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風移動方向
1. 2、怎樣判斷台風的中心方位、中心距離及移動方向
解:假設D、E為剛好受影響的點,
過A作AC⊥BE,連接AE、AD,可得出AE=AD=50公里,
∵BE為西專北方向,
∴屬∠ABE=45°,又∠ACB=90°,AB=40
2
公里,
∴AC=BC=40公里,
在Rt△ADC中,AD=50公里,AC=40公里,
根據勾股定理得:DC=
AD2?AC2
=30公里,
∴ED=2DC=60公里,又台風速度為30公里/時,
則小島A受到台風影響的時間為60÷30=2(小時).
2. 台風的移動路線是怎麼預測出來的
預測台風的移動路線,也不是台風一生成,就能夠准確預測的,實際上是根據台風的發展,不斷跟進預測的,當然最終也不一定能夠完全預測准確。氣象預報是一個需要數據積累和強大計算能力的系統工程。
一方面,由於氣候是一個地區相對穩定的大氣狀況,具有周期性變化,影響我國的台風也是如此,一般影響我國的台風路徑有三條,一是生成後往西進入南海,往海南、廣東等地登陸;二是生成後往西北移動,經過台灣,最後在福建、浙江登陸;三是生成後先往西北移動,然後轉向北、東北方向移動,往朝鮮半島、日本登陸。收集歷年不同季節的台風移動路徑數據,提高預報的准確性。但總的來說,台風的路徑往往形成拋物線型。台風在移動的過程中邊轉邊走,而且它的大風區域越轉 越大,在熱帶海洋上形成的時候,直徑大致在100千米左右, 然後漸漸發展,當移到北緯30°附近的地方時,直徑可比原來增大10倍多,以後再繼續前進,力量就會逐漸削弱,大風范圍 也有所縮小,直到最後消失。
3. 太平洋海域台風移動方向
考點: 氣壓系統與天氣 專題: 分析: 主要考查了台風的移動方向,圖中內閉合等壓線形成容的天氣系統生成於太平洋海域,屬於熱帶氣旋或者台風. 若該天氣系統生成於太平洋,則屬於熱帶氣旋或者台風,則它會向西、西北、北等方向移動,影響東亞、東南亞等地區. 故選:C. 點評: 本題難度較小,屬於知識性試題,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台風的移動方向.
4. 台風一般都是向西方向移動,為什麼
因為地球是自西向東轉的,故台風相對於地球上的人來說一般都是向西方向移動的。
5. 台風是怎麼移動的
台風移動的方向和速度取決於作用於台風的動力。動力分內力和外力兩種。內力是台風范圍內因南北緯度差距所造成的地轉偏向力差異引起的向北和向西的合力,台風范圍愈大,風速愈強,內力愈大。外力是台風外圍環境流場對台風渦旋的作用力,即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南側基本氣流東風帶的引導力。內力主要在台風初生成時起作用,外力則是操縱台風移動的主導作用力,因而台風基本上自東向西移動。由於副高的形狀、位置、強度變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響,致台風移動路徑並非規律一致而變得多種多樣。以北太平洋西部地區台風移動路徑為例,其移動路徑大體有三條:
1.西進型台風自菲律賓以東一直向西移動,經過南海最後在中國海南島或越南北部地區登陸,這種路線多發生在10-11月,2006年就是典型的例子
2.登陸型:台風向西北方向移動,穿過台灣海峽,在中國廣東、福建、浙江沿海登陸,並逐漸減弱為低氣壓。這類台風對中國的影響最大。近年來對江蘇影響最大的「9015」和「9711」號兩次台風,都屬此類型,7-8月基本都是此類路徑
3.拋物線型:台風先向西北方向移動,當接近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時,不登陸而轉向東北,向日本附近轉去,路徑呈拋物線形狀,這種路徑多發生在5-6月和9-11月台風形成後,一般會移出源地並經過發展、減弱和消亡的演變過程。一個發展成熟的台風,圓形渦旋半徑一般為500km~1000km,高度可達15km~20km,台風由外圍區、最大風速區和台風眼三部分組成。外圍區的風速從外向內增加,有螺旋狀雲帶和陣性降水;最強烈的降水產生在最大風速區,平均寬8km~19km,它與台風眼之間有環形雲牆;台風眼位於台風中心區,最常見的台風眼呈圓形或橢圓形狀,直徑約10km~70km不等,平均約45km,台風眼的天氣表現為無風、少雲和乾暖。
6. 台風是怎樣產生的它旋轉的方向
感謝您的邀請,以下是我對此問題作出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台風是發生在熱帶海洋上空,具有暖中心結構的強烈氣旋性漩渦,總伴有狂風暴雨,會給受影響地區造成嚴重災難,具有破壞性強,影響范圍廣的特點。
就是因為沿海地區才能滿足以上三個要求,而內地以陸地為主,很少海洋,因此很難形成熱帶氣旋。
台風一般是在沿海地區在海洋氣候狀態下形成的,移動到內地,遇到高壓會逐漸減弱並消失。
7. 台風為什麼生成後會向西北方向移動(指太平洋台風)
3月31日 11:34 台風的移動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天氣現象,簡單來說是與大氣環流,大尺度的天氣系統,地球自轉偏轉力等因素有關。
台風的移動:
台風中心所經過的路徑,雖然有些變動,但是基本上是拋物線形和直線形的。促使台風移動的力量有兩種:一種是內力,另一種是外力。
內力是台風本身所產生的力。因為台風本身是一團以反時針方向(北半球)旋轉著的空氣,在旋轉時,空氣質點的移動方向,要受到地球自轉的影響而發生偏向。這種偏嚮往往是台風向高緯度的一側比向赤道的一側來得大;就整個台風來說,產生了一個向高緯度的力,這就是內力。就是這個力,促使台風向北移動。
外力是台風周圍的空氣運動時,對台風的推力。夏秋之際,太平洋上常有一個獨立的高氣壓(一般稱它為副熱帶高氣壓),這個高氣壓四周的風向對台風的移動路徑很有關系。台風發生在太平洋高氣壓的南部邊緣,那裡就勁吹東風,於是使台風向西行。
內力和外力合在一起,就促使台風向西北方向移動。
以西北太平洋台風為例:在冬春季節(11月至翌年5月),台風主要在東徑130度以東的海面上轉向北上,在北緯16度以南往西進入南海中南部或登陸越南南部,還有少數在東徑120-125度的近海轉向北上,少數台風也可能在5月和11月登陸廣東;在7-9月的盛夏季節,台風路徑更往北、往西偏移,中國從廣西到遼寧的沿海省份在此季節都有可能遭受台風侵襲;在6月和10月的過渡季節,台風主要在東徑125度以東海面上轉向北上,西行路徑較偏北,在北緯15-20度之間,少數可登陸廣東和台灣、福建、浙江。
台風形成:
台風的形成有以下幾個必備條件:
1、台風只能形成於海溫高於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內的海水水溫都要高於26℃-27℃;
2、要有低層大氣向中心輻合、高層向外擴散的初始擾動。 而且高層輻散必須超過低層輻合,才能維持足夠的上升氣流,低層擾動才能不斷加強;
3、垂直方向風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層空氣相對運動很小,才能使初始擾動中水汽凝結所釋放的潛熱能集中保存在台風眼區的空氣柱中,形成並加強台風暖中心結構;
4、要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轉作用有利於氣旋性渦旋的生成。地轉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於零,向南北兩極增大,台風發生在大約離赤道5個緯度以上的洋面上。
8. 台風莫蘭蒂的運動方向是
根據在經緯網地圖上,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判斷方向可知,台風「莫蘭蒂」的總體移動方向是向西北方向移動.
故選:A.
9. 台風的移動路徑有哪些
台風移動的方向和速度取決於作用於台風的動力。動力分內力和外力兩種。內力是台風范圍內因南北緯度差距所造成的地轉偏向力差異引起的向北和向西的合力,台風范圍愈大,風速愈強,內力愈大。外力是台風外圍環境流場對台風渦旋的作用力,即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南側基本氣流東風帶的引導力。內力主要在台風初生成時起作用,外力則是操縱台風移動的主導作用力,因而台風基本上自東向西移動。由於副高的形狀、位置、強度變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響,致台風移動路徑並非規律一致而變得多種多樣。以北太平洋西部地區台風移動路徑為例,其移動路徑大體有三條:
西進型台風自菲律賓以東一直向西移動,經過南海最後在中國海南島或越南北部地區登陸,這種路線多發生在10~11月,2006年就是典型的例子
登陸型:台風向西北方向移動,穿過台灣海峽,在中國廣東、福建、浙江沿海登陸,並逐漸減弱為低氣壓。這類台風對中國的影響最大。近年來對江蘇影響最大的「9015」和「9711」號兩次台風,都屬此類型,7~8月基本都是此類路徑
拋物線型:台風先向西北方向移動,當接近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時,不登陸而轉向東北,向日本附近轉去,路徑呈拋物線形狀,這種路徑多發生在5~6月和9~11月
台風形成後,一般會移出源地並經過發展、減弱和消亡的演變過程。一個發展成熟的台風,圓形渦旋半徑一般為5OOkm~1000km,高度可達15km~20km,台風由外圍區、最大風速區和台風眼三部分組成。外圍區的風速從外向內增加,有螺旋狀雲帶和陣性降水;最強烈的降水產生在最大風速區,平均寬8km~19km,它與台風眼之間有環形雲牆;台風眼位於台風中心區,最常見的台風眼呈圓形或橢圓形狀,直徑約10km~70km不等,平均約45km,台風眼的天氣表現為無風、少雲和乾暖。
中國把進入東經l50度以西、北緯l0度以北、近中心最大風力大幹8級的熱帶低壓、按每年出現的先後順序編號,這就是我們從廣播、電視里聽到或看到的「今年第×號台風(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