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溶解速率
① 为什么经过搅拌的盐融化的快搅拌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
是的,经过搅拌的盐融化的快,搅拌对食盐溶解快慢是有影响的。因为盐在搅拌过程中是等于其在运动啊,通过运动也就加速了它的分解,这时将它放在水里的溶解速度就加快了。
② 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①搅拌可增大溶解度:搅拌无法改变受温度和溶质溶剂本身决定的物理性质,所以错误.
②搅拌可加快溶解速度:搅拌能够打破溶质周围的饱和状况从而加速溶解.所以正确.
③颗粒越大,溶解越慢:颗粒越大,与溶剂分子质量的碰撞机会越小,导致溶解扩散也就越慢.所以正确.
④温度越高,溶解度一定越大: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错误.
故选D
③ 下列操作不能加快溶解速率的是()A.升高温度B.加溶剂C.搅拌D.粉碎固
A、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溶解,故A能错误;
B、加入溶剂只能使固体溶解的更多,而不能加快溶解,故B正确;
C、搅拌可以改变固体周围的饱和状态,加速溶解,故C错误;
D、粉碎固体,能够增加溶剂和固体的接触面积,可以加速溶解,故D错误.
故选B.
④ 影响物质溶解速率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克。
这些数据可以说明20℃时,食盐和氯化钾在100克水里最大的溶解量分别为36克和34克;也说明在此温度下,食盐在水中比氯化钾的溶解能力强。
通常把在室温(20°C)下,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4)搅拌溶解速率扩展阅读
溶解度并不是一个恒定的值。一种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由它们的分子间作用力、温度、溶解过程中所伴随的熵的变化以及其他物质的存在及多少,有时还与气压或气体溶质的分压有关。
因此,一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好能够表述成:“在某温度,某气压下,某物质在某物质中的溶解度为xxxx。”,如无指明,则温度及气压通常指的是标准状况(STP)。
实际上,溶解度往往取决于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平衡常数。这是平衡常数的一种,反映溶质的溶解-沉淀平衡关系,当然它也可以用于沉淀过程(那时它叫溶度积)。因此,溶解度与温度关系很大,也就不难解释了。
达到化学平衡的溶液便不能容纳更多的溶质(当然,其他溶质仍能溶解),称之为饱和溶液。在特殊条件下,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会比正常情况多,这时它便成为过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固体或液体溶质的溶解度,常用100克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克数表示。例如在20℃和常压下,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1.5克/100克水,或简称31.5克。
气体溶质的溶解度,常用每毫升溶剂中所溶解的气体毫升数表示。例如在20℃和常压下,氨的溶解度是700毫升/1毫升水。物质的溶解度除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外,还与温度、压力等条件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大多数固体和液体的溶解度增大,气体的则减小。随着压力的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⑤ 为什么搅拌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
搅拌可以加速物质的溶解速度,是搅拌扩大了溶剂和溶质的接触面积,而加快溶解。
⑥ 能加快溶解速度的是() A. 加热 B. 搅拌 C. 研细 D. 使用大烧杯
搅拌、升温都能加快水分子运动速度,也就能加快食盐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食盐的溶解速率,固体颗粒大小决定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也能改变溶解速率,将固体研碎增加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也就加快了固体的溶解速率.
故选ABC
⑦ 搅拌可以增加气体的溶解速度吗
是的,一般都是这样认为的啊,而且对于那种饱和溶液来说,虽然看似没有增加,其实是这么回事,因为溶液已经达到饱和,但是它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即在溶解的同时又有析出的.所以你搅拌加快了溶解,同时也加快了析出,而且搅拌是在实验和工业运用中常用的方法,比如微生物的培养时,就会利用搅拌来增加氧气的溶解
⑧ 搅拌可以增加气体的溶解速度吗
不一定,要看是什么气体溶解在什么溶液里。如果相溶的话搅拌可以加速溶解,反之则琪相反的结果。对于空气而言,则是速度变慢。
⑨ 溶解速率的测定
为了通过实验确定溶解速率,就必须测定Ca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利用以下方程:
岩溶作用动力学与环境
在表面积A和体积V已知的情况下,即可求得溶解通量F。通过测定[Ca2+]和利用差分公式,可计算出[Ca2+]的时间导数(Plummer&Wigley,1976)。
图6.7是典型的搅拌批实验装置图。在密闭的恒温容器中搅拌溶液。为了保持溶液中CO2浓度的恒定,将已知CO2分压(pCO2)的大气,以每分钟几升的流速通入溶液。用来测定pH、电导率等的电极安装在盖子上。装置还有一些口子,用来加入如酸之类的试剂,或作取样用。旋转盘实验的反应容器与此类似,只不过是用旋转盘取代磁性搅拌棒。溶液Ca2+浓度可以直接用钙离子电极测定(Compton&Daly,1984)或通过测定电导率获得(Baumann等,1985)。然而,在大多数实验中,是对pH进行监测。因为,如果已知pCO2和pH,即可用WATEQ计算机程序可以计算出溶液中相应溶解组分的浓度,如[Ca2+]、[
进行实验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自由漂移”实验,即首先制备已知组成的H2O-CO2系统,并向其中加入足量的CaCO3。然后系统在固定pCO2条件下进行反应直至达到平衡。这是第2章中讨论过的开放系统条件。这些条件与钙质土壤的非饱和带中的方解石溶解条件很相近。
第二种方法是稳定pH值法。这种方法,首次由Morse(1974)使用。通过用自动滴管向溶液中加入稀HCl,以保持溶解过程中的pH值不变。用这种方法可以获得比自由漂移法更广的化学组分浓度区域,因为除pCO2外,pH值也是一个独立的参数。在稳定pH值法实验中的总反应式为
岩溶作用动力学与环境
所以,通过该反应的化学计量学,由酸滴加的速率,便可得到CaCO3溶解的速率。这种稳定pH值法的实验特别适用于研究海水中方解石的溶解,因为,此种地质条件下颗粒周围溶液的组成保持不变。有关稳定pH实验的细节,可详见Sjoberg(1978)和Plummer等(1978)。
图6.7 反应装置图
(Morse,1974)
1—水浴;2—进水口;3—容器支撑;4—反应室;5—pH电极;6—甘汞电极;7—磁性搅拌器支撑铂线;8—磁性搅拌棒;9—特氟纶转体;10—转体支撑铂线;11—特氟纶容器顶;12—特氟纶搅拌调节器;13—温度计;14—酸碱入口;15—玻璃喷气口;16—出水口;17—聚乙烯圈;18—泡沫绝缘体
⑩ 玻璃棒在溶解时:有的时候答搅拌,有的时候时候是加快溶解速率
第一个是问你操作得时候用,第二个是问你作用的时候用,简而言之,第一个是做什么,第二个是为什么做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