
11.強化城市規劃管理。2000年完成城市總體規劃實施情況報告、《廣州市城市規劃條例實施細則》、土地利用與管理政策研究、法定圖則編制方法與審批規定研究、公建配套設施規劃、管理與實施研究、分區規劃調整前期研究和城市規劃成果建庫。2001年完成分區規劃調整工作和法定圖則編制試點工作。
(督辦牽頭部門:市規劃局;督辦協作部門:市建委、國土房管局、市政園林局、環保局、工商局、市容環衛局、經委、交委、科委、農委、水利局、文化局)
(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1.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000年完成城建投資140.23億元。2001年城建資金投入及部分工程項目待定。
2.重點道路工程建設和主要道路改造工程。2000年完成東南西環高速公路、丫警沙大橋、新機場高速公路三元里立交、禺東西立交、東曉南路(地面及排水工程)、黃埔大道、增搓路方向聯絡道、廣園東路(禺東西路一豐樂立交)等新建道路。2001年完成北二環高速公路、新機場高速公路一期、珠江兩岸景觀工程及道路(沿江路側人民橋一珠江大橋、芳村長堤路)、廣園東路(豐樂一增城)、廣州新體育館和黃村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周邊道路交通配套工程建設。2000-2001年完成舊廣從公路、大金鍾路、小北花圈、天河路(天河立交一天河東路)、童心路至麓湖路、舊廣花路、廣汕路等道路改造工程。
3.交通樞紐和電信建設。2000年完成新機場建設投資23.76億元、地鐵二號線建設投資14.47億元。2000年-2001年分別安裝1萬門IC卡電話和30萬門有線電話,配合主要道路、繁忙區域地段的整治要求安排通信線路下地工程。
4.環保基礎工程和綠化工程建設。2000年完成沿江路截污渠箱工程,完成珠江公園(廣場)工程建設;2001年完成獵德污水處理廠二期、興豐垃圾填埋場一期工程建設,動工建設西朗和瀝沼污水處理廠,並開始動工東濠涌、新河浦涌西段截污工程。
5.城市交通和消防設施建設。2000-2001年完成60個路口渠化改造;2001年增加一批交通信號燈和人行橫道燈,更新改造及完善城市道路交通標志,標志內容採用中英文對照,擴展交通監控設備,增設可作拍攝違章、宏觀監控用的移動球型攝像機和數碼監攝儀。2000-2001年,完成特勤一中隊、吉山和珠江新城消防站的建設;購置各類消防車10輛,建造消防船一艘;修復和補裝1200個消火栓。逐步整治疏通全市的消防通道。
(督辦牽頭部門:市建委;督辦協作部門:市交委、規劃局、市容環衛局、公安局、公安消防局、交警支隊、環保局、市政園林局、公路局、電信局、道路擴建辦)
(三)城市環境綜合治理。
1.整治市容環境衛生。2000年一、二級馬路16小時保潔率達100%,2001年三級馬路16小時保潔率達20%;道路機械化清掃率2000年為73%、2001年為75%。市區常住住戶上門收垃圾率達到95%,並啟動垃圾分類收集工作,垃圾分類收集率2000年達20%、2001年達40%;力爭建成垃圾分揀中心。2000年實現城鄉結合部和廣深、京廣、廣三等三條鐵路廣州市區段及廣佛高速、廣深高速、廣清高速、華南快速干線四大出口垃圾統收統運。2000年新建公廁11座,改造公廁75座,建垃圾壓縮站10座,2001年公廁總數達652座(其中流動公廁110座),垃圾壓縮站總數達100座。2001年100%實現「門前三包」,有償代管。按市政府通告(穗府〔1999〕72號)規定完成全市防盜網清拆和改造工作。逐步解決變壓器入室問題。(督辦牽頭部門:市市容環衛局;督辦協作部門:市建委、市愛衛辦、工商局、市政園林局、城管綜合執法支隊、電信局、電力局,省、市有線電視台)
2.清拆違法建築。2000年10月前,各單位按照1999年5月20日簽訂的《責任書》任務要求,繼續完成各項清拆任務;全面完成機場、車站、港口碼頭、公園、體育場館、高速公路、立交橋底、客運貨運站場等清違整治任務;完成寬26米以上規劃路兩側200米和連接規劃道路出口的內街(巷)縱深200米、兩側200米,九運會賽事必經路段和高架路、內環路、環城高速公路、華南快速干線兩側200米范圍內的清拆(包括屋頂、陽台)整治工作,並進行綠化、景觀建設和整飾。2001年10月前繼續進行上述主要路段的清拆和復綠工作。制止和拆除在建中的違法建築,帶農村的區達98%以上,其它的區達100%。(督辦牽頭部門:市規劃局;督辦協作部門:市城管辦、國土房管局、城管綜合執法支隊、電信局、電力局,省、市有線電視台)
3.整治亂擺賣、佔道經營。2000取締主要道路、人行天橋、過街隧道、商業步行街、跨江大橋、站場等窗口地段和省、市、區機關、部門等單位周邊200米以及城市中心區農貿市場周邊200米亂擺亂賣行為,基本實現無飲食大排檔佔道經營及非法個體飲食攤檔隨街設檔;2001年城區基本消除「六亂」現象。新建和改建高標准肉菜市場,2000年新建19個、2001年新建10個(見附表一);利用閑置空地建立一批臨時擺賣點,引導街頭擺賣者入內擺賣,做到管理、衛生、公平三到位;規范三車修理攤檔,取締一、二級馬路兩旁的三車修理檔。(督辦牽頭部門:市城管綜合執法支隊;督辦協作部門:市商委、交委、工商局、市政園林局、公用事業局、衛生局、環保局)
4.整頓交通秩序。實施廣州市交通管理「暢通工程」;2000年強化摩托車管理,全天禁止非廣州市區牌照摩托車進入市區范圍,並在中心城區選擇一、兩條道路試行摩托車禁行,取得經驗後逐步推廣;市區交通秩序整治,主要道路(具體名稱見附表二)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各行其道的遵章率分別達95%、85%,其它道路遵章率分別為90%、75%,行人遵章率有明顯的提高;2001年基本實現行人、車輛各行其道。2000年上半年組織實施《廣州市公共交通改善方案》,改善市區公交整體布局以及與地鐵交通的銜接;試行公交優先制度,開辟中山路等9條公交專用車道;「一區三邊」的交通標志(含公交站牌)採用中英文標識,逐步採用統一標准。2000-2001年結合道路改造,設立一批港灣式公交停靠站;更新和淘汰已到報廢年限的計程車,建立公共交通電子收費系統,提高城市公交的安全服務質量;推進綠色交通工程(電車),新開及調整電車線路6條。加強靜態交通管理,全面整治市區道路停車秩序,嚴格處罰亂停亂放車輛違章,重新劃定道路禁停標志線,在符合條件的路段設立2000個泊車咪表,實行收費管理。按規劃逐年建設一批公共停車場(庫);2000年撤消所有違章車輛保管站;2001年基本實現道路停車秩序規范化。(督辦牽頭部門:市公安局;督辦協作部門:市建委、交委、公路局、公用事業局、市政園林局、交警支隊、城管綜合執法支隊)
5.整治珠江沿岸。2000則年10月前,重點整治珠江前航道,完成珠江沿岸縱深200米范圍的清拆違法建設任務,按計劃展開沿岸客、貨運碼頭的撤銷、拆遷工作,規范允許保留的碼頭,整治沿岸影響景觀的各類攤檔、飄蓬、廣告、標語、指示牌、招牌及違法建(構)築物;整治珠江沿岸視線范圍內的防盜網、「三線」;按統一規劃完成重要標志性建築物的燈飾建設;2001年10月前完成珠江兩岸景觀工程(沿江路側人民橋一珠江橋,芳村長堤路)和燈飾建設及各項整治工作。(督辦牽頭部門:市建委;督辦協作部門:廣東海事局、市水利局、市容環衛局、規劃局、工商局、公用事業局、道路擴建辦、珠江共建辦、綠委辦、電信局、電力局,省、市有線電視台)
6.整治鐵路沿線。2000年10月前拆除廣深、京廣、廣三鐵路廣州市區段沿線兩側各200米范圍內的違章建築的80%,2001年全部清拆完畢。建立、健全鐵路環衛管理機構和制度,按照環衛作業標准配置環衛隊伍,以解決垃圾出路為重點加強沿線環衛保潔工作。2000年完成鐵路沿線排水系統改造工程的80%,2001年10月前全部完成。並全面完成路樹改造,增種綠地綠籬、花帶景觀建設和路燈、路標、護欄及岔道口翻新整飾工作,確保沿線市容美觀、潔凈。(督辦牽頭部門:市規劃局;協作單位:廣州鐵路集團、市愛衛辦、市容環衛局、市政園林局、城管綜合執法支隊、綠委辦)
7.整治城市進出口。2000年10月前,完成公路、高速公路15大進出口道路(見附表三)紅線退縮范圍內及兩側200米違法建築的清拆工作;完成舊廣從路、沙太路二期改造和綠化工程;2001年完成廣汕路(北環至龍洞)、106國道、廣佛出口、廣深公路(開發區至南崗段)改造和綠化及沿線兩側立面整飾工程。2000年、2001年分別建成一批港灣式公交車停靠站和景觀點。整頓和撤銷不規范站場,2000年建設2個、2001年建設5個交通站場。2000年建成芳村滘口客運場和黃金圈、白雲、沙太貨運場,並完成這些客貨運站場與市區公交站場及配套設施的規劃、建設。2001年建成海珠、黃埔客運場及大朗、長安、黃埔集裝箱貨運場,待公路中心樞紐建成後即撤消5個過渡性的客運場和14個臨時貨運場。逐步實現長途客運與市區公交在郊外接駁。(督辦牽頭部門:市交委;督辦協作部門:市城管辦、交警支隊、市政園林局、規劃局、公路局、公用事業局、市容環衛局、城管綜合執法支隊、電信局、電力局、華南路橋實業公司、省公路建設公司,省、市高速公路總公司,省、市有線電視台)
8.整治建設工地。2000年建設工地文明施工達標率95%以上(中心城區工地達標率100%),文明工地率40%〈其中樣板工地率25%);2001年文明施工達標率98%以上,文明工地率50%(其中樣板工地率30%)。2000年整頓停工、閑置工地100個,2001年整頓50個。建設工地無「四害」滋生,「四害」密度符合所在區標准。2000年10月前完成余泥渣土運輸車輛的查驗工作,取締掛靠車輛,杜絕「野雞車」偷運余泥渣土現象。加強夜間施工雜訊管理,嚴格審批制度,落實巡查制度,重罰違規者。按計劃強化對閑置地、塊的清理和整頓工作。(督辦牽頭部門:市城管綜合執法支隊;督辦協作部門:市建委、交委、國土房管局、愛衛辦、計生委、城管辦、交警支隊、市容環衛局、環保局、衛生局)
9.整治河涌。按照「管、修、建」相結合、標本兼治的原則,2000則年1月至10月重點完善24條(市政管轄7條、水利管轄17條)河涌的整治、清淤和管理工作。全面清拆河涌兩岸違章建設,2000年基本完成市政管理的沙河涌、沙基涌、司馬一澳口涌、荔灣涌、東濠涌、新河浦涌、馬涌的清疏和兩側200米違法建築清拆任務;整飾市政管轄的七條河涌兩岸建築物立面,清拆防盜網,規范橫跨兩岸「三線」。2001年基本完成水利管轄的景泰涌、新市涌、南崗涌、烏涌、沙河湧上段、獵德涌、深涌、黃埔涌、塞壩涌、西祿涌、瑞寶涌兩側違法建築清拆任務。市政管轄的河涌重點做好防洪截污、綠化景觀建設。同時兼顧環境、文化建設。2001年河涌清淤、保潔和堤岸改造擴大到40條。(督辦牽頭部門:市水利局;督辦協作部門:市市政園林局、市容環衛局、環保局、工商局、規劃局、城管綜合執法支隊、電信局、電力局,省、市有線電視台)
10.整治城區主要區域市容景觀和創建市容達標路。各區選定一個商業、文化、旅遊中心區域,進行市容景觀整治建設,2000年3月前報市規劃局確定,2001年10月前按城市規劃設計要求全面完成。分步實施主要道路沿線,內環路沿線、新、老城市中軸線等專項城市景觀整治建設規劃,至2001年10月前基本完成。2000年10月前完成南越王墓、六榕寺、鎮海樓、五仙觀、陳家祠、三元里抗英紀念碑、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黃埔軍校、十九路軍烈士陵園、農講所、聖心大教堂(石室)、沙面等歷史文化古跡周邊200米、清拆違法建築工作。2001年全面完成上述區域「三線」規劃、防盜網清拆和改造、立面整飾、古跡翻新整飾及綠化美化工作。各區在現有市容達標路的基礎上,提高標准和檔次,完成兩旁200米違法建築清拆、防盜網整改、「三線」規劃管理和立面整飾,門牌號碼清晰醒目,做到「路平、燈亮、樓潔、線齊、牌明」,花株綠地問種,形成綠化景觀帶;2001年各區再創建2000米市容達標路。(督辦牽頭部門:市建委;督辦協作部門:市城管辦、綜治辦、市容環衛局、市政園林局、工商局、公安局、規劃局、國土房管局、電信局、電力局,省、市有線電視台)
11.整治戶外廣告、招牌。2000年完成對全市窗口地區、主要進出口、珠江兩岸、主要道路違章或有礙景觀的戶外廣告、招牌的清拆工作。鞏固戶外香煙廣告的整治成果。完成全市候車亭廣告設置的整治和規劃工作,原則上停止審批張掛橫額、標語等形式發布的商業廣告,並加大對亂張貼、亂拉掛廣告的處罰力度。2001年完成對其它道路廣告、招牌的整治工作。(督辦牽頭部門:市工商局;督辦協作部門:市規劃局、市容環衛局、市政園林局、城管綜合執法支隊)
12.城區除「四害」工作。2000年繼續鞏固滅鼠滅蠅滅蟑達標成果,並全面開展滅蚊達標活動;從4月至11月每月開展一次除「四害」統一行動,全面清理電纜溝、下水道等衛生死角,消滅蚊蠅滋生地;加強防鼠防蠅設施的基礎建設,合格率2001年達95%以上;2001年10月份前機關院校、服務單位、九運會館場周邊、旅遊風景區200米范圍,物業管理小區以及中心城市實現滅蚊工作達標,除「四害」工作資料齊全,監督檢查經常化。公共場所除「四害」經費由市、區、街共同投入,每年人平不少於2.5元。(督辦牽頭部門:市愛衛辦;督辦協作部門:市建委、商委、體委、人防辦、衛生局、市政園林局、環衛局、電信局、電力局、公用事業局、國土房管局、旅遊局、城管綜合執法支隊)
13.加強出租屋、外來人口管理。2000年完善出租屋、暫住人口管理辦法,建立出租屋、外來人口管理部門責任制,加大對屋主不履行治安責任的處罰力度,增加科技管理的投入,建立起全市暫住人口信息庫。對出租屋的數量、面積、暫住人數和外來人員基本情況,各區每半年進行一次清查、整治,全市每年進行一次普查、整治。2000則年繼續清拆城鄉結合部、山邊閑地內的盲流窩棚,2001年全面拆除完畢。繼續加強遣送「三無」人員,重點在「一區三邊」范圍打擊利用乞討營利的為首分子,做到繁華區域,省、市、區府及部隊機關周邊200米范圍內無盲流乞討人員,重大節目和九運會前後街頭基本無盲流乞討人員。(督辦牽頭部門:市綜治辦;督辦協作部門:市公安局、計生委、民政局、國土房管局、勞動局、城管綜合執法支隊)
Ⅳ 廣州市公安局番禺區分局的機構設置
負責分局行動指揮和綜合業務領導;負責掌握公安工作情況和開展調研工作;協調處理緊急警務,承擔授權的有關指揮協調工作;受理「110 」報警案件,並進行先期處置;負責分局公安科技管理工作;負責分局公安有線通信、無線通信、視頻監控、計算機以及各類信息應用系統和通信裝備的規劃、建設、管理、維護等工作;負責指導全區公共安全技術防範管理工作。
地址:番禺區市橋禺山大道15號 負責分局紀律檢查、行政監察、督察、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監督檢查分局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執行情況;查處分局內部的違紀案件;實施對本區公安機關及其公安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遵守紀律、落實警務規范的監督和內部審計工作;負責維護民警合法權益工作。
地址:番禺區市橋禺山大道15號 責分局公安法制建設工作;承擔各類送審案件的審核、監督工作;組織、承擔公安執法監督檢查工作;承擔公安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國家賠償工作。
地址:番禺區沙灣福涌公安基地 負責和指導全區治安防範和治安行政管理工作,維護社會治安秩序;負責對槍支、彈葯、民用爆炸物品、危險物品的安全管理以及對特種行業的治安管理工作;負責養犬登記及年審工作;辦理治安部門負責的刑事案件和違反治安管理案件;負責在轄區召開的重要會議、重大活動和大型群眾活動安全保衛工作;負責對保安行業的管理監督工作;依法對消防工作實施監督管理,開展和指導安全防火工作。
地址:番禺區市橋禺山大道15號 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禁毒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掌握轄區毒品犯罪動態並分析、研究和提出對策,負責轄區內毒品犯罪案件的偵查工作;負責指導、協調區分局相關執法勤務機構和派出機構開展禁毒工作的職責。
地址:番禺區市橋禺山大道15號 負責職責范圍內的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侵犯財產等經濟犯罪案件的立案偵查工作。
地址:番禺區市橋禺山大道15號 負責對發生在轄區的有關刑事案件的立案偵查工作,負責刑事犯罪情報資料、檔案工作,負責刑事偵察技術建設工作,並提供服務保障。
地址:番禺區市橋禺山大道15號 負責轄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維護交通秩序,處理交通事故;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按許可權負責對機動車輛進行安全技術檢驗、登記和核發牌證,以及對機動車輛駕駛員進行考核和管理;負責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的規劃、安裝和維修;參與有關市政建設、大型建築配建停車場的規劃、審核工作。
地址:番禺區市橋東環路315號 負責對轄區現行犯罪的打擊及案件偵破工作,指導、協調派出所開展便衣偵查工作。
地址:番禺區市橋清河東路163號 貫徹、執行有關出入境管理的法律、法規;負責轄區內公民因私出境申請的受理、審核工作;負責外國人、華僑、港澳台人員在轄區內居留、旅行的有關管理工作。執行國家有關戶口管理的政策和法律、法規;負責轄區常住人口、外來人口管理工作;負責人口信息資料庫建設和人口統計工作;負責居民身份證、邊境通行證的管理工作,協助有關部門做好門牌管理工作;負責轄區內出租房屋的治安管理工作;指導公安派出所正規化建設,組織落實派出所等級評定等有關工作,指導社區警務建設和治保會、群眾治安聯防隊伍、治安員隊伍建設工作。
地址:番禺區市橋禺山大道15號 依法實施消防監督;負責滅火、搶險救援工作;按規定許可權實施建設工程的消防設計審核、消防驗收和備案、抽查、消防安全檢查工作。
地址:番禺區市橋橋興大道234號。
Ⅳ 番禺禺山高級中學的環境設施 全國一流
禺山高級中學地處市橋南區開發的中心地帶,東臨番禺最大的主題公園,西接貫通南北的西環大道,北靠風光旖旎的西麗大橋,交通便利,風景秀麗。由區委、區政府投資 1.5 億元建成的校園,辦學規模 60 個班,佔地面積 165 畝,具濃郁的現代化氣息:行政辦公樓、教學大樓、實驗大樓、圖書館、藝術樓等建築樓廊相連,融古典美與現代美於一體,美輪美奐;學校擁有 83 套先進的多媒體電教平台、近千台電腦和 700 多萬元的校園網系統,教師辦公每人一台電腦;有計算機專用教室6間,語音室3間,電子音像閱覽室1間;有全省一流的生態標本室,有先進的天文館、歷史室、地理室、科技室,有功能齊全的演藝廳;圖書館藏書豐富,有各類圖書 16 萬余冊;體育場館寬敞充足,有 25 × 50 m標准游泳池、標准足球場、標準的 400 m塑膠跑道和建築面積達 2261m2 的體育館等,教學區、運動區相對獨立、布局合理;學生宿舍空間開闊、干凈整潔,電扇、電話、冷熱水沖涼房和多功能鐵床等現代化設備一應俱全;兩個學生飯堂寬敞明亮,可同時容納 3000 人就餐。廣東省人民政府督導室彭卓平主任在視察學校後高興地說:「沒想到番禺有這么好的一間學校,設備設施全國一流,希望盡快辦成國家級示範性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