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间接法
㈠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对么
对
现金流量表抄编制方法可分为直袭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直接确定每笔涉及现金收支业务的属性,归入按现金流动属性分类形成经营、投资、筹资三部分的现金收支项目。二者的现金流入流出净额合计就得到一个单位整个期间的现金净流量。
间接法是将直接法中的一部分现金流通过间接的方法倒推出来,以分析这部分现金流在会计核算上的来龙去脉,即将直接法下的经营现金流量单独拿出来,以企业当期的净利润为起点根据不同的调整项目倒推出当期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间接法下可以从另外一个会计职业角度(直接法下现金流量项目是从收支业务本身划分的)看出企业期间内的金银现金流量来源。
㈡ 关于现金流量表(间接法)不平的问题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与总的现金流不一样很正常的啊
总的现金流除了包括经营活动专,还属有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购买固定资产应该归入投资活动
你说的间接法现金流量表是说的附表吧?那样的话,你只需要附表计算出的经营活动现金流跟主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相等就对了
㈢ 编制现金流量的间接法
你觉得这样理解方便的话,问题不大
只不过这样的简单记法容易在遇到特殊问题的时候出错,..
其实这里面的实质是一个“当期变动”的概念。
举两个例子:
1)应收账款
期初余额
+ 本年销售
- 本年收到 <------这个是现金项目
+/- 本年计提/转回坏账准备
---------------------------------
= 期末余额
所以,与应收账款有关的调整就是其他科目
2) 固定资产
期初余额
+ 本期购置
- 本期折旧
- 本期处置资产成本
+ 处置转回折旧
---------------------------------------
= 期末余额
而,本期处置的损益= 处置收到价款 - (处置资产成本-处置资产累计折旧)
所以这里又能通过
于是这个算式又变成:
期初余额
+ 本期购置 <------ 现金项目
- 本期折旧
+ 本期处置收益
- 处置收到价款 <----------现金项目
---------------------------------------
= 期末余额
所以你看到,所谓间接法,就是通过这样一系列当期变动的关系
倒算出来现金增减的情况
㈣ 现金流量表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区别
我们来可以从整体结构上自加以区分:
直接法可以这样理解,发生一笔现金业务,就把它按照种类划分(经营、投资、筹资)并按照直接法的列示方法列出来即可;这种方法非常准确,也非常直观的反应了企业的现金流活动;
间接法是将企业的净利润按照一步一步还原为经营性现金流;因为企业的净利润中很多是不需要付现的成本和收益,比如卖出一笔商品,盈利10元,但货款尚未收回,要在三个月以后才能看到现金流;或者企业计提的折旧、发生的摊销,虽然计入当期成本费用,但却不需要付现。
㈤ 间接法计算现金流量表
间接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源原理就是以企业报告期内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为起点,经过对有关项目的调整,转换为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方法。
这种转换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即“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为起点,剔除非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
第二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有关但与现金无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活动的净利润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第三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与现金有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㈥ 怎么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1、净利润
该项目根据利润表净利润数填列。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累计数
注:直接核销的坏账损失,不计入。
3、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中折旧+管理费用中折旧
或:=累计折旧期末数-累计折旧期初数
注:未考虑因固定资产对外而减少的折旧。
4、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期初数-期末数)
或=无形资产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注:未考虑因无形资产对外减少。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
或=长期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6、待摊费用的减少(减:增加)
=待摊费用期初数-待摊费用期末数
7、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预提费用期末数-预提费用期初数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或收入)明细账分析填列。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分析填列。
10、财务费用
=利息支出-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
11、损失(减:收益)
=收益(借方余额正号填列,贷方余额负号填列)
12、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递延税款(期末数-期初数)
13、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存货(期初数-期末数)
注:未考虑存货对外的减少。
1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应收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其他应收款(期初数-期末数)+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15、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应付账款(期末数-期初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期初数)+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应交税金(期末数-期初数)+其他应交款(期末数-期初数)
16、其他
一般无数据。
㈦ 关于现金流量表间接法是加是减的问题
第一步,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即“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为起点,剔除非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
第二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有关但与现金无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活动的净利润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第三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与现金有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具体过程列示如下:
第一步——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
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
加:曾经减少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
(1) 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损失
(2)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3) 财务费用(利息及融资手续费等)
(4) 六项准备(不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
减:曾经增加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
(1) 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收益
(2) 非经营性产生的汇兑损益(财务费用)
(3) 投资收益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①
第二步——将①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加:经营活动中曾经减少利润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
(1) 计提坏账准备
(2) 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
(3) 固定资产折旧(减:存货增加部分)
(4) 无形资产摊销
(5)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6) 本期应付工资、福利费的增加(减:存货增加)
(7) 待摊费用摊销(减:存货增加)
(8) 计提经营性预提费用(减:存货增加)
(9) 产品销售成本(存货减少)
(10)递延税款贷项
(11)计算所得税(应交税金增加)
减:经营活动中曾经增加利润但不增加现金的项目
(1) 应收帐款的增加(减:应交税金(增值税)的增加)
(2) 应收票据的增加(减:应交税金(增值税)的增加)
(3) 预收帐款的减少
因净利润而形成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②
第三步——将②调整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加: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增加现金的项目
(1) 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减:财务费用——贴现)、其他应收款等的减少
(2) 预收帐款的增加
(3) 购货退回(存货减少)
减: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减少现金的项目
(1) 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等的减少
(2) 预付帐款的增加
(3) 购进存货支付的现金(存货增加)
(4) 应付工资、福利费的减少
(5) 预提费用的减少
(6) 待摊费用的增加
(7) 应交税金的减少
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第三步)
㈧ 会计现金流量表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区别
一、指代不同
1、直接法:将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各项目直接列出,类似于按内现金制列容示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收入和费用。
2、间接法:将企业损益表中的净利润,调整成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二、应用不同
1、直接法:应用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是指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主要类别列示各类现金流量,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点,调整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计算现金流量。
2、间接法:应用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是指以净利润为起点,调整有关项目,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的净利润调整为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计算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值。
三、作用不同
1、直接法: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应采用直接法报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即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主要类别反映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2、间接法:以净利润为起点,调整有关项目,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的净利润调整为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计算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值。
㈨ 如何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原理就是以企业报告期内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内的净利润为起点,经过对有关项目容的调整,转换为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方法。
这种转换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即“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为起点,剔除非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
第二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有关但与现金无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活动的净利润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第三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与现金有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㈩ 间接法现金流量表
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而现金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间接法的基本原理就是以企业报告期内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为起点,经过对有关项目的调整,转换为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方法(基本格式如表5-12)。
表5-12 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
补充资料
行次
金额
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净利润
加: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
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财务费用
投资损失(减:收益)
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这种转换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即“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为起点,剔除非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
第二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有关但与现金无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活动的净利润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第三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与现金有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具体过程列示如下:
第一步——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
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
加:曾经减少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
(1) 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损失
(2)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3) 财务费用(利息及融资手续费等)
(4) 六项准备(不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
减:曾经增加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
(1) 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收益
(2) 非经营性产生的汇兑损益(财务费用)
(3) 投资收益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①
第二步——将①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加:经营活动中曾经减少利润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
(1) 计提坏账准备
(2) 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
(3) 固定资产折旧(减:存货增加部分)
(4) 无形资产摊销
(5)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6) 本期应付工资、福利费的增加(减:存货增加)
(7) 待摊费用摊销(减:存货增加)
(8) 计提经营性预提费用(减:存货增加)
(9) 产品销售成本(存货减少)
(10)递延税款贷项
(11)计算所得税(应交税金增加)
减:经营活动中曾经增加利润但不增加现金的项目
(1) 应收帐款的增加(减:应交税金(增值税)的增加)
(2) 应收票据的增加(减:应交税金(增值税)的增加)
(3) 预收帐款的减少
因净利润而形成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②
第三步——将②调整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加: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增加现金的项目
(1) 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减:财务费用——贴现)、其他应收款等的减少
(2) 预收帐款的增加
(3) 购货退回(存货减少)
减: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减少现金的项目
(1) 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等的减少
(2) 预付帐款的增加
(3) 购进存货支付的现金(存货增加)
(4) 应付工资、福利费的减少
(5) 预提费用的减少
(6) 待摊费用的增加
(7) 应交税金的减少
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第三步)
以上就是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