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通訊協議
⑴ 光纖支持哪些通信傳輸協議
光纖只是物理層的介質。 而協議一般指 數據鏈路層或者網路層協議。 主要看你兩端設備和你具體的組網情況,來確定你的具體協議。
⑵ GPRS通訊和光纖通訊所用的通訊協議是一樣的嗎
暈,gprs是協議屬於軟體,光纖是傳輸軟體的介質....
樓上的所有的電信運營商都有光纖的,在移動聯通用於基站間(局端間)的傳輸
⑶ 3、 什麼是網路的通信協議
網路通信協議
RS-232-C
RS-232-C是OSI基本參考模型物理層部分的規格,它決定了連接器形狀等物理特性、以0和1表示的電氣特性及表示信號意義的邏輯特性。
RS-232-C是EIA發表的,是RS-232-B的修改版。本來是為連接模擬通信線路中的數據機等DCE及電傳列印機等DTE拉介面而標准化的。現在很多個人計算機也用RS-232-C作為輸入輸出介面,用RS-232-C作為介面的個人計算機也很普及。
RS-232-C的如下特點:採用直通方式,雙向通信,基本頻帶,電流環方式,串列傳輸方式,DCE-DTE間使用的信號形態,交接方式,全雙工通信。RS-232-C在ITU建議的V.24和V.28規定的25引腳連接器在功能上具有互換性。
RS-232-C所使用的連接器為25引腳插入式連接器,一般稱為25引腳D-SUB。DTE端的電纜頂端接公插頭,DCE端接母插座。
RS-232-C所用電纜的形狀並不固定,但大多使用帶屏蔽的24芯電纜。電纜的最大長度為15m。使用RS-232-C在200K位/秒以下的任何速率都能進行數據傳輸。
RS-449
RS-449是1977年由EIA發表的標准,它規定了DTE和DCE之間的機械特性和電氣特性。RS-449是想取代RS-232-C而開發的標准,但是幾乎所有的數據通信設備廠家仍然採用原來的標准,所以RS-232-C仍然是最受歡迎的介面而被廣泛採用。
RS-449的連接器使用ISO規格的37引腳及9引腳的連接器,2次通道(返回字通道)電路以外的所有相互連接的電路都使用37引腳的連接器,而2次通道電路則採用9引腳連接器。
RS-449的電特性,對平衡電路來說由RS-422-A規定,大體與V.11具有相同規格,而RS-423-A大體與V.10具有相同規格。
V.35
V.35是通用終端介面的規定,其實V.35是對60-108kHz群帶寬線路進行48Kbps同步數據傳輸的數據機的規定,其中一部分內容記述了終端介面的規定。
V.35對機械特性即對連接器的形狀並未規定。但由於48Dbps-64Kbps的美國Bell規格數據機的普及,34引腳的ISO2593被廣泛採用。模擬傳輸用的音頻數據機的電氣條件使用V.28(不平衡電流環互連電路),而寬頻帶數據機則使用平衡電流環電路。
X.21
X.21是對公用數據網中的同步式終端(DTE)與線路終端(DCE)間介面的規定。主要是對兩個功能進行了規定:其一是與其他介面一樣,對電氣特性、連接器形狀、相互連接電路的功能特性等的物理層進行了規定;其二是為控制網路交換功能的網控制步驟,定義了網路層的功能。在專用線連接時只使用物理層功能,而在線路交換數據網中,則使用物理層和網路層的兩個功能。X.21介面用的連接器引腳也只用15引腳電氣特性分別參照V系列介面電氣條件的V.10和V.11。數字網的同步都是從屬於網路主時鍾的從屬同步。
HDLC(高級數據鏈路控制規程)
HDLC是可靠性高,高速傳輸的控制規程。其特點如下:可進行任意位組合的傳輸;可不等待接收端的應答,連續傳輸數據;錯誤控制嚴密;適合於計算機間的通信。HDLC相當於OSI基本參照模型的數據鏈路層部分的標准方式的一種。HDLC的適用領域很廣,近代協議的數據鏈路層大部分都是基於HDLC的。
SDLC(同步數據鏈路控制)
是IBM公司制定的協議,並成為SNA的數據鏈路控制層協議。實際上也包含於HDLC中。
FDDI(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
FDDI的傳輸速度為100Mbps,傳輸媒體為光纖,是令牌控制的LAN。FDDI的物理傳輸時鍾速度是125MHz,但實際速度只有100Mbps。可實際連接的工作站數最多有500個,但推薦使用100個以下。FDDI的連接形態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用一次環路和二次環路的兩個環構成的環形結構;另一種是以集線器為中心構成樹狀結構。工作站間的距離用光纖為2KM,用雙絞線則為100M。但對單模光纖制定了節點間的距離可以延長到超過2KM以上的標准。
FDDI有三種介面:DAS(雙配件站);SAS(單配件站);集線器(Concentrater)。通常僅使用一次環路,二次環路作為預備用系統處於備用狀態。
答案補充 TCP/IP(傳輸控制協議/Internet協議)
也稱為網際網路協議集。被用於網際網路並廣泛用於不同網路的互聯。TCP作為IP的上層協議是支持端節點之間通信的傳輸層協議,可提供面向連接的流式通信形態的應用程序。TCP相當於OSI第四層(傳輸層)所提供的服務,具有修正錯誤、順序控制、流控制阻塞控制等功能,為各應用程序之間提供可靠的通信。因此通信程序對通信時的錯誤或阻塞等低層的通信情況勿需考慮即可進行通信。IP是網路的基礎性協議。處於OSI七層曼協議中的第三層(網路層),它規定了INTERNET的網關之間、網關和主機之間的通信協議。IP的功能如下:決定下面應該傳送的網關的路由控制功能、根據實際要通信的各個網路以及通信媒體的最大傳送單位,把IP的數據報進行分割及重組處理等。
答案補充 SNMP(簡單網路管理協議)
TCP/IP協議集中的網路管理協議。已被普遍採用。使用SNMP的管理模型,對INTERNET進行管理的協議,是在TCP/IP的應用層進行工作的。其優點是,不依賴於網路物理層的屬性即可規定協議,對全部網路和管理可以採用共同的協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可採用客戶/伺服器的方式,可稱為代理(工具);如果管理者作為客戶機工作,可稱為管理器或管理站。代理的功能應該包括對操作系統和網路管理層的管理,取得有關對象的七層信息,並利用SNMP網路管理協議把該信息通知管理者。管理者本身應要求對有關對象的信息存儲在代理中所含的MIB(管理信息庫)的虛擬資料庫中。
對SNMP而言,要求能夠取得或設置由管理到代理網管對象本身的對象等內容。代理應完成管理器要求回答的內容。同時,代理本身還應把因代理發生的事件通知管理器。
⑷ FPGA上支持的光纖通信的協議都有啥
太多太多了,通信類的 GE 10GE 100GE CPRI OBSAI 。
⑸ 能否用光纖實現串口通訊
肯定 可以
用 光纖 傳輸 串口信號的 產品 很多
F201 RS-232/RS-485/422光纖轉換器 特點
▶RS-232/RS-485/422轉換,全雙工、半雙工通信
▶配一體化工業接線端子
▶獨有串口保護電路,可帶電熱插拔
▶內置智能模塊,自動識別RS-485信號流向,無需CTS流控
▶內置600W/ms抗雷擊保護和15KV抗靜電保護
▶透明傳輸,波特率自適應,無需更改用戶協議
⑹ 通訊協議與通訊方式的區別
通訊協議中最早的協議之一,它為連接不同操作系統和不同硬體體系結構的互聯網路提供通信支持,是一種網路通用語言。
TCP/IP協議定義了在互聯網路中如何傳遞、管理信息(文件傳送、收發電子郵件、遠程登錄等),並制定了在出錯時必須遵循的規則。
通訊協議RS-232-C
RS-232-C是OSI基本參考模型物理層部分的規格,它決定了連接器形狀等物理特性、以0和1表示的電氣特性及表示信號意義的邏輯特性。
RS-232-C是EIA發表的,是RS-232-B的修改版。本來是為連接模擬通信線路中的數據機等DCE及電傳列印機等DTE拉介面而標准化的。很多個人計算機也用RS-232-C作為輸入輸出介面,用RS-232-C作為介面的個人計算機也很普及。
RS-232-C的如下特點:採用直通方式,雙向通信,基本頻帶,電流環方式,串列傳輸方式,DCE-DTE間使用的信號形態,交接方式,全雙工通信。RS-232-C在ITU建議的V.24和V.28規定的25引腳連接器在功能上具有互換性。
RS-232-C所使用的連接器為25引腳插入式連接器,一般稱為25引腳D-SUB。DTE端的電纜頂端接公插頭,DCE端接母插座。
RS-232-C所用電纜的形狀並不固定,但大多使用帶屏蔽的24芯電纜。電纜的最大長度為15m。使用RS-232-C在200K位/秒以下的任何速率都能進行數據傳輸。
RS-449
常用通訊協議結構
RS-449是1977年由EIA發表的標准,它規定了DTE和DCE之間的機械特性和電氣特性。RS-449是想取代RS-232-C而開發的標准,但是幾乎所有的數據通信設備廠家仍然採用原來的標准,所以RS-232-C仍然是最受歡迎的介面而被廣泛採用。
RS-449的連接器使用ISO規格的37引腳及9引腳的連接器,2次通道(返回字通道)電路以外的所有相互連接的電路都使用37引腳的連接器,而2次通道電路則採用9引腳連接器。
RS-449的電特性,對平衡電路來說由RS-422-A規定,大體與V.11具有相同規格,而RS-423-A大體與V.10具有相同規格。
V.35
V.35是通用終端介面的規定,其實V.35是對60-108kHz群帶寬線路進行48Kbps同步數據傳輸的數據機的規定,其中一部分內容記述了終端介面的規定。
V.35對機械特性即對連接器的形狀並未規定。但由於48Dbps-64Kbps的美國Bell規格數據機的普及,34引腳的ISO2593被廣泛採用。模擬傳輸用的音頻數據機的電氣條件使用V.28(不平衡電流環互連電路),而寬頻帶數據機則使用平衡電流環電路。 通訊協議
X.21
X.21是對公用數據網中的同步式終端(DTE)與線路終端(DCE)間介面的規定。主要是對兩個功能進行了規定:其一是與其他介面一樣,對電氣特性、連接器形狀、相互連接電路的功能特性等的物理層進行了規定;其二是為控制網路交換功能的網控制步驟,定義了網路層的功能。在專用線連接時只使用物理層功能,而在線路交換數據網中,則使用物理層和網路層的兩個功能。X.21介面用的連接器引腳也只用15引腳電氣特性分別參照V系列介面電氣條件的V.10和V.11。數字網的同步都是從屬於網路主時鍾的從屬同步。
HDLC
HDLC(高級數據鏈路控制規程)是可靠性高,高速傳輸的控制規程。其特點如下:可進行任意位組合的傳輸;可不等待接收端的應答,連續傳輸數據;錯誤控制嚴密;適合於計算機間的通信。HDLC相當於OSI基本參照模型的數據鏈路層部分的標准方式的一種。HDLC的適用領域很廣,近代協議的數據鏈路層大部分都是基於HDLC的。
其他
SDLC(同步數據鏈路控制)
是IBM公司制定的協議,並成為SNA的數據鏈路控制層協議。實際上也包含於HDLC中。
FDDI(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
FDDI的傳輸速度為100Mbps,傳輸媒體為光纖,是令牌控制的LAN。FDDI的物理傳輸時鍾速度是125MHz,但實際速度只有100Mbps。可實際連接的工作站數最多有500個,但推薦使用100個以下。FDDI的連接形態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用一次環路和二次環路的兩個環構成的環形結構;另一種是以集線器為中心構成樹狀結構。工作站間的距離用光纖為2KM,用雙絞線則為100M。但對單模光纖制定了節點間的距離可以延長到超過2KM以上的標准。
FDDI有三種介面:DAS(雙配件站);SAS(單配件站);集線器(Concentrater)。通常僅使用一次環路,二次環路作為預備用系統處於備用狀態。
互聯網路中如何傳遞、管理信息(文件傳送、收發電子郵件、遠程登錄等),並制定了在出錯時必須遵循的規則。
通訊方式:對於點對點之間的通信,按照消息傳送的方向與時間關系,通信方式可分為單工通信、半雙工通信及全雙工通信三種。
現代通訊方式
郵遞
以實物傳遞為基礎,雖然如今寫信的人越來越少,但越簡單越真實,越純朴越真情,信件是信息傳遞最簡單最純朴的方式,更不因傳遞速度過快造成信息的溢漏;快遞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的需要,主要原因是因為隨著人類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務需求面也越來越高,但其發展受交通運輸制約無便利的交通運輸怎麼也快不起來。
電話
電話分固定電話、行動電話與網路電話,其傳遞方式與網路方式優缺點基本相同,與網路方式不同之處在於電話不能直接傳遞文字圖片,與郵遞方式不同在於不能傳遞實物。
傳真
傳真是近二十多年發展最快的非話電信業務。將文字、圖表、相片等記錄在紙面上的靜止圖像,通過掃描和光電變換,變成電信號,經各類信道傳送到目的地,在接收端通過一系列逆變換過程,獲得與發送原稿相似記錄副本的通信方式,稱為傳真。
傳真的主要技術有:掃描技術,記錄技術,同步同相技術,傳輸技術。傳真的通信過程包含掃描,光電變換,圖像信號的傳輸,記錄變換,收信掃描和同步同相。
傳真是基於PSTN的電信信號通過設備中轉傳真信號。直接由於科技大迅速發展,電子網路傳真逐漸成為取代傳真機的新一代通信工具。
衛星電話
基於衛星通信系統來傳輸信息的電話就是衛星電話。衛星電話是現代移動通信的產物,其主要功能是填補現有通信(有線通信、無線通信)終端無法覆蓋的區域,為人們的工作提供更為健全的服務。現代通信中,衛星通信是無法被其他通信方式所替代的,現有常用通信所提供的所有通信功能,均已在衛星通信中得到應用。
電報
電報,就是用電信號傳遞的文字信息。在通訊越來越迅捷的今天,電報的作用已經不是很大了,也許有一天電報就會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
電報是通信業務的一種,是最早使用電進行通信的方法。它利用電流(有線)或電磁波(無線)作載體,通過編碼和相應的電處理技術實現人類遠距離傳輸與交換信息的通信方式。
電報大大加快了消息的流通,是工業社會的其中一項重要發明。早期的電報只能在陸地上通訊,後來使用了海底電纜,開展了越洋服務。到了二十世紀初,開始使用無線電拍發電報,電報業務基本上已能抵達地球上大部份地區。電報主要是用作傳遞文字訊息,使用電報技術用作傳送圖片稱為傳真。[1]
數據通信
計算機網路中傳輸的信息都是數字數據,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就是數據通信方式,數據通信是計算機和通信線路結合的通信方式。在數據通信中,按每次傳送的數據位數,通信方式可分為:並行通信和串列通信。
並行通信是一次同時傳送8位二進制數據,從發送端到接收端需要8根傳輸線。並行方式主要用於近距離通信,如在計算機內部的數據通信通常以並行方式進行。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傳輸速度快,處理簡單。
串列通信一次只傳送一位二進制的數據,從發送端到接收端只需要一根傳輸線。串列方式雖然傳輸率低,但適合於遠距離傳輸,在網路中(如公用電話系統)普遍採用串列通信方式。
⑺ 光網路是用的什麼協議呢麻煩詳細介紹下,謝謝!
光網路使用協議很多
YD/T 1238-2002
基於SDH的多業務傳送節點技術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DH 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
2002-11-08 發布 2002-11-08 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通信行業標准
YD/T 1238-2002
本標準是在部分參照我國SDH 行業標准YD/T 1022-1999 同步數字體系(SDH)設備功能
要求YDN 099-1998 光同步傳送網技術體制(暫行規定) 和ATM 行業標准YD/T1109 2001
ATM交換機技術規范的基礎上制定的
基於SDH 的多業務傳送節點可根據網路需求應用在傳送網的接入層匯聚層應用在骨
干層的情況有待研究
本標準是基於SDH 多業務傳送節點的系列行業標准之一本標准預計結構如下
a) YD/T 1238-2002 基於SDH 的多業務傳送節點技術要求
b) YD/T xxxx-200x 基於SDH 多業務傳送節點測試方法
本標准由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提出並歸口
本標准起草單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本標准主要起草人蔡常天孔令廣彭忠文蔣章震魯鴻駒袁飛郭昌松
YD/T 1238-2002
1
基於SDH的多業務傳送節點技術要求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基於SDH 的多業務傳送節點MSTP 的總體技術要求包括節點的基本
功能介面特性性能參數和指標保護倒換網路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對於不同層次網路應
用的具體設備規范另行制定
本標准適用於基於SDH 平台同時實現TDM ATM 乙太網等業務的接入處理和傳
送提供統一網管的多業務節點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
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准然而鼓勵根據本標准達
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適用
於本標准
GB/T 16814-1997 同步數字體系SDH 光纜線路系統測試方法
YD/T 767-1995 同步數字系列設備和系統的光介面技術要求
YD/T 877-1996 同步數字體系SDH 復用節點和系統的電介面技術要求
YD/T 900-1997 SDH設備技術要求-時鍾
YD/T 1022-1999 同步數字體系(SDH)設備功能要求
YD/T 1109-2001 ATM交換機技術規范
YDN 099-1998 光同步傳送網技術體制(暫行規定)
IEEE 802.1d 1998 介質訪問控制MAC 橋協議
IEEE 802.1q 1998 虛擬橋區域網
IEEE 802.3 2000 帶碰撞檢測的載波監聽多重訪問方式及物理層定義
IETF RFC 1661(1994) 點到點協議PPP
IETF RFC 1662(1994) 類似HDLC幀中的端對端協議
IETF RFC 1990(1996) PPP多鏈路協議
IETF RFC 2615(1999) 在SONET/SDH上的PPP
ITU-T G.691 2000 單信道STM-64, STM-256和其他帶有光纖放大器SDH系統
的光學介面
ITU-T G.703 2001 系列數字介面的物理/電特性
YD/T 1238-2002
2
ITU-T G.704 1998 用於1544 6312 2048 8448和44736kbit/s速率系列級
的同步幀結構
ITU-T G.7041 2001 通用成幀規程
ITU-T G.707 2000 同步數字系列(SDH)的網路結點介面
ITU-T G.774.1 2001) 同步數字體系(SDH)-從網元考慮的雙向性能監測
ITU-T G.783 2000 SDH設備功能塊的特性
ITU-T G.784 1999 SDH管理
ITU-T G.825 2000 基於同步數字體系(SDH)的數字網中抖動和漂動的控制
ITU-T G.841 1998 SDH網保護結構的類型與特性
ITU-T G.842 1997 SDH網保護結構的互通
ITU-T I.321 1991 B-ISDN協議參考模型和它的應用
ITU-T I.630 1999 ATM 保護倒換
ITU-T I.731 2000 ATM設備的類型和一般特性
ITU-T I.732 2000 ATM設備的功能特性
ITU-T M.3100(1995) 通用網路信息模型
ITU-T Q.821(2000) Q3 介面的二級和三級描述-告警監視
ITU-T Q.822(1994) Q3 介面的一級二級和三級描述-性能管理
ITU-T X.721(1992)
信息技術-開放系統互連-管理信息的結構管理信息定
義
ITU-T X.733(1992) 信息技術-開放系統互連-系統管理告警報告功能
ITU-T X.738(1993) 信息技術-開放系統互連-系統管理摘要功能
ITU-T X.739(1993) 信息技術-開放系統互連-系統管理測量客體和屬性
ITU-T X.826(1999)
基群或基群以上速率的國際恆定比特率數字通道的誤碼
性能參數和指標
ITU-T X.86 2001 基於LAPS的乙太網
⑻ 光纖卡的通訊協議
常見的伺服器和存儲設備之間的數據通訊協議是IDE,SCSI和光纖通道。為了實現伺服器和存版儲設備之間權的通訊,通訊的兩端都需要實現同樣的通訊協議。存儲設備上通常都有控制器,控制器實現了一種或幾種通訊協議,它可以實現IDE,SCSI或光纖通道等存儲協議到物理存儲設備的操作協議之間的轉換。而伺服器的通訊協議是由擴展卡或主板上的集成電路實現的,它負責實現伺服器內匯流排協議和IDE,SCSI等存儲協議的轉換。例如PC機中,一般主板上都有IDE協議的功能,IDE磁碟控制器上有IDE協議的功能。因此IDE磁碟可以連接到PC機的IDE連接線上。如果磁碟只支持SCSI協議,那麼這種磁碟就不能直接與PC機連接。這時就需要在PC機擴展槽上插入一塊SCSI卡,SCSI磁碟可以與卡連接。SCSI卡實現了PC匯流排到SCSI的轉換。這種SCSI卡實現的功能就是主機匯流排適配卡的功能。如果磁碟只支持光纖通道協議,那麼伺服器上就需要支持光纖通道協議,因為光纖通道的高速特性一般伺服器主板都不支持,需要專門的主機匯流排適配卡。伺服器插入主機匯流排適配卡後,就可以與支持光纖通道的磁碟通過光纖通道連接了。
⑼ 乙太網採用的通訊協議是什麼
現在比較通用的乙太網通信協議是TCP/IP協議,TCP/IP協議與開放互聯模型ISO相比,採用了更加開放的方式,它已經被美國國防部認可,並被廣泛應用於實際工程。TCP/IP協議可以用在各種各樣的信道和底層協議(如T1、X.25以及RS一232串列介面)之上。確切地說,TCP/IP協議是包括TCP協議、IP協議、UDP(User Datagram Proto—c01)協議、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01)協議和其他一些協議的協議組。
(9)光纖通訊協議擴展閱讀:
TCP/IP協議並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層參考模型。傳統的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是一種通信協議的七層抽象參考模型,其中每一層執行某一特定任務。該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種硬體在相同的層次上相互通信。而TCP/IP通訊協議採用了四層結構,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網路來完成自己的需求。這四層分別為:
(1)應用層:應用程序間溝通的層,如簡單電子郵件傳輸協議(SMTP)、文件傳輸協議(FTP)、網路遠程訪問協議(Telnet)等。
(2)傳輸層:在此層中,它提供了節點間的數據傳送服務,如傳輸控制協議(TCP)、用戶數據包協議(UDP)等,TCP和UDP給數據包加入傳輸數據並把它傳輸到下一層中,這一層負責傳送數據,並且確定數據已被送達並接收。
(3)網路層:負責提供基本的數據包傳送功能,讓每一塊數據包都能夠到達目的主機(但不檢查是否被正確接收),如網際協議(IP)。
(4)介面層:對實際的網路媒體的管理,定義如何使用實際網路(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來傳送數據。
⑽ 光纖通訊、乙太網、光纖乙太網有什麼區別
光纖通訊光纖通訊(Fiber-optic communication)也作光纖通信,是指一種利用光與光纖(optical fiber)傳遞資訊的一種方式。屬於有線通信的一種。光經過調變(molation)後便能攜帶資訊。
乙太網(Ethernet)指的是由Xerox公司創建並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聯合開發的基帶區域網規范,是當今現有區域網採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協議標准。乙太網絡使用CSMA/CD(載波監聽多路訪問及沖突檢測)技術,並以10M/S的速率運行在多種類型的電纜上。乙太網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區域網,包括標準的乙太網(10Mbit/s)、快速乙太網(100Mbit/s)和10G(10Gbit/s)乙太網,採用的是CSMA/CD訪問控製法,它們都符合IEEE802.3。
光纖乙太網指利用在光纖上運行乙太網LAN數據包接入SP網路或在SP網路中進行接入。底層連接可以以任何標準的以太網速度運行,包括10Mbps、100Mbps、1Gbps或10Gbps,但在此情況下,這些連接必須以全雙工速度(例如雙向10Mbps)運行。光纖乙太網業務能夠應用交換機的速率限制功能,以非標準的乙太網速度運行。光纖乙太網中使用的光纖鏈路可以是光纖全帶寬(即所謂的「暗光纖」)、一個SONET連接或者是DWDM。光纖乙太網可以在交換式LAN的基礎上運行,盡管它們可以互聯共享的LAN。光纖乙太網產品可以藉助乙太網設備採用乙太網數據包格式實現WAN通信業務。該技術可以適用於任何光傳輸網路——光纖直接傳輸、SDH以及DWDM網路傳輸。
說白了 光纖通訊是一種概念上的稱謂,乙太網就是區域網的發展技術,光纖乙太網就是利用光纖資源建立起來的網路。
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