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無線網路 » 正交信號源

正交信號源

發布時間: 2021-02-14 04:06:18

1. 關於碼分復用的正交問題

數據通信系統或計算機網路系統中,傳輸媒體的帶寬或容量往往超過傳輸單一信號的需求,為了有效地利用通信線路,希望一個信道同時傳輸多路信號,這就是所謂的多路復用技術(MultiplexiI1g)。採用多路復用技術能把多個信號組合起來在一條物理信道上進行傳輸,在遠距離傳輸時可大大節省電纜的安裝和維護費用。頻分多路復用FDM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和時分多路復用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IIg)是兩種最常用的多路復用技術。 舉個例最簡單的例子: 從A地到B地 坐公交2塊。打車要20塊 為什麼坐公交便宜呢 這里所講的就是「多路復用」的原理。 1 .頻分復用 (FDM) 頻分復用按頻譜劃分信道,多路基帶信號被調制在不同的頻譜上。因此它們在頻譜上不會重疊,即在頻率上正交,但在時間上是重疊的,可以同時在一個信道內傳輸。在頻分復用系統中,發送端的各路信號m1(t),m2(t),…,mn(t)經各自的低通濾波器分別對各路載波f1(t),f2(t),…,fn(t)進行調制,再由各路帶通濾波器濾出相應的邊帶(載波電話通常採用單邊帶調制),相加後便形成頻分多路信號。在接收端,各路的帶通濾波器將各路信號分開,並分別與各路的載波f1(t),f2(t),…,fn(t)相乘,實現相干解調,便可恢復各路信號,實現頻分多路通信。為了構造大容量的頻分復用設備,現代大容量載波系列的頻譜是按模塊結構由各種基礎群組合而成。根據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CCITT)建議,基礎群分為前群、基群、超群和主群。①前群,又稱3路群。它由3個話路經變頻後組成。各話路變頻的載頻分別為12,16,20千赫。取上邊帶,得到頻譜為12~24千赫的前群信號。②基群,又稱12路群。它由4個前群經變頻後組成。各前群變頻的載頻分別為84,96,108,120千赫。取下邊帶,得到頻譜為 60~108千赫的基群信號。基群也可由12個話路經一次變頻後組成。③超群,又稱60路群。它由5個基群經變頻後組成。各基群變頻的載頻分別為420,468,516,564,612千赫。取下邊帶,得到頻譜為312~552千赫的超群信號。④主群,又稱300路群。它由5個超群經變頻後組成。各超群變頻的載頻分別為1364,1612,1860,2108,2356千赫。取下邊帶,得到頻譜為812~2044千赫的主群信號。3個主群可組成 900路的超主群。4個超主群可組成3600路的巨群。頻分復用的優點是信道復用率高,允許復用路數多,分路也很方便。因此,頻分復用已成為現代模擬通信中最主要的一種復用方式,在模擬式遙測、有線通信、微波接力通信和衛星通信中得到廣泛應用。 2.時分多路復用 若媒體能達到的位傳輸速率超過傳輸數據所需的數據傳輸速率,則可採用時分多路復用TDM技術,也即將一條物理信道按時間分成若干個時間片輪流地分配給多個信號使用。每一時間片由復用的一個信號佔用,而不像FDM那樣,同一時間同時發送多路信號。這樣,利用每個信號在時間上的交叉,就可以在一條物理信道上傳輸多個數字信號。這種交叉可以是位一級的,也可以是由位元組組成的塊或更大的信息組進行交叉。如圖2.12(b)中的多路復用器有8個輸入,每個輸入的數據速率假設為9.616ps,那麼一條容量達76.8kbps的線路就可容納8個信號源。該圖描述的時分多路復用四M方案,也稱同步(Synchronous)時分多路復用TDM,它的時間片是預先分配好的,而且是固定不變的,因此各種信號源的傳輸定時是同步的。與此相反,非同步時分多路復用1DM允許動態地分配傳輸媒體的時間片。 時分多路復用TDM不僅僅局限於傳輸數字信號,也可以同時交叉傳輸模擬信號。另外,對於模擬信號,有時可以把時分多路復用和頻分多路復用技術結合起來使用。一個傳輸系統,可以頻分成許多條子通道,每條子通道再利用時分多路復用技術來細分。在寬頻區域網絡中可以使用這種混合技術。 3.波分多路復用 (WDM) 光的波分多路復用是指在一根光纖中傳輸多種不同波長的光信號,由於波長不同,所以各路光信號互不幹擾,最後再用波長解復用器將各路波長分解出來。所選器件應具有靈敏度高、穩定性好、抗電磁干擾、功耗小、體積小、重量輕、器件可替換性強等優點。光源輸出的光信號帶寬為40nm,在此寬頻基礎上可實現多個通道感測器的大規模復用。 4 碼分多址(CDMA) 碼分多址通信原理: 碼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Multiple Access)通信系統中,不同用戶傳輸信息所用的信號不是靠頻率不同或時隙不同來區分,而是用各自不同的編碼序列來區分,或者說,靠信號的不同波形來區分。如果從頻域或時域來觀察,多個CDMA信號是互相重疊的。接收機用相關器可以在多個CDMA信號中選出其中使用預定碼型的信號。其它使用不同碼型的信號因為和接收機本地產生的碼型不同而不能被解調。它們的存在類似於在信道中引入了雜訊和干擾,通常稱之為多址干擾。 在CDMA蜂窩通信系統中,用戶之間的信息傳輸是由基站進行轉發和控制的。為了實現雙工通信,正向傳輸和反向傳輸各使用一個頻率,即通常所謂的頻分雙工。無論正向傳輸或反向傳輸,除去傳輸業務信息外,還必須傳送相應的控制信息。為了傳送不同的信息,需要設置相應的信道。但是,CDMA通信系統既不分頻道又不分時隙,無論傳送何種信息的信道都靠採用不同的碼型來區分。 類似的信道屬於邏輯信道,這些邏輯信道無論從頻域或者時域來看都是相互重疊的,或者說它們均佔用相同的頻段和時間。 更為詳細的、更為系統的介紹 CDMA是碼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 Access)技術的縮寫,是近年來在數字移動通信進程中出現的一種先進的無線擴頻通信技術,它能夠滿足市場對移動通信容量和品質的高要求,具有頻譜利用率高、話音質量好、保密性強、掉話率低、電磁輻射小、容量大、覆蓋廣等特點,可以大量減少投資和降低運營成本。 CDMA最早由美國高通公司推出,近幾年由於技術和市場等多種因素作用得以迅速發展,目前全球用戶已突破5000萬,我國也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開通了CDMA電話網。 CDMA的技術持點 1.CDMA是擴頻通信的一種,他具有擴頻通信的以下特點: (1)抗干擾能力強。這是擴頻通信的基本特點,是所有通信方式無法比擬的。 (2)寬頻傳輸,抗衰落能力強。 (3)由於採用寬頻傳輸,在信道中傳輸的有用信號的功率比干擾信號的功率低得多,因此信號好像隱蔽在雜訊中;即功率話密度比較低,有利於信號隱蔽。 (4)利用擴頻碼的相關性來獲取用戶的信息,抗截獲的能力強。 2.在擴頻CDMA通信系統中,由於採用了新的關鍵技術而具有一些新的特點: (1)採用了多種分集方式。除了傳統的空間分集外。由於是寬頻傳輸起到了頻率分集的作用,同時在基站和移動台採用了RAKE接收機技術,相當於時間分集的作用。 (2)採用了話音激活技術和扇區化技術。因為CDMA系統的容量直接與所受的干擾有關,採用話音激活和扇區化技術可以減少干擾,可以使整個系統的容量增大。 (3)採用了移動台輔助的軟切換。通過它可以實現無縫切換,保證了通話的連續性,減少了掉話的可能性。處於切換區域的移動台通過分集接收多個基站的信號,可以減低自身的發射功率,從而減少了對周圍基站的干擾,這樣有利於提高反向聯路的容量和覆蓋范圍。 (4)採用了功率控制技術,這樣降低了平準發射功率。 (5)具有軟容量特性。可以在話務量高峰期通過提高誤幀率來增加可以用的信道數。當相鄰小區的負荷一輕一重時,負荷重的小區可以通過減少導頻的發射功率,使本小區的邊緣用戶由於導頻強度的不足而切換到相臨小區,使負擔分擔。 (6)兼容性好。由於CDMA的帶寬很大,功率分布在廣闊的頻譜上,功率話密度低,對窄帶模擬系統的干擾小,因此兩者可以共存。即兼容性好。 (7)COMA的頻率利用率高,不需頻率規劃,這也是CDMA的特點之一。 (8)CDMA高效率的OCELP話音編碼。話音編碼技術是數字通信中的一個重要課題。OCELP是利用碼表矢量量化差值的信號,並根據語音激活的程度產生一個輸出速率可變的信號。這種編五馬方式被認為是目前效率最高的編碼技術,在保證有較好話音質量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容量。這種聲碼器具有8kbit/S和13kbit/S兩種速率的序列。8kbit/S序列從1.2kbit/s到9.6kbit/s可變,13kbit/S序列則從1.8kbt/s到14.4kbt/S可變。最近,又有一種8kbit/sEVRC型編碼器問世,也具有8kbit/s聲碼器容量大的特點,話音質量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CDMA存在的問題 (1)在小區的規劃問題上,雖然CDMA無需頻率規劃,但它的小區規劃卻並非十分容易。由於所有的基站都使用同一個頻率,相互之間是存在干擾的,如果小區規劃做得不好,將直接影響話音質量和使系統容量打折扣,因而在進行站距、天線高度等方面的設計時應當小心謹慎。 (2)其次,在標準的問題上,CDMA的標准並不十分完善。許多標准都仍在研究才四制定之中。如A介面,目前各廠家有的提供IS一634版本0,有的支持Is-634版本。還有的使用Is-634/TSB-80。因此對於系統運營商來說,選擇統一的A介面是比較困難的。 (3)由於功率控制的誤差所導致的系統容量的減少。 CDMA的發展:在3G中的應用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簡稱3G)的技術發展和商用進程是近年來全球移動通信產業領域最為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目前,國際上最具代表性的3G技術標准有三種,分別是TD-SCDMA、WCDMA和CDMA2000。其中TD-SCDMA屬於時分雙工(TDD)模式,是由中國提出的3G技術標准;而 WCDMA和CDMA2000屬於頻分雙工(FDD)模式,WCDMA技術標准由歐洲和日本提出,CDMA2000技術標准由美國提出 5.空分多址 (SDMA) 空分多址 空分多址(SDMA),也稱為多光束頻率復用。它通過標記不同方位的相同頻率的天線光束來進行頻率的復用。 SDMA系統可使系統容量成倍增加,使得系統在有限的頻譜內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戶,從而成倍的提高頻譜使用效率。

2. 雷達接收機中,正交IQ信號的具體作用是什麼

正交IQ信號的具體作用如下:

1、IQ的調變信號由同相載波和90度相移的載波相加合成,在電路上下直接牽澀到載波相位的改變,所以比較容易實現。

其次,通常IQ圖上只有幾個固定點,簡單的數字電路就足以騰任編碼的工作。而且不同調變技術的差異只在於IQ圖上點的分布不同而已,所以只要改變IQ編碼器,利用同樣的調變器,便可得到不同的調變結果。

2、 IQ解調變的過程也很容易,只要取得和發射機相同的載波信號,解調器的方塊圖基本上只是調變器的反向而已。

從硬體的開點而言,調變器和解調器的方塊圖上,沒有會因為IQ值的不同(不同的IQ調變技術)而必須改變的部份,所以這兩個方塊圖可以應用在所有的IQ調變技術中。



(2)正交信號源擴展閱讀:

IQ信號來源:

最早通訊是模擬通訊,假設載波為cos(a),信號為cos(b),那麼通過相成頻譜搬移,就得到了:cos(a) *cos(b) =1/2【cos(a +b) -cos(a -b)】。

這樣在a 載波下產生了兩個信號,a+b和a-b,只要把載波a 和信號b 相乘,之後他們各自都移相90度相乘,之後相加,就能得到a-b 的信號,即正交IQ信號,所以IQ 信號本質是正弦波模擬信號。

3. 什麼是同向分量,什麼是正交分量 它們怎麼會形成IQ信號 IQ信號究竟是什麼 俗語解釋!

同向分量和正交分量是矢量的方向問題,同相分量就是與矢量方向相同的信內號分量容;正交分量就是與矢量信號正交(相位相差90°,,可以理解為與同相分量相互垂直);

用矢量表述信號,可以完整地描述信號的幅度、頻率和相位。矢量作為一個圖解工具,矢量是一個直角坐標系中的旋轉的箭頭。

箭頭的長度代表信號的峰值幅度。逆時針旋轉方向為正方向。箭頭與橫軸正半軸的夾角為相位。信號周期對應於箭頭旋轉一周的時間。信號每秒鍾完成旋轉的次數對應於信號頻率。


(3)正交信號源擴展閱讀:

與普通S端子模擬信號相比,把色度(C)信號里的藍色差(b)、紅色差(r)分開發送,其解析度可達到600線以上。

三個電纜中使用的模擬介面是用來保存視頻信號的不同要素, 不同的RGB模擬分量視頻信號標准,使用大量帶寬進行信號和這些標准不施加任何形式的限制,該決議或顏色深度。

簡單說,它是一種模擬信號,有高清分量信號,比標清分量的帶寬高,可以向下兼容,但標清分量介面不能接收高清分量的信號。但無論是高清還是標清分量,都是模擬介面。

4. 一般通信里所說的兩個信號正交是個什麼概念

正交信號的自相關函數具有理想沖擊函數的形式,互相關函數為零。然而由能量守恆原理知道,這樣的理想信號是不存在的。因此,需要對發射信號進行優化設計,使得信號的自相關旁瓣和互相關盡可能低。

被用於數字信號處理的很多領域,比如:數字通信系統、雷達系統、無線電測向中對到達時間差異的處理、相關脈沖測量系統、天線波束形成的應用、信號邊帶調制器等等。實際表示復數變數使用實部和虛部兩個分量。

(4)正交信號源擴展閱讀

正交信號校正法(OSC)由Svante Wold(1998年)最先提出,隨後 Jonas Sj Oblom(1998年)、Claus A.Andersson(1999年)、Tom Fearn(2000年)、

Johan A.westerhuis(2001年)、Héctor C. Goicoechea (2001年)、Robert N. Feudale(2002年)及黃健榮(2003年)等先後對這種預處理方法作了改進與發展。

正交信號校正法(OSC)主要用於近紅外光譜矩陣的預處理,其基本思想是:利用數學上正交的辦法,將原始光譜矩陣X中與待測品質Y不相關的部分信息濾除。換句話說就是X中被濾除的信息是與待測品質Y在數學上正交的。因此,正交信號校正法能確保被濾除掉的信息與待測品質無關。

5. 基於STM32和DDS晶元實現的正交信號發生器

使用的ad9854 行么

#include "ad9854.h"

unsigned char table9854[8];

void delay(uint32_t t)
{
unsigned int i=0;
while(t--)
for(i=0;i<=1000;i++);
}

void Port_IO_Init(void)
{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 ;

GPIO_InitStruct.GPIO_Mode = GPIO_Mode_Out_PP ;
GPIO_InitStruct.GPIO_Pin = MASTER_RESET_PORT | IO_UPDATE_PORT | FBH_PORT | RD_PORT | WR_PORT | SHAPED_LEYING_PORT ;
GPIO_InitStruct.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

RCC_APB2PeriphClockCmd (RCC_APB2Periph_GPIOA | RCC_APB2Periph_GPIOC, ENABLE );

GPIO_Init (CTRL_PORT, &GPIO_InitStruct);

GPIO_InitStruct.GPIO_Pin = ADDRESS_PORT | DATA_PORT ;

GPIO_Init (DAD_PORT, &GPIO_InitStruct);

}

void send_byte(unsigned char add,unsigned char data)
{
WR(1);
delay(2);
ADDRESS(add);
delay(2);
WR(0);
delay(2);
DATA(data);
delay(2);
WR(1);
delay(2);
delay(20);
IO_UPDATE(0);
delay(20);
IO_UPDATE(1);
delay(20);
IO_UPDATE(0);
delay(20);
}

void ad9854_ftw1 (uint64_t f)
{
send_byte(FTW1_6,(((uint64_t)(f*256)/100000000))&(0x0000000000ff));
send_byte(FTW1_5,(((uint64_t)(f*65536)/100000000))&(0x0000000000ff));
send_byte(FTW1_4,(((uint64_t)(f*16777216)/100000000))&(0x0000000000ff));
send_byte(FTW1_3,(((uint64_t)(f*33554432)/1953125))&(0x0000000000ff));
send_byte(FTW1_2,(((uint64_t)(f*2147483648)/1953125))&(0x0000000000ff));
send_byte(FTW1_1,(((uint64_t)(f*549755813888)/1953125))&(0x0000000000ff));
}

/*void ad9854_dfw (void)
{
send_byte(DFW_6,0x00);
send_byte(DFW_5,0x00);
send_byte(DFW_4,0x00);
send_byte(DFW_3,0x0f);
send_byte(DFW_2,0x55);
send_byte(DFW_1,0x55);
send_byte(RRC_3,0xf0);
send_byte(RRC_2,0x10);
send_byte(RRC_1,0xf5);
}

void ad9854_ftw2 (uint64_t f)
{
send_byte(FTW2_6,((uint64_t)((f*256)/280000000))&(0x0000000000ff));
send_byte(FTW2_5,((uint64_t)((f*65536)/280000000))&(0x0000000000ff));
send_byte(FTW2_4,((uint64_t)((f*16777216)/280000000))&(0x0000000000ff));
send_byte(FTW2_3,((uint64_t)((f*4294967296)/280000000))&(0x0000000000ff));
send_byte(FTW2_2,((uint64_t)((f*1099511627776)/280000000))&(0x0000000000ff));
send_byte(FTW2_1,((uint64_t)((f*281474976710656)/280000000))&(0x0000000000ff));
}
*/

void ad9854v(float v)
{
if(v>=1)
{
table9854[6]=0xff;
table9854[7]=0xff;
}
else
{
table9854[6]=((uint16_t)(v*4096))/256;//??
table9854[7]=((uint16_t)(v*4096))%256;//???????256
}
send_byte(OSKI_2,table9854[6]); //0~11? 2^12 1V (x/4096)*1=K x=4096k
send_byte(OSKI_1,table9854[7]);
send_byte(OSKQ_2,table9854[6]);
send_byte(OSKQ_1,table9854[7]);
}

void init_9854(void)
{
Port_IO_Init();
MASTER_RESET(0);
delay(200);
MASTER_RESET(1);
delay(200);
MASTER_RESET(0);
delay(2);
send_byte(REFCLK,0x01);
delay(2);
send_byte(MOD,0x02);
delay(2);
send_byte(PD,0x00);
delay(2);
send_byte(OSK_S,0x40);
delay(2);
send_byte(UDCLK_1,0x20);
delay(2);
IO_UPDATE(0);
delay(20);
IO_UPDATE(1);
delay(20);
IO_UPDATE(0);
delay(20);

}

/******************* (C) COPYRIGHT 2012 tc shh *****END OF FILE***************/

#ifndef _AD9854_H_
#define _AD9854_H_

#include "stm32f10x.h"

#define PAR1_H 0x00 //Phase Adjust Register#1<13:8>
#define PAR1_L 0X01 //Phase Adjust Register#1<7:0>
#define PAR2_H 0X02 //Phase Adjust Register#2<13:8>
#define PAR2_L 0X03 //Phase Adjust Register#2<7:0>
#define FTW1_6 0X04 //Frequency Tuning Word1<47:40>
#define FTW1_5 0X05 //Frequency Tuning Word1<39:32>
#define FTW1_4 0X06 //Frequency Tuning Word1<31:24>
#define FTW1_3 0X07 //Frequency Tuning Word1<23:16>
#define FTW1_2 0X08 //Frequency Tuning Word1<15:8>
#define FTW1_1 0X09 //Frequency Tuning Word1<7:0>
#define FTW2_6 0X0A //Frequency Tuning Word2<47:40>
#define FTW2_5 0X0B //Frequency Tuning Word2<39:32>
#define FTW2_4 0X0C //Frequency Tuning Word2<31:24>
#define FTW2_3 0X0D //Frequency Tuning Word2<23:16>
#define FTW2_2 0X0E //Frequency Tuning Word2<15:8>
#define FTW2_1 0X0F //Frequency Tuning Word2<7:0>
#define DFW_6 0X10 //Delta Frequency Word<47:40>
#define DFW_5 0X11 //Delta Frequency Word<39:32>
#define DFW_4 0X12 //Delta Frequency Word<31:24>
#define DFW_3 0X13 //Delta Frequency Word<23:16>
#define DFW_2 0X14 //Delta Frequency Word<15:8>
#define DFW_1 0X15 //Delta Frequency Word<7:0>
#define UDCLK_4 0X16 //Update Clock<31:24>
#define UDCLK_3 0X17 //Update Clock<23:16>
#define UDCLK_2 0X18 //Update Clock<15:8>
#define UDCLK_1 0X19 //Update Clock<7:0>
#define RRC_3 0X1A //Ramp Rate Clock<19:16>
#define RRC_2 0X1B //Ramp Rate Clock<15:8>
#define RRC_1 0X1C //Ramp Rate Clock<7:0>
#define PD 0X1D //Power Down:DC,DC,DC,Comp PD,0,QDAC PD,DAC PD,DIG PD
#define REFCLK 0X1E //REFCLK:DC,PLL Range,Bypass PLL,RM4,RM3,RM2,RM1,RM0
#define MOD 0X1F //MOD:CLR ACC1,CLR ACC2,Triangle,SRC QDAC,M2,M1,M0,Int Update Clk
#define OSK_S 0X20 //OSK&SERIAL COM:DC,Bypass Inv Sinc,OSK EN,OSK INT,DC,DC,LSB First,SDO Active
#define OSKI_2 0X21 //Output Shape Key I Mult<11:8>
#define OSKI_1 0X22 //Output Shape Key I Mult<7:0>
#define OSKQ_2 0X23 //Output Shape Key Q Mult<11:8>
#define OSKQ_1 0X24 //Output Shape Key Q Mult<7:0>
#define OSKRR 0X25 //Output Shape Key Ramp Rate<7:0>
#define QDAC_2 0X26 //QDAC<11:8>
#define QDAC_1 0X27 //QDAC<7:0>

#define DAD_PORT GPIOC
#define CTRL_PORT GPIOA

#define ADDRESS_PORT GPIO_Pin_0 |GPIO_Pin_1 |GPIO_Pin_2 |GPIO_Pin_3 |GPIO_Pin_4 |GPIO_Pin_5
#define DATA_PORT GPIO_Pin_6 |GPIO_Pin_7 |GPIO_Pin_8 |GPIO_Pin_9 |GPIO_Pin_10 |GPIO_Pin_11 |GPIO_Pin_12 | GPIO_Pin_13

#define MASTER_RESET_PORT GPIO_Pin_0
#define IO_UPDATE_PORT GPIO_Pin_1
#define FBH_PORT GPIO_Pin_2 //fsk/bpsk/hold
#define RD_PORT GPIO_Pin_3
#define WR_PORT GPIO_Pin_4
#define SHAPED_LEYING_PORT GPIO_Pin_5

#define MASTER_RESET(x) x? GPIO_SetBits ( CTRL_PORT , MASTER_RESET_PORT ) : GPIO_ResetBits ( CTRL_PORT , MASTER_RESET_PORT )
#define IO_UPDATE(x) x? GPIO_SetBits ( CTRL_PORT , IO_UPDATE_PORT ) : GPIO_ResetBits ( CTRL_PORT , IO_UPDATE_PORT )
#define FBH(x) x? GPIO_SetBits ( CTRL_PORT , FBH_PORT ) : GPIO_ResetBits ( CTRL_PORT , FBH_PORT )
//#define RD(x) x? GPIO_SetBits ( CTRL_PORT , RD_PORT ) : GPIO_ResetBits ( CTRL_PORT , RD_PORT )
#define WR(x) x? GPIO_SetBits ( CTRL_PORT , WR_PORT ) : GPIO_ResetBits ( CTRL_PORT , WR_PORT )
#define SHAPED_LEYING(x) x? GPIO_SetBits ( CTRL_PORT , SHAPED_LEYING_PORT ) : GPIO_ResetBits ( CTRL_PORT , SHAPED_LEYING_PORT )

#define ADDRESS(x) GPIO_Write (DAD_PORT , ((x&(ADDRESS_PORT)) | (GPIO_ReadOutputData (DAD_PORT) & 0xffc0)))
#define DATA(x) GPIO_Write (DAD_PORT , (((x<<6)&(DATA_PORT)) | (GPIO_ReadOutputData (DAD_PORT) & 0xc03f)))

void init_9854(void);
void ad9854_ftw1 (uint64_t f);
void delay(uint32_t t);
//void ad9854_ftw2 (uint64_t f);

#endif

/******************* (C) COPYRIGHT 2012 tc shh *****END OF FILE***************/

6. 正交信號源設計

正交信號的
奧k那好的
找到再

7. 不能使用商業化DDS開發板或模塊等成品製作一個正交掃頻信號源

可以利用AD9850集成DDS晶元來製作類似於商業化的DDS開發板,效果好的話應該能夠實現以上要求

8. 如何保證信號源的正交特性

用鎖相環試試

9. 怎樣比較好的理解IQ正交調制

一個信號有三個特性隨時間變化:幅度、相位或頻率。然而,相位和頻率僅僅是從不專同的角度去觀察屬或測量同一信號的變化。人們可以同時進行幅度和相位的調制,也可以分開進行調制,但是這既難於產生更難於檢測。但是在特製的系統中信號可以分解為一組相對獨立的分量:同相(I)和正交(Q)分量。這兩個分量是正交的,且互不相乾的。
正交幅度調制(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lation)是一種在兩個正交載波上進行幅度調制的調制方式。這兩個載波通常是相位差為90度(π/2)的正弦波,因此被稱作正交載波。這種調制方式因此而得名。
QAM調制器中I和Q信號來自一個信號源,幅度和頻率都相同,唯一不同的是Q信號的相位與I信號相差90o。

熱點內容
網卡了的原因 發布:2021-03-16 21:18:20 瀏覽:602
聯通客服工作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17:49 瀏覽:218
路由器畫圖 發布:2021-03-16 21:17:21 瀏覽:403
大網卡收費 發布:2021-03-16 21:16:50 瀏覽:113
路由器免費送 發布:2021-03-16 21:16:19 瀏覽:985
孝昌營業廳 發布:2021-03-16 21:15:54 瀏覽:861
網速增速代碼 發布:2021-03-16 21:15:29 瀏覽:194
怎麼黑光纖 發布:2021-03-16 21:14:54 瀏覽:901
埠增大 發布:2021-03-16 21:14:20 瀏覽:709
開機沒信號是什麼原因 發布:2021-03-16 21:13:45 瀏覽: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