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江有线电视
问问以前用过铁通的朋友吧,现在的移动就是原来的铁通,只不过移动把他们合并了。
『贰』 初一谈恋爱,被她的家长知道了,该怎么办
厉害,那么早就早恋了。但是也比较平常了,我还看过是小学早恋的呢...好了,言归正传。她的家长有没有说什么?如果没有的话你们可以谈下去,但是不能够做出过激的事情出来。顶多就是牵牵手或者亲亲就好了,别那么早就做出不该做的事情出来。别问是什么事情,那事情你懂得!如果她的家长反对的话你们却又想在一起但是又怕的话,很简单你们可以假装分手了,但是私地下可以谈恋爱但也是不能做出过激的事情。最后不要父母反对的情况下还顶撞父母,因为那是让她或者你的父母伤心或者是难过的事而已。如果顶撞了的话他们有可能直接让那女孩直接转学,那时候你们更难见面也可以说就此完全断了感情! (以上都是个人意见,还有最好不要在影响学习的情况下)
『叁』 求春游作文,南岭村,南岭民俗文化村。急急急!!!
(1)水乡扁舟----乌篷船
八百年前,陆游在山阴,写到他功名不能成就,隐居家乡的闲逸生活的情怀时的一首诗中说:"轻舟八心,低篷三扇,占断萍洲烟雨."这"轻舟八心,低篷三扇",指的就是乌篷船.
作为水乡绍的独特的交通工具---乌篷船,可说已古今闻名.这种小船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它的动力是靠脚躅(绍兴人读为suo音)桨,船的航向是用手划桨(或夹在腋下当舵使用)来控制的.船行进时,船工脚手并用,船体轻盈地飘逸在水面上,背景是水乡泽国的自然景色,这唯独绍兴才具有的画面.由于船身窄,船篷低,乘船的人坐在舱席上稳妥而舒适,甚至还可将手搁在船舷上,用手掌拍打水面,作"鸭子戏水"状,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绍兴还有一种大乌篷船,船身上雕刻着花纹,图案,船头上雕刻着似虎头形象的动物"蠲",它的形象似在微笑,颇为滑稽.民间传说,古越本是泽国,在塘闸未建之前,河湖与海直接相连,"蠲"居海内,性嗜龙,龙见而避之,所以船民就把的形象雕刻在船头上,使龙不敢作崇,行船可获安全.这种乌篷船的船身较为高大,篷高可容人直立,舱宽可以置放桌椅,供游人打牌,饮宴.船尾至少备有两支橹,航速较快.《阿Q正传》中描绘举人老爷从城里装载着家财到未庄赵府避难所用的船就是这种大乌篷船.
还有一种名叫"三明瓦"的大船,即在船的两扇定篷之间装一扇半圆形的遮阳篷,三扇篷的木格子上,嵌着一片片一寸见方的薄蛎壳片,既避雨,又透光.鲁迅小时候就是坐这种有"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到东关去看五猖会的.鲁迅笔下还提到"文人的酒船",这酒船俗名"梭飞",船的艄舱有厨灶,备有茶酒肴馔,供船客享用.这些大乌篷船从前是为少数官宦,富商作客,游览,扫墓,迎亲,看戏时用的.现在,游览绍兴的人,为了饱览大自然的景色,体会水乡风味,往往乘坐乌篷船随波荡漾于河湖水面之上,至于在绍兴名胜东湖,仰视千仞石壁,穿行于水潭石洞之中,坐乌篷船则是最理想的.
(2)绍兴毡帽及其传说
绍兴城乡间,特别是广大农村,一般男子头上,都戴着一顶乌毡帽.即使在异乡,你只凭他头上所戴的毡帽,便能判断出他十之八九是绍兴人.
鲁迅在不少作品中写到绍兴的毡帽.《故乡》中描写闰土的形象时,写道:"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阿Q正传》中说:"阿Q正没有现钱,便用一顶毡帽做抵押……"
毡帽简直成了绍兴人的一个重要标志了.
毡帽.色黑,顶圆,有卷边,所以又称为乌毡帽,是绍兴特产.它有保暖御寒,避雨遮阳,防止外伤等多种用途;甚至工间休息时,拿它当坐垫,用后轻轻拍打一下,就洁净如故;买了菱角之类,把它当作篮子来盛放.难怪绍兴农民和百作师傅(木工,竹作,石匠,船老大,渔民,酒头工,锡箔师傅……)都喜欢戴它.
现在,绍兴毡帽因其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前往绍兴旅游,访问的港澳同胞,归国华侨和国际友人的喜爱,许多人都要买一顶带回去,或者戴上它摄影,作为访问鲁迅故乡的纪念.
提起毡帽的来历,绍兴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古时会稽山下有几个猎人,上山打伤了一只斑额大虎.老虎带伤逃入深山,待猎人追到虎穴时,见老虎已奄奄一息,便上前杀死了它.抬虎时,猎人们意外地发现虎穴里有一块呈锅底形的"毡毯",既坚实,又松软.原来,老虎把羊,猪等牲畜拖到虎穴里吃掉后,那剩余下来的羊毛,猪毛垫在窝里,经长年积聚,压磨,形成了"毡毯".猎人们十分好奇,便把它拿回家洗净晒干,改制成帽子,戴上一,觉得它竟比其他帽子都暖和.聪明的制帽工匠从中得到启迪,便加以仿制和改革,绍兴毡帽就这样问世了.解放前,绍兴的一般店铺都供奉财神,唯独毡帽店悬挂一幅老虎的图形,大概也是出于上述的缘由吧.
绍兴毡帽的生产过程颇为复杂,前后有三十几道工序,用的原料是纯羊毛.染色,工艺都比较讲究.
(3)"祝福"—— 绍兴过年习俗
在绍兴,一跨入家历十二月,人们就忙着准备过年:买酒,春糕,裹粽,掸尘,杀鸡宰鹅,买鱼买肉,准备新年穿戴的衣着鞋帽,购置馈赠亲友的礼物等等,可谓忙得不可开交,唯恐筹措不周,闹出笑话.
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上天,供奉一种富有粘性的饴糖,借此粘住灶神的牙齿,使他没法向玉皇大帝陈说人们的过失.送灶神之后,除夕之前,每户人家总要选择一个"祝福"的吉日,这是每家一个之中最为隆重的大祭典.所祀的神像印有"南朝圣宗"四字,绍兴叫"祝福菩萨","大菩萨",据说是宋代的皇帝.南宋亡后,遗臣们慑于元朝统治者的淫威,不敢公开设祭大宋君王,因此只好在夜深人静时悄悄地进行.这种带有民族意识的祭祀,后来不仅广为流传,而且增添了答谢神明保佑和祈求来年幸福的意义.照老年人的说法,天上的菩萨,不进不洁这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掸扫,洗刷得干干净净."五牲福礼"煮好后,盛放在木制的朱漆大盘里.
其摆法都有一定的规矩,如鸡鹅要跪着,头朝福神,表示欢迎;一尾活鲤鱼用眼睛,是取"鲤鱼跳龙门"之意.祭典若在深夜举行气氛更为庄严肃穆.男丁按辈份行三跪九叩大礼,妇女和个别忌生肖的男丁都要回避.别说百身莫赎的寡妇祥林嫂,就是鲁府的太太,小姐们也是被剥夺祝福资格的.
祝福后便祭祖(俗称"请回堂羹饭").祝福时桌子是照桌面的木纹横摆的,祭祖时则改为直摆;祝福时祭祀者朝外行礼,祭祖时则朝风跪拜.祭祖后,便用煮福礼的法汤烧年糕或面吃,名日"散福",表示神所赐之"福"散给了一家人.
过年的习俗,绍兴和外地大同小异."除夕吃喝,元旦穿着",这是过年的高潮.在新年旧岁交替的一个月里,人们就是这么忙碌着的.
然而,在吃人的旧社会里,对劳动人民来说,过年如过关,祈神祭祖是得不到什么"福"的.象鲁四老爷家里那种阔绰的祝福排场,今天只有在电影《祥林嫂》里,作为历史的陈迹而重现.
(4)茶店趣话
绍兴人爱饮茶,客人上门,以茶敬客,视为常礼.工余到茶店喝茶,散心,聊天,下棋……更为常事.当你跨进茶室,只听见吹声笑语不绝,茶室真不失为休息的好地方.绍兴大街小巷,茶店,茶室多达数十家.
看过电影故事片《药》的,对影片中华老栓开的茶店,印象一定很深.影片以茶店为背景,不是偶然的.观察绍兴,了解民情,茶店是饶有趣味的一个侧面.
远的不说,清末民初,花巷,县前街一带的"适庐","镜花缘","第一楼"等茶室,颇有名气.它们是经纪人的交易场所,也是各界头面人物从事社交之地.当然,靠卖苦力为生的劳动者,是无权问津的,他们去喝茶的茶店,门面狭小,设备简陋.他们辛苦地干了一天活以后,就到茶店喝茶,舒展一下疲倦的身体,听听民间艺人的说唱,谈谈山海经,享受点精神上的乐趣.
旧时代,茶店是公共场所,三教九流进进出出的人很多,各种各样的消息在这里传播,而店主往往熟谙人情世故,信息最为灵通.绍兴人形容他们"天上晓得一半,地上知道全盘",所以有"茶博士"之称,这种情形就同作家老舍笔下的《茶馆》中所描写的甚为相似.
茶店从前又是议事和调解纠纷的地点.乡间,街坊发生房屋,土地,水利,山林,婚姻等纠纷,就一茶店里去解决,绍兴人称"吃讲茶".茶店里最外面放有两张桌子,俗称"马头桌",乡间或街坊里有一定的社会背景或辈份大,有声望的人才有资格去坐."吃讲茶"的情形大抵是:甲乙两人发生争执,双方便约定时间到茶店里去按照茶客的人数,不论生张熟李,每人都给泡茶一碗.接着,先由甲乙双方分别陈友谊赛纠纷的前因后果;然后由茶客们分析评议一番;最后,由坐"马头桌"的当众裁决.其他人再表附和,这样纠纷才算解决.如认定是甲方的过错,那末,茶客们的所有茶钱,统统归甲方会钞.甲方即使心里不服,也不得不照办.
(5)绍兴的酒店
绍兴老酒,名闻全球.自古以来,绍兴人爱喝本地名酒.因此,城乡间酒店也特别多,素有"无处不酒家"之说.现在,绍兴大街小巷上百爿酒馆,酒店,每季度零售老酒达五十多万斤.
绍兴较大的酒店集中在解放路,如沈永和,兰香馆,荣禄春,同心楼等.有的酒楼宽畅明亮,布置得精致,风雅,而绍兴更多的是单开店面的小酒店.鲁迅作品中的"咸亨酒店","一石居酒楼"的风貌,至今仍依稀可见.酒店屋檐下挂着招牌,上书一个十分醒目的"酒"字,店内青龙牌上往往写有"太白遗风"的字样,间或张贴着关羽,关平和周仓的画像等等.酒店当街一面有一个曲尺形的柜台,一般漆成赭红色.临街的横柜上,陈列一盆盆下酒菜,绍兴话称为"过酒配"."过酒配"从价格较便宜的茴香豆,豆腐干,芽豆,花生,毛豆,素鸡,直到较昂贵的湖蟹,盐水虾,鱼干,鸟肉,越鸡,油爆虾等,一应俱备.一些过往匆忙的顾客,可以站立在青龙牌下喝一碗就走;时间充裕的顾客,可以在"内设雅座"的店堂内款款细酌.绍兴人讲究喝温酒,认国冷饮有伤脾胃,所以有一句口头禅,叫做:"跑过三江六码头,吃过爨(读窜)简热老酒."
还有一句儿歌,至今仍能听到,唱做"老酒糯米做,吃得变niu niu"(绍兴人呼猪的声音),意思是说,喝绍兴酒可以使人长胖.酒在绍兴是应酬亲友的最普通的礼品,宴会聚餐少不了绍兴酒,就是亲朋好友在街头相遇,寒暄几句之后,也常常说:"伢去雅雅来!"所谓"雅",是享受口福的意思,正如同北京话所说:"咱去喝一杯!"
往昔,短衫顾客和屡试不第,一生潦倒的"孔乙已"辈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如今时代不同了,品茶评酒成了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中的一种乐趣.经过重新修建的古朴的"咸亨酒店"也好,面目一新的"沈永和酒家"也好,都是酒香扑鼻,宾客如云.青年人开怀畅饮,纵情谈笑,老年人浅斟徐酌;无论是本地人,处乡人,甚至外国友人,不管是相识的,陌生的,都大有"酒逢知已千杯少"之感,外外洋溢着喜悦与友谊之情.
(6)寓意独特的绍兴人名
鲁迅在《风波》一文中写道:"这村庄的习惯有点特别,女人生下孩子,多喜欢用秤称了轻重,便用斤数当作小名."其实,不单是鲁迅笔下的"这村庄的习惯有点特别",而这个特别的习惯在绍相当普遍,并一直延续至今.用婴儿出生时的体重命名,寓有纪念意义.人口普查登记时,绍兴全市名叫"六斤","七斤","八斤"的人相当多.鲁迅在《风波》里就用这个习俗来命名"九斤老太"和她的孙子"七斤",曾孙女"六斤",并从他们出生时体重的减少,来刻划那常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九斤老太的形象,是十分巧妙的.
用婴儿出生时祖父的年龄命名,同样寓有纪念意义和祝愿祖孙健康,长寿的意思.这种命名法不仅为绍兴人所特有,而且在绍兴是习以为常的.鲁迅作品《风波》中的"八一嫂" ,《离婚》中的"八三"和《社戏》中的"六一公公",就是其中的几个例子.据调查,鲁迅外婆家安桥头确有他儿时的农民小伙伴鲁六一,鲁六四,兄弟俩就是在他们的祖父六十一岁和六十四岁的时候出生的.因此,"六一公公"在绍兴不一定是须发花白的老头子,很可能是一位年纪很小,辈份很大的人.
我国一年十二个月都有它们的别名,如称一月为茶月,二月为杏月,三月为桃月,四月为梅月,五月为榴月,六月为荷月,七月为凤仙月,八月为桂月,九月为菊月,十月为芙蓉月,十一月为荔枝月,十二月为腊月.绍兴人也往往依据子女出生时的月份或时令来取名,所以,不论男女老少,名叫"阿茶","杏生","梅仙","荷姑","桂香","蓉英"和"春芳","秋芬"之类的绍兴人为数甚多.鲁迅认为阿Q可能是"阿桂",其依据就在这里.
在绍兴,人们口角相争时,要是被人辱骂为"畜生",他一定视为奇耻大辱,要火冒三丈的;可是却乐意用牲畜或十二生肖来给刚出世的小孩取名.人们认为:猪狗等畜生是最下贱的动物,而高贵的不易养大,下贱的才不为邪鬼所注意而容易养大.显然,这种命名法既反映了家长祈福避邪的愿望,又夹杂着迷信成分.但是,相沿成习,直到现在,命名为"阿狗","阿猫(毛)","阿兔"的绍兴人仍比比皆是.
"和尚"本是人们对出人的称呼,在如却有人来给自己的孩子取名.究其原因,恰如鲁迅说的:"名孩子为'和尚',其中是含有迷信的.中国有许多妖魔鬼怪,专喜欢杀害有出息的人,尤其是孩子;要下贱,他们才放手,安心."旧时,也有一些绍兴人把孩子抱到关帝庙,包公殿去,寄名为关公,包公的弟子,祈求神灵的保佑,这些孩子的名字里便有"关"或"包"子.
随着移风易俗宣传教育的深入,带有迷信色彩的名字也就越来越少了.
(7)绍兴师爷
是明清时期封建官制与绍兴人文背景相结合的产物.绍兴师爷按其职能可以分为折奏,刑名,钱谷 ,书启,征比,挂号师爷六类,其中以折奏师爷和刑名师爷对幕主的升黜,荣辱干系最大.
人文景观考察体验类参阅文章辑录 周绪国
梦里水乡——绍兴印象
和风,煦阳,鸟语,花香……江南三月,春意盎然.被钢筋水泥裹了一个冬天,总算有了一个不长不短的假期.天气不错,背上简单的行囊,踏青去吧!
微风中,有一阵淡淡的花香飘过.身上不时有桃花的花瓣飘落,间或还有雪花般的柳絮,这是个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季节.周围青砖红瓦,雕檐画栏,亭台水榭错落有致.脚下是用鹅卵石和大青石铺成的弯弯曲曲的小径.清澈碧绿的池塘,池中的浮萍和青菱尚未睡醒似的,静静的蜷缩在一角.就这样的一个清晨,四周是如此的洁净,一尘不染.我竟舍不得将从城市里踏过的鞋踩上去.轻轻地脱下鞋子,光着脚走在青石板上.还只是三月,有些凉意,很清凉的感觉.青石缝里长出的小草,开着一朵朵小小的黄花.轻轻的绕过去,很小心的不让自己踏坏了它们.间隔不到三米就有一株桃花,品种不一,花色繁多.或粉或紫,或浓或淡,或深或浅,夹杂在垂柳中间,很是好看.有些花开的早的,已经开始谢了.树下缥缈着一地粉红,一地浪漫.恰巧有一条状似石凳的山石躺在那儿,上面铺满了一层落英.轻轻的坐下,想象着红楼中史湘云醉后枕花而眠的感觉,心里一阵温柔.忽又想起黛玉的葬花诗来: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不禁又觉出一丝凄凉来."怜春忽至又忽去",可不是么 也仿佛就是前几天罢,门前的柳枝刚刚上了一层新绿,过不到半个月,桃花不但开了,而且也开始谢了.一年三百五十六天,却只有十多天的灿烂,生命的美丽何其珍贵呵!
绕过几杆郁郁葱葱的翠竹,现出一个八角亭来,远远的坐落在水中央.不觉想起欧阳修说的有亭翼然来.对了,有亭翼然,用这四字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亭子是用毛竹搭的.虽是从小生在江南,长在江南,但用竹子搭建的凉亭于我却还是第一次见到.水中央的竹亭与陆地间唯一的通道也是用竹子连接的,象用许多竹筏排成似的,就那么任其浮在水上轻轻的晃.开始还不敢踏上去,摇摇晃晃的,有点怕.试了几次后,终拗不过想一探竹亭的愿望,鼓足勇气,小跑着连蹦带跳的一口气冲过了竹排.登上亭后却是一点不摇晃了,安安稳稳的,使劲蹦了蹦也是纹丝不动,仔细一看,原来亭下是用水泥固定了的.亭上一副对联:浣纱千波媚,香流一脂轻.浣纱是讲西施的,这儿离西施的故乡不过十多里,沿这河走下去,下游就该是当年西施浣纱的地方了.香流一脂轻,大约是讲杨贵妃的吧 严格的说,这幅联不算工整.不过,看着意境真的很好,尤其香流二字.方才走过的石板路上桃花又落了许多,一径落红香漫,多美的感觉呵!
忽然远远地有一阵悠扬的笛声传来,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缠缠绵绵.再仔细一听,吹的是《梁祝》.循声而去,一条小路蜿蜒着伸向一个小山包.山中游人更是稀少,虽然脚步很轻,还是不时惊起一二只飞鸟.鸟飞惊人人亦惊,倒是不小心给这些小精灵们吓一跳.两旁的颜色越来越多,是杜鹃花吧 红的,黄的,紫的,白的……我很是诧异怎么这么多颜色的杜鹃花会一起开放.在我们家乡那边,同一座山上很少会开二种颜色以上的杜鹃花的.据老人们说,这里边还有着相生相克的学问.想来花匠的功夫越来越好,竟将这五颜六色的杜鹃载在一起,灿烂了一座小山.笛声渐渐清晰起来,小山包已翻过了,眼前涌出几树梨花.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真正梨花,也才真正地明白了梨花如雪的涵义.绕过梨花林,后面却是一丛瘦竹,竹林里斜出一面三角旗,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繁体"酒"字.我不禁笑了!不用说,到杏花村了呵!果然,竹林里几间茅屋,不时还可以听见鸡鸣狗叫呢.许是来的早的缘故吧,酒馆里人不多,疏疏落落的坐着三五个客人.笛声仿佛就在耳畔,吹笛的人却一直不肯露面.微风拂过,送来一阵桐花香.原来还有个小小的后院,院中有二株多年的泡桐,桐树下有个十七八岁的少女正在吹着"笛子"呢!但她吹的并不是我们平常吹的竹笛.她手中的乐器原来只是桐花!我很是有些惊讶!并不知道这状似喇叭的桐花除去面的一截后还可以吹出这么好听的音乐来.曾经听过一位老人用一片榕树叶吹出《牧羊曲》,而我吹破了无数片榕叶也只能勉强吹出七个音符.想不到今天在这儿又遇上了一位用桐花吹奏《梁祝》的少女.不知不觉间竟陶醉在这美妙的笛声中了……
天色渐渐暗下来,脚步踏上了归家的旅程,耳畔还沉醉在方才的音乐中……
绍 兴 印 象
去古城绍兴旅游的理由似乎很多:光着脚丫去踩一趟青石板铺就的古仄古韵的小桥,悠悠地坐上乌篷船走一趟鲁迅先生笔下的"周庄";要不,穿梭于迷离的小巷,寻访名人故居,沾一身的竹布青衫味,在街口立成另一种文化象征……
烟雨里的绍兴,蒙蒙的,露出苍穹下灰灰的矮房的轮廓线条,那是古城泱泱的博大的历史文化底蕴所洇染而成的,那灰灰的色调里透着一丝浓重,严肃,不苟言笑的庄严,如一位饱读诗书的学者站在悬崖上看天,你无法打破这其中的氛围.
绍兴水乡以她那古朴典雅的,恬淡清幽的特色吸引了大批游人.而"三乌":乌篷船,乌毡帽,乌干菜,则奠定了"风景这边独好"的旅游氛围.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萍洲烟雨……"八百年前作浅唱浅吟的陆游,把乌篷船驶入了旅人找寻"世纪末情结"的视野.
水乡风情是朵季节花,在不经意中悄然绽开.乘着乌篷船,想着波光潋滟的水波,八字桥上的青石板,古纤道……飘忽的思绪里钻出的竟是《高山流水》.船进后桥,我睁大眼,想捕捉些什么,诸如一片绍兴乡语,青山雨雾中古城特有的绰约风姿之类的,可除了觅得一舟的"乃"却不知心中所系,情之所钟了.斜躺在乌篷船上,望天的眼眸,水的波光,耳畔若能觅得几声鸟鸣,那便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偶尔的搁桨,在船的轻悠悠的颤动中,扯回了微漾的思绪.谁在弹筝,拨动着旅人的心弦,一汪心绪甘愿受着桨影的羁绊,不弃舟,亦不登岸了. 绍兴,是个多梦的地方,戴着乌毡帽则是另一番情致.
绍兴是个人文荟萃的江南古镇,也由此,人文景观颇多.诸如鲁迅故居,那有着曾经是一代文豪童年玩耍时的百草园和少年求学时的三味书屋;那背依着锦绣的会稽山,有着大禹碑亭,禹庙,禹像,镌着"江淮河汉思明德"联句的大禹陵;那翠竹清流,风景清幽,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会友处的兰亭;南宋名诗人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的见证,那有着《钗头凤》词的沈园……绍兴的风景如同那水巷纵横中的堤埠石一样,沉稳地立在那儿,吸引着游人前往徜徉,回望.每一处的喜悦,都化作一缕阳光线儿,小心褶进毡帽的帽沿里边.头顶毡帽,乡野风味颇浓,只差有陌上黄花相伴.
钗头凤·沈园感怀 (6月30日于绍兴沈园)
沈园柳,今依旧,伤心桥上人空瘦.桃花妍,莲花白,一池春水,毕生情怀.埋!埋!埋!还记否,红酥手,双桂堂前黄縢酒.问梅槛,听琴台,美人作土,孤鹤鸣哀.怀!怀!怀!
附:钗头凤·陆游
红稣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浑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古城绍兴:鱼和熊掌怎样兼得
拥有近2500年建城史的绍兴,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年龄最老的古城之一了.
历史给予绍兴太多的馈赠,随便捡起一块砖石,说不定就能引出一长串故事:禹治洪水,勾践建都,陆游唐婉沈园重逢,鲁迅求学的三味书屋……这座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兴衰,至今城址未变,古韵悠然,市区现有22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但是,守着这么一个博物馆,绍兴经济发展却捉襟见肘.101平方公里的市区内,密集着3个政府:绍兴市政府,绍兴县政府,越城区政府.市里曾经搞过一次民意调查,90%以上的市民抱怨城区绿地少,公共设施少,休闲场所少.这些都和历史古城的保护产生了一定的矛盾.怎么办
"古迹不能拷贝,古城是祖先的,也是我们的,更是后代的."绍兴市委书记冯顺桥说,在广泛征求海内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绍兴市确立了"三大组团,绿色空间"的城市结构新形态.即:老城区以三产,旅游为主,发展工贸结合的现代化新城区以及袍江高新技术工业区.
从1999年开始,绍兴老城区轰轰烈烈地做"减人扩城"的文章.老城区内禁鸣喇叭,禁行摩托车,100多家印染,酿酒,建材等企业随即关停.古城日渐清爽,宁静,由此奏响了绍兴人全方位呵护古城的序曲.
细雨霏霏,漫步青石板铺地的仓桥直街,恰如行走在一幅清新淡雅的江南水墨画之中.这样的古街区,举头竟然看不见一根电线杆,所有的电力,电信,路灯,有线电视等架空线全部埋入地下.绍兴市市长王永昌说,类似仓桥直街这样"修旧如旧"的历史街区绍兴城内还有7处.他认为,在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上,既不可能原封不动地予以保留,也不允许脱胎换骨地加以改造,关键是重在历史文物的保护.
据介绍,为了呵护好绍兴,市委,市政府将8.3平方公里的古城作为一座景观城市整体规划,建设,突出"人文美,水乡情",对点,线,面的保护各有侧重."点"就是文物保护单位和83处文物保护点,"线"就是城市河湖水系和水乡风貌带,"面"就是7片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区.除了有形的建筑保护外,活的文化,如砖雕,石雕等都发扬光大,比如民居强调黛瓦粉墙,清新淡雅.
经营城市需要大手笔,这3年来,绍兴市为了做好"山水文章",一共投入180亿元,建成了城市广场,污水处理工程,城市门户改造等一批基础设施.这些工程是否像常见的"政绩工程"一样,为了领导者的所谓政绩竭泽而渔,给后来者留下一大堆欠账 当地提供的一组数据打消了人们的疑虑:这180亿元的投资中,政府财政性投资仅1.8亿元,其他资金则通过社会捐款,开发筹资,政策融资等市场化手段融资.
水中有城,城中有水,水为绍兴之魂.然而,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膨胀,"水乡缺水","水乡仅在梦里"等成为前几年绍兴人挥之不去的阴影.有人称绍兴不是"东方的威尼斯",倒像是"东方的污泥水".绍兴市水利局负责人算了一笔细账:这项工程耗资12亿元,而政府投资仅仅5000万元,其他则通过社会捐款,土地出让金等方式实现工程资金自求平衡.这条河使绍兴的城市防洪能力提高到百年一遇,还使周边房地产地价由每亩30万元的价格飙升至130万元.该市在环城河的彻底整治过程中,恢复了西园等3处古典园林和都泗门,迎恩门两座水城门,新建了治水广场等6个休闲广场,使历史古迹得到了精心呵护.古老的护城河经过整修,宛如一串珍珠项链,给绍兴增色不少.
群众的满意才是一切工作最终的目的.生活环境改善了,引来社会公德的进步,旅游和出口等工作就走上了良性循环.
仓桥直街62号住户王美娟枕河而居,她热情而兴奋地说:"马桶早扔了,做梦也没有想到政府给我们(房屋)改造得这么好,现在就像鱼儿游进巷里,天天有人到我这里来."她说,乌篷船在她家门口游来游去,尤其是"十一"节,青岛,上海甚至外国游客都爱上岸,到她家里闲坐品茶.
在陆游"小楼听雨"的旧地,有一座绍兴最大的居民小区———快阁苑.这里居住着4122户居民,80%属于旧城改造而搬迁来的拆迁户.吟春坊2幢1单元302室的范幼予刚刚练完腰鼓回来,来不及擦汗,她介绍说,小区腰鼓队有60多名队员,每天都练,自己还报名参加了小区的歌咏队.而住在同一幢房子的3单元206室的徐定花说,自己原来在光明路住了30多年的仓库平房,一下雨,家里都会进水,那时环境差,一些市民爱乱扔乱放,而现在小区楼道很整洁,环境好了,人的素质也提高了.
绍兴市委宣传部长阮顺泉说,新时代的绍兴,每年,每月,每周,甚至每天,都有一道道精美,健康,激情洋溢的"文化大餐",让人们的精神春风荡漾.目前市区每个家庭都有一张"公德卡",穿着印有绍兴"义工"的红马夹队伍已经扩充到数以千计,他们或打扫卫生,或养护绿地,或帮助特困家庭,成为市区公德教育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市民自发的腰鼓队,舞蹈队,读书会遍及各个社区.市中心的广场,几乎每天都是欢声笑语,每天都是"节日".据统计,绍兴市中心广场,从去年到现在,有组织的大型文化活动就举办了100多场,3.2万人次参与,观众达到30多万人.
和文化如影随形的,是古城绍兴的经济已迈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今年1至4月份,工业用电量和外贸出口这两个最实在的经济指标分别增长21%和49%,均居全省首位.旅游业也成为绍兴经济最富潜力的产业.今年一季度,全市接待了海内外185万游客,旅游总收入达到14.88亿元,同比增长了25%."江南风情看绍兴,江南古城看绍兴,江南文化看绍兴"的品牌在海内外已经打响.
绍兴变了,不再是梦里的水乡.
桨声灯影,商贾云集,处处洋溢江南的味道.
绍 兴 雨 李洪程
夜读鲁迅,我的心又飞到了先生的故乡.
绍兴的雨水真勤.
我两次到绍兴,都见到一蓑翠雨.
一次是在深秋,雨珠子唰啦啦的,像北国的夏雨那般热烈.一次是在初夏,雨丝儿细细的,还像春雨那般温柔.
怪不得绍兴的建筑也特殊呢,一街两旁,那原有的两层砖木结构的小楼都带
临街走廊,人们可以在雨中随心所欲地上街行走.我看绍兴人对雨毫不在意似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样迈着勤快的脚步.
在绍兴,我爱看雨.
近看,如丝如缕;远看,玻璃般透明;更远,一抹轻烟.房顶,像跳珠;檐前,像织帘;水面,是画不完的圆形图案.叶上的雨,是翠绿碧青;花间的雨,是五彩缤纷.有谁能描绘出这江南的雨色呢 锦山绣水,都罩在疏疏又密密整整复斜斜的雨幕里,雨幕有多大,谁能丈量出它
『肆』 绍兴袍江哪里有修机械表的地方
您可以拿到专业正规手表维修店,在绍兴的话,您可以拿到市中心这边看看,或是寻找一些比较大型的商场,商场里面一般都会有手表维修店。
自动手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它的发条能够经常保持一定的上紧度,所以把它从手腕上取下来,放置不动,仍能保持二十四小时以上的走动时间;自动表使用多年后,由于自动零件磨损,它的灵活度也会降低,故每晚临睡前还应把表摆动一定时间,以弥补动力不足;自动表的自动装置若失灵,也可用手上紧发条,但不会上满。手上发条感觉比较费劲,因为自动部分的齿轮和自动锤也会随着大钢轮的转动而旋转。
自动手表虽防震,但在外界的冲击力较强时易使摆轴尖或轮系轴颈折断,亦可使快慢针震动影响 走时;手表走时受磁场影响大,如,电视机,收音机喇叭旁,背包或皮包上的磁扣,均有可能造成手表走时不准确。
您的手表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拿到宁波市海曙区药行街42号银亿环球中心B座602室广诚表行,让师傅帮您检测看看具体什么问题,然后再进行维修。
『伍』 求个诗词解释:欧阳修《浣溪沙》(翠袖娇鬟舞石州)全词
上踏青赏春的人随着画船行走.溶溶春水,碧波浩瀚,不断地拍打着堤岸;上空天幕四垂,远远望去,水天相接,广阔无垠.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让丝竹繁奏、将酒杯频传,他要与民同乐,同庆春的莅临。忘却贬官颍州的烦恼吧,他愿在春醪中沉醉
『陆』 绍兴袍江安装有线电视怎么样去办手续。
去袍江广电营业厅,育贤路与越王路交叉口,或马山车站路华伟电器西侧
『柒』 十个人用同一线路
『捌』 真三国无双5人物服装补丁有最好是合集的。。。。求个大神给个全点的。。。3Q发到[email protected]
保护历史之根传承文化之魂
绍兴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历史悠久的城市文脉、江南特色的水乡风光、灿若星辰的名人文化、别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和奋发图强的人文精神,在现有103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的7种类型中,兼具古都
、山水风光和传统建筑风貌等三种文化类型,享有“江南风情看绍兴、江南古城看绍兴、江南文化看绍兴”的盛誉。
近年来,绍兴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名城保护作为一种历史责任和历史追求,深入实施《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全面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利用,实现了名城保护与经济、社会、城市发展的多赢格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博导阮仪三教授称,“绍兴在名城保护方面创造了宝贵经验,探索了保护与利用相和谐的有效途径”。
一、基本做法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绍兴特色的古城保护路子。
1、在古城保护的重点上,突出历史文物、历史街区、古城风貌、无形文化这四个方面。一是保护历史文物。全面调查城区内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园林、杰出人物纪念地等,根据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共确定102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83处未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进行登记和保护。二是修缮历史街区。把有真实的历史遗存物、有完整的历史风貌、有一定建筑规模的历史地段,作为历史街区进行保护。划定越子城、鲁迅故里、八字桥、西小河、书圣故里五大片和石门槛、新河弄二小片历史街区,进行重点保护和修复,总面积近200万平方米。三是延续古城风貌。重点保持和延续古城空间格局,包括古城的平面布局、方位轴线、道路骨架、河网水系;保护和延续古城自然环境,包括城市及其郊区的重要地形地貌和原野特征;保护和延续古城建筑风格,包括建筑的式样、体量、高度、材料、色彩、纹饰等。四是传承无形文化。着力挖掘、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民间工艺、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与有形文化相互烘托,共同构成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2、在古城保护的思路上,做到重点保护、合理保留、局部改造、普遍改善相结合。一是重点保护。对列入文保单位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拯救保护的主要对象,以保留历史文脉的重要节点。如总投入10亿余元,重点保护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鲁迅故居及其周边环境,保护范围从“故居”扩大到“故里”,保护面积从14公顷扩大到52公顷。二是合理保留。对富有绍兴特色的建筑物和较为典型的宗教性建筑、台门街坊、石桥古庙、河埠头、青石板等进行合理保留,以体现古城文化个性。如在保护修缮仓桥直街、西小河等街区时,对70多个台门分别划出一类和二类保护台门加以修复留存,展现“外面小台门、里面大世界”的传统建筑文化。三是局部改造。对与历史街区风貌不协调的建筑物进行改造、整治,对影响观瞻的各类管线实施地埋式改造,以体现古城整体风貌的协调性。如对历史街区、城区主要通路和水乡风貌带两侧的600余幢楼房,实施建筑立面改造,实行墙面“旧包新”、屋顶“新加坡”、色彩“黑灰白”。四是普遍改善。就是着力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精心建设和改善古城内的基础设施,以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要。
3、在古城保护的时序上,坚持以“点”为基础、以“线”为纽带、以“面”为突破、以“全城”保护为终极目标。一是以“点”的保护为基础。就是对各类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点实行保护,使古城范围内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近现代的文物单位都得以较好保存。近年来,先后修复了王羲之故宅、蔡元培故居、大通学堂,扩建了沈园二期、周恩来祖居(纪念馆),新建了周恩来广场,重建了贺秘监祠。通过加强对“点”的保护,二是以“线”的保护为纽带。就是对古城范围内由“三纵、二环、六线、八池、一百六十八桥”构成的河湖水系和历史街道实行保护,把河湖沿岸和历史街道的文物古迹串联起来,从整体格局上为实行“全城”保护打下基础。投入12亿元,对全长12公里的环城河进行改造整治,环城河成为集防洪、环保、城建、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城市景观带,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三是以“面”的保护为突破口。就是对规划确定的总面积近200万平方米的7个历史街区进行保护,既巩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也从根本上破解了文物古迹周边风貌协调的难题。专门出台《绍兴历史街区保护实施办法》,先后投入11亿元,通过保护、修缮、恢复、保留、整饬、更新等六种方式,对7个历史街区进行保护修缮。到目前为止,已修缮80多万平方米,涉及居民5000余户。四是以“全城”的保护为终极目标。就是把“点”、“线”、“面”保护与古城格局、传统风貌的保护结合起来,使得保护空间扩大到8.32平方公里的整个古城,将孤立的“文物大树”连缀成片,打造原生态的“文物森林”,体现古城保护的完整性。重点是保护和延续唐以前形成的水城格局和宋代确立的街巷格局,保持传统水系特征,延续小巷小弄的传统韵味;保护和延续古城空间形态,以城区府山、塔山、蕺山三座小山为制高点,新批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确保古城空间轮廓和视廊的通透性;保护和延续古城的传统风貌,保持小桥流水人家乌篷船的生活环境,体现粉墙黛瓦坡顶青石板的建筑格调。
4、在古城保护的方式上,强调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延续性和人文自然融合性相统一。一是展现历史的真实性。尽可能多地保护真实的历史遗存,即使是对历史建筑、历史文物的维护修缮,也做到“修旧如旧、以存其真”。如在修复八字桥历史街区破旧不堪的民居中,整个街区16余万平方米建筑中有60%的古建筑得以保留,34.8%也是做到“修旧如旧”,并与整体风貌相一致。二是呈现风貌的完整性。坚持以整体协调的风貌展现城市某个历史时期的特色,反映城市的历史脉络。在老城区内,以三座小山为制高点,根据不同地段的环境状况,分别严格控制新的建筑物高度,逐步恢复“黑、灰、白”的建筑色彩基调,推动民族风格的回归。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禁止修建形式、高度、体积、色彩与文保单位不协调的建筑物,使整个古城的环境风貌和谐、整齐、美观。三是体现生活的延续性。在古城保护中,除了因人口密度过高而对五分之一的居民外迁、疏散外,其余居民都生活在老城区。同时利用腾出的空间,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并增设了手工工场和商贸、文化等设施,经营绍兴传统工艺品、地方名特产和酒店、茶楼,让人深切感受到这是活生生的、充满时代气息的文化名城。四是显现人文自然的融合性。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这两大优势叠加起来,进一步彰显绍兴“人文、生态、宜居”的特色。保护城区府山、塔山、蕺山的原始风貌,并在山上分别重建、修复了飞翼楼、应天塔、文笔塔,营造了城在山中、山中有城的独特景观。加强对城区水系的规划、保护和利用,大力整治水环境,使城区水系畅通,清水长流,保持了绍兴“东方威尼斯”的水城特色。结合文物古迹和旅游线路进行扩绿、播绿、增绿,营造了“天人合一、水绿相依、城园一体”的城市景观。
二、主要成效
古城保护也是一项有回报的重大工程。我们通过持之以恒、扎实有效的古城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文化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有力推进了绍兴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生态绍兴、和谐绍兴的建设步伐。
1、传承了历史文明,彰显了历史文化的生命力。特别是经过修缮保护的7个历史街区,以整体协调的环境风貌,展示着城市某个历史时期的特色,处处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如修缮后的仓桥直街2003年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评委会专家认为,“仓桥直街成功地展示了绍兴历史文化名城的生命力,成为中国遗产的一个活生生的充满生机的展示地”。
2、拓展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综合竞争力。随着古城保护工作的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有力拓展了城市的居住、休闲、文化、旅游、商贸等功能,提升了城市综合竞争力。公祭大禹陵、鲁迅文化艺术节、国际兰亭书法节、水乡风情旅游节、中国越剧节等节会活动,也有效扩大了绍兴的对外交流合作,为经济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绍兴市相继被评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在中国城市竞争力50强中位居第29位,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居全国第41名、浙江省第3名。
3、优化了生活环境,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在古城保护过程中,修缮了沿街居民住宅,改善了市政设施,增设了配套服务设施,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绍兴市相继获得了中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等称号,在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全国500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中位列浙江省第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居全国第18位。
4、推进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有效保护古城,由于把城市发展中的增量部分移到古城之外,为古城保护腾出了空间,有力推进了城市化进程。近年内,按照《绍兴大城市发展战略纲要》,实施“城市北进、旅游南延、沿江开发、多向拓展”的城市发展战略导向,坚持组团式发展,越城、柯桥、袍江、江滨和镜湖新区建设扎实推进,规划面积5.7平方公里的综合商贸新城迪荡新城已开发建设,建成区面积已从“九五”末的31.9平方公里扩大到75平方公里,加快了绍兴城市发展由“山会时代”迈向“鉴湖时代”、“杭州湾时代”的进程。
三、几点思考
古城保护是一道世界性难题。绍兴古城保护的实践和探索,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供了一个范本,也给我们留下不少启迪。
1、必须坚持法治原则,做到科学规划,依法管理。古城保护工作必须纳入法治轨道,遵循和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新修订的《文物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等精神和要求。绍兴的古城保护始于上世纪80年代,古城保护规划经历了三轮修编,指导思想一以贯之,思路不断完善。第一、二轮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明确了“点、线、面”保护的量化指标,提出了实行整体保护和风貌保护的思路。1998年开始单独编制《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使古城保护走上了健康、规范、有序的轨道。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专门成立了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公室,履行名城保护、修缮、改造、管理和建设等职能。制定出台了《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意见》、《绍兴历史街区保护管理实施办法》等,对街区风貌管理、街区违章建筑查处、沿街店面招牌广告规范化制作等作出规定,并与住户签订民居修缮保护协议,做到依法管理、制度管理、友情管理、社区管理相结合,取得了良好成效。
2、必须坚持特色原则,做到传承文化,弘扬个性。城市特色本质上表现为各种文化形态。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在全球范围的交流、渗透不断加剧,保护文化多样性面临着严峻挑战。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基和灵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和重要支撑,也是展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越是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就是保护独特的民族个性和特色,就是保护历史和民族的本色。因此,我们必须珍惜历史文化,爱护城市个性,切实承担起做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薪火传人的历史责任。在古城保护中,我们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以大禹和鲁迅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越都城为代表的古越文化,以黄酒为代表的物产文化,以越剧为代表的戏剧文化,以兰亭为代表的书法文化,以乌篷船、乌干菜、乌毡帽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环城河为代表的山水文化,已有越剧、绍兴黄酒酿造工艺、梁祝传说等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申报国家级遗产,留住了城市的历史文脉,展示了城市的独特个性,激发了城市的内在活力。
3、必须坚持人本原则,做到以人为本,全民参与。城市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没有人的活动,古城就会凝固和僵死。坚持以人为本,让古城保护成果惠及所有居民,是古城保护的文化追求。我们在古城保护过程中,始终关注和尊重人的现实需求,为每家每户增设了卫生设施,将电力、电信、有线电视、路灯、自来水等管线实施地埋式改造,把历史街区的污水统一纳入城市排污网,拆除有碍历史风貌和街区环境的违章建筑,允许居民在室内进行现代化装修,有效保证居民享受现代文明。同时,我们还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古城保护、管理活动,充分发挥他们作为历史文化创造者、享用者、承载者的主体作用。如在历史街区私房的修缮中,政府和市民负担55%和45%的费用,让居民参与中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在投资12亿元的环城河整治工程建设中,政府仅出资5000万元,其他就通过市民捐款、企业资助和盘活沿河土地存量等措施解决。
4、必须坚持创新原则,做到激发活力,持续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原则,大力推进机制创新、文化创新和发展空间创新。我们要坚持机制创新。特别是要不断增强古城保护的投入能力、建设能力。我们在古城保护中,建立了政府主导、市民参与、企业资助、银行贷款的多元投资机制,已累计投入古城保护建设资金130多亿元,同时还引入世界银行贷款4400万美元,用于古城民居修缮和基础设施改造。要坚持文化创新。城市文化是一种生命,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创造和延续。我们把传承历史文化与彰显现代文明结合有机起来,积极建设绍兴大剧院、鲁迅电影城、绍剧艺术中心、中国黄酒城、绍兴名贤馆、越王城、中国兰亭书法艺术学院等现代标志性文化设施,创作了《大禹治水》、《真假悟空》、《越王勾践》等一批文化精品,为古城充实了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元素。要坚持发展空间创新。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及时调整城市规划布局,避开历史城区,到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建设,实现历史名城保护和新城开发的相得益彰。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绍兴大城市发展战略纲要》,坚持城市组团式发展,将城市发展的增量部分转移到其他地方,“跳出古城保护古城”,使古城原有的功能性负担得以减轻,过重的交通压力得以缓解,过重的环境压力得以宽松,为“做精古城”创造了良好条件。